六年级中秋节作文 特别的中秋节 篇1
今年的中秋节很特别,因为它和国庆长假重合了。据说上一次重合是在20xx年,下一次重合又得等20xx年了!这么难得的中秋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一提到中秋,大家都会想到赏月、吃月饼,可是这些也太不特别了吧!这时,妈妈喊了起来:“我知道南方有饮桂花酒、做小桔灯的习俗!”常去北京出差的爸爸补充道:“北京那边有送兔儿爷的习俗。”爸爸的话音刚落,在附近查资料的我插了一句:“浙江一带有钱塘江观潮的习俗。”妈妈提议:“我们就尝试一下做小桔灯吧……”“行啊,”妈妈的话被爸爸打断了,“我小时候就做过,又简单又亮堂,可漂亮了!”“好啊,我也想做一个试试。”我急切地响应着。
我们很快找来了桔子、小刀、勺子、蜡烛和火柴,又拿来了细绳和小棒。我眼疾手快,抢到了一个又大又圆的新鲜桔子。在爸爸的示范和指导下,我举起小刀,切下了桔子上方的一片,然后轻轻揉着,接着用小勺把一瓣又一瓣的果肉掏出来,再把蜡烛放进去并且点燃。一个可以捧着的小桔灯就做成了!如果想提在手上,就得再在小桔灯的两侧靠上的地方打两个小洞,把细绳穿进去并在内侧打上死结,最后再用小棍挑起来就可以了。
在中秋佳节,团圆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赶到外公外婆家去看望他们,陪他们过节。又跟远在湖北的爷爷奶奶通过视频聊天,除了聊家常和送祝福,我还特意给他们展示了自己亲手做成的小桔灯。我觉得小桔灯温暖的光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安慰。也因为这盏小桔灯,才让我在这没有月亮的成都仍然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中秋夜。
六年级中秋节作文 特别的中秋节 篇2
昨天,是中秋节,是一个全家团圆的日子,而今天,我们又在班里举行了一次特别的“中秋节”。
上课了,教室里静悄悄的。王老师见一片安静,便用甜美的声音带动着我们,她先念了三个人的作文,然后深情地说:“同学们,昨天是一个家家团圆的日子,你们一定过得很快乐吧?今天我们也要过一个‘中秋节’。虽然我们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我们好歹也是共同度过了四年的一个大家庭呀!所以,我们也要过个班级的中秋节。”
大家立刻活跃了起来,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字:饮酒对诗。因为中秋节经常有许多诗人们坐在一起,边喝酒,边赏月作诗,正可谓是“斗酒百篇”嘛。我们虽然不是酒鬼,但也可以直接作诗呀!
于是,我们男孩中有名的“大嗓门”逞能振洪站起来说道:“明月几时有……”我们都情不自禁地跟他唱起了这首寄托相思的《水调歌头》。可有些人还模仿黄梅戏中的“黄腔”,逗得我们哈哈大笑。王老师也露出了笑容,笑过后,王老师又拿来粉笔,在黑板上又写了四个字:月意甜甜。她说:“月饼是甜的,尽管有苦的、酸的,甚至是咸的。但都是圆的,它代表友谊、团圆。下面请大家互相下位子吃各位同学的月饼,因为分享才可贵!”
话音刚落,教室里就乱成了一团,我忙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月饼,送给了我的朋友——王璐晗,他也同样切了一小块给我。这月饼虽小,但蕴涵了我们之间那浓厚的友谊呀!回到坐位上,心想:平时吃月饼的时候冷冷清清,但和同学们在一起吃却心连心,共同享乐啊!我的心久久未能平息,翻开作文本,一边吃月饼一边写作文,我觉得月饼虽然不是很甜,但不知为何,我吃了却很甜,心里象吃了蜜一样……
六年级中秋节作文 特别的中秋节 篇3
中秋节快到了,月亮一天比一天圆,月光一天比一天皎洁。
火车票越来越紧张,大家忙着回家和家人团聚,一起过中秋,搬着凳子在外面赏月,吃着可口的月饼。我回忆着从前过中秋的情景,感到会心的欣慰。
放学的路上,抬头望着月亮,月亮跟着我走。我想,等到月圆的那一天,全国各地的人们是否都能够和自己的亲人团聚呢?突然想起了养老院的老人们。有些老人没有子女、孙子、老伴,孤独地活在这世上。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必老人们都在思念着自己的亲人吧。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从小生活在孤儿院里,他一直想找到他的妈妈。有一天,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每天帮助一个人,当别人感谢他时,他就会请那人对另外十个人给予帮助。他坚信,一传十,十传百,总有一天,他的妈妈会得到帮助的。然后,他的行动感动了人们,电视台采访了他,他一夜之间变成了名人,但他依然坚持不懈地传递爱心。
是小男孩对母亲的思念使他一直坚持做下去。有时候,思念也会化作一种力量。
人们每到中秋节都会思念在远方的亲人。有的人却没有亲人思念。所以有的人喜欢中秋节,因为能和家人团聚。有的人害怕中秋节,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亲人了。我们不是应该给予这些人亲人般的温暖吗?
于是,我加快脚步向前走去。中秋节那天,我一定会给孤独的邓奶奶送去一盒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