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中原梦·我的梦”征文

  “中国梦·中原梦·我的梦”征文

  梦,相也。

  国,家也。

  中国梦,故可谓之家园镜象,从境界的角度而言,可以看做中国人对精神家园的溯求和追寻的梦想。至少,在我的心中,中国梦应如是。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因其中国梦的不可寻。屈原长叹:“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他的中国梦,是对国强民安的溯求,也是他精神的依托,然而在乱世的金戈铁马之中渺不可寻。苏武牧羊北海边,那双擎执汉节的手不曾放下。他的梦,是自我节操的坚守,汉节成了他唯一坚持的理由。所以十年归国后,放下执节的手,他再无所依,散尽家财而走。

  中国梦,梦里几多楼阁,成了多少才子英雄隔水相望的伊人。那些根植与心间不可动摇的信念,已如参天古木,动之就是钻心剜骨的疼痛。中国人,对中国梦的寻求从来不曾停止。

  所以中国梦应该是“会当凌绝顶”的自信,用肆意书写精神家园。黄巢起义,就是当年失意时自信挥就《咏菊》的后话,纵使黄巢军后期腐败,但那个戎马书生用磅礴斗志书写的梦,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他的梦,如菊,却不是隐逸,而是豪情肃杀,这就是他的精神追寻。

  然而,梦由相生,相由心生,不同的心对中国梦的演绎自是不同。犹如溪底被流水亲吻的卵石慢慢的改变了形态,成就了不同的韵致。所以中国梦也是“竹影纵横写月明,青苔石下听鸣筝”的清雅,也可将它活成一种姿态,一阵后世之人心头的青烟。有些中国人的梦,就是隳游山水、煮茗折梅的情趣,是对灵魂清净的追求,《清閟阁集》中写倪瓒“士信求诗,抶几毙,终无一言”,那个富家子弟散尽家财,只不愿入那污浊的尘世,他的灵魂清醒着,洁净而高贵。他似个任性的孩子,一句“出口便俗”便可斥权贵,他,也是有着精神上的洁癖的吧。他说:“人以秋毫轩轾我,我心澹然如碧渊。”他的清雅,是对中国梦的另一种诠释。

  “最初的梦想,闪耀七彩的光。”中国梦,是国人心中的一片圣地,今月曾照古时人,月下之人也应相似。现在,十八大提出中国梦的设想,多少国人为之心荡神驰。《扬子晚报》上不时刊登着小人物的梦:成为一名厨师,改行做一位画家,重拾少年时代的芭蕾梦诸如此类。这是平凡的人们平凡的心思,简单渺小,却如同尘埃与沙粒,折射出整个世界的光亮。也许这些都算不上精神的溯求,但也是他们对自我的挖掘和认知,从这一方面来说,他们的中国梦一样美丽不可方物!

  水流花谢白云飞,叹一句“沧海桑田有是非”,在这浮华的人世间,万物如四月的柳絮,迷蒙了视线,我们又如何去践行我们的中国梦?

  张韶涵唱到:“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有梦就别怕痛。”诚然,我们有着世俗的七情六欲,越是真实、越是渴望的梦,越不容易看清,然而梦不会止步。所以,践行中国梦,就要明白自己的心,抛开规矩的束缚。同时,纵有千般留恋伫足之地,也不能停下追寻的脚步。中国梦神圣而洁净,寻梦的灵魂也应如流水淘洗的石头,清净自适。追根究底,寻梦不过四个字:率性而为。

  人生落落如残棋,解局开局,惟“寻”而已,而梦,是钥匙。

  梦里几重楼,楼阁之中,又掩藏着几许追求?

  梦,相也。国,家也。中国梦,家园镜象也。笑问一声,君之梦,在何处?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