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赏月散文

2023-06-09

中秋赏月散文 篇1

  中秋节在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它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因为它在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称为“中秋”。这一天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

  我国很早就有中秋的记载,一直到了唐代,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那时候,描写中秋节的诗词和传说非常多,我记得宋朝大诗人——苏轼写过一首诗,叫《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看,诗人把中秋的月亮比作玉盘,是不是特别形象呢?

  我国不同地方庆祝中秋节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蒙古族爱玩“追月”的游戏,西藏的习俗是“寻月”,傣族的习俗是“拜月”,而我们广州的习俗是“树中秋”。

  就拿我们家来说吧,最开心的当然是在晚上。全家人一起吃过晚饭后,就端出月饼,切开一起品尝。妈妈还捧出早就洗好的水果,有香蕉、葡萄、哈密瓜、西梅、樱桃、还有我最喜爱的柿子,五光十色的水果美丽极了,让人垂涎欲滴。到了再晚一些,我们还会吃一些小食,像炒田螺、小芋头、菱角、汤圆等。但我的心思早就不再这些美食上了,我总是惦记着跟小伙伴们的约定——一起去“树中秋”。我随便吃了几口小食,就提着灯笼,像兔子一样跑到大院里跟小伙伴玩游戏。妈妈说她小时候玩的灯笼是用纸和竹条扎成的,有水果的、鸟兽的、鱼虫的,里面点着蜡烛,用绳子系在竹竿上,将竹竿放在高处,所以叫“树中秋”。我们现在玩的灯笼先进多了,都是在商店里买的,电动的。虽然很方便,但却少了一种传统的味道。我们几个伙伴提着灯笼去“探险”,又玩捉迷藏,玩的兴高采烈,都忘了回家。玩累了,我们就坐在地上赏月。只见月亮时而含羞地躲在云层里,时而有大大方方地露出笑脸,跟我们的灯笼争相辉映,多美好的中秋夜啊!

  我喜欢中秋节,因为它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中秋赏月散文 篇2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中秋节后的一天,和几个朋友吃完饭大家相约着到抱石公园赏月。一片透明的灰云,轻轻地遮住了月光,月儿把清辉从云朵的周边映射出来,仿佛在四周镶成了一个灿烂的光环,光环托着云朵从月亮那秀美的面庞上轻轻拂过 。看着如此的月色朦胧,如同坠入了梦境啊!轻柔的晚风拂过,灰云烟消云散,纯净的月光,冲洗着柔和又美丽又让人陶醉的秋秋夜。 月光融融,把秋天的夜空衬得凉爽无比。

  小时候不知浪漫为何物的我经常赏月,只觉得赏月是件再自然不过的事。因为每到夏天,在有月亮的夜晚,爸妈就会带着我们兄妹两人,坐在屋前的空地上纳凉,一边望着满天的星空,一边讲故事给我们听。有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如今依然记忆犹新:话说在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有夫妻俩做完客带着孩子走在回家的路上,孩子在前面跑,父母在后面大声地跟他们说,往白色的路面跑。话音刚落,就听到“扑通”两声,小孩子掉入河里。因为月光将水面照得象一面镜子一样,白白的。

  而每当我们指着天上一轮圆月的时候,大人总会告诫我们:不要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月亮公公会下来割你的耳朵,到时候你的耳朵就会一边大一边小。小时候的我们总是非常相信大人说的话,从那以后,再也不敢用手指月亮了。只是静静的看着月亮,想着月亮里的吴刚何时能够将桂花树砍倒,将美丽的嫦娥娶回家。

  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陪父母赏月的时间越来越少,这种一家人坐在月亮下聊天的温馨画面也就越来越少了。自己参加工作之后,也曾经和几个好友一起躲在草地上,用手枕着头,一边欣赏着天上的月亮,一边说着漫无边际的话。只是不知道何时,再也没有这种悠闲赏月的心情了。

  而今,偶尔在月亮下漫步时,脑海里就时不时地浮想起小时候经常唱的,不知从那里传下来的歌谣:月亮公公,挑担鸡笼,跌到桥下,打只蛤蟆。

中秋赏月散文 篇3

  在一年的传统节日中,我最渴盼的,不是春节,而是中秋,最喜欢的,不是年糕,而是月饼。

  老家在热带,热带的四季不明显,每年,当村口那个小卖部月饼飘香的时候,便知道中秋快要来了,尽管竹木还是那么蓬勃,天气还是那么燠热。

  小卖部是镇供销社设在大队的一个分店,离学校不远,每天放学,不管口袋里有钱没钱,我都要到小卖部去呆一会儿,翻翻小人书,闻闻糖果的气息,打一回精神的牙祭。

  中秋一近,月饼的香气就弥漫了整个小店,店里卖的,是清一色的广式月饼,月饼的馅儿,除了花生芝麻核桃瓜子外,还有当地人最爱吃的香料黑榄仁。月饼包装简单,十个一摞,用白纸卷着,月饼的油透纸而过,香气也跟着溢了出来。有人买了月饼,掰开来吃,那香气就浓得令人直咽口水。

  那时我在念四年级,家贫,不到中秋那天,家里绝对不会买月饼,就是买,也只买一个,切成数块,几兄妹一人一角。

  那天,我实在想过一下独自一人吃完一个月饼的瘾,就把以前的旧课本捆了,拿到大队收购站去卖了两角钱,之后就兴奋地扑进小卖部去买月饼,可那个自称童叟无欺的店主却给了我一个缺角的月饼,我哪里肯干?正同他理论,进来一个人,我一看,是班主任韦老师,她手里提着一捆东西。我跟她打招呼,她只点点头,之后对店主说,买一摞月饼。我拿了那个有缺角的月饼正要溜出去,韦老师说,等等。之后把手中的那捆东西提到柜台上来,我一看,却是我刚才卖掉的课本。韦老师说,再穷也不要卖书,你把课本卖了,以后考初中,拿什么复习?说完,她把书和月饼塞给我,走了。

  我在店里呆了半晌,不相信这是真的,等我反应过来,走出小卖部,眼前只有空荡荡的村路在朝前延伸着,我看了一下小卖部墙上的扯历,永远记住了这一天:1977年9月27日,星期二,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那夜的月亮特别大,特别圆,特别亮,皎洁的月光,照在身上,照在心里,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