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优秀的学生!
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学生厌学的原因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找到最擅长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受到阻塞,缺乏求知欲。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求知欲望是可以激发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班主任(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班主任真正魅力所在。
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反之,则是在葬送学生美好的未来。学生的一切都是从习惯培养开始的,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主要包括:智育——思维的习惯,德育——细小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技巧: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例如:学习上培养学生听课、笔记、作业、复习巩固、摘抄、整理的好习惯;生活上帮助学生养成早起、守时、卫生、运动的习惯;班务上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热心班务工作、集体荣誉感、教室卫生等习惯;人际交往上培养学生感恩父母、尊敬师长,与同学合作的习惯等,从点点滴滴的细节中去规范学生、要求学生,日积月累就能够培养出一个有良好习惯、良好风气的班级性格。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习惯养成关键是头三天,决定在头一个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要让学生在习惯养成中做主人。
五、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正确对待心理断乳期,消除强迫性思维,正确对待嫉妒心理,帮助学生克服“高原现象”,满足学生特定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可以通过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重点促进学生与家长的双向理解,促进师生的双向沟通等方法来实现。
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的方法技巧:排除自卑心理,发扬其闪光点;排除戒备心理,弥合其融洽点;排除逆反心理,建立其相容点;排除厌学心理,激活其乐学点;排除惰性心理,强化其勤奋点。
六、营造富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既包括学生学习生活的硬环境,各种物化环境;也包括促进学生发展的软环境,如班训、班歌。班主任应该是“班级文化的设计师”。班级文化建设必须与学校文化为基础,同时又要有自己班级的特色,能够塑造班级性格(在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班级的特殊个性)。
七、注重班主任的修养:
1、要有包容之爱:
“爱就是教育”,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达到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有尊严的人,学生都是会犯错误的,学生个个都是“才”,学生总是发展变化的。对学生的高要求:成为人才,有专长,德才兼备;低要求:成为人!不危害社会,不伤害自己,不违法不乱纪的平凡人!
其次,尊重每一个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尊重差异才是真正的尊重学生。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早恋倾向学生;有心理疾病学生等等都有被尊重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