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伟大中国梦征文(2篇)

  从汶川到芦山,波澜壮阔的实践赋予我们深刻的启示:一切为了人民,紧紧团结和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就一定能凝聚起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中国力量。“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建家园”……从“5·12”到“4·20”,从汶川到芦山,灾区人民发自肺腑打出的标语,彰显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倒下的是废墟,站起来的是坚强不屈、大写的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只有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方能拧成一往无前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从汶川到芦山,推进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过程,就是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过程;就是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发挥出来的过程;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过程。这种力量,来自最广泛的团结。从汶川到芦山,我们喊响万众一心、共渡难关,团结就是力量。5年间,四川先后经历的两次大地震,给灾区带来了巨大伤痛和重大损失。同时,我们正处在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复杂、突出,在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面,还存在一些不稳定、不和谐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高效推进抗震救灾各项工作的同时,更加积极地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加注重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加妥善地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如是,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才有最深厚的民心、民意、民智、民力基础,才能一路攻关夺隘、无往不胜。

  从汶川到芦山,在极其特殊、极其严峻的考验中,我们穿越灾难,共克时艰,共筑梦想,奋力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从战胜“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到抗击“4·20”芦山强烈地震首战告捷,四川经受了极其特殊、极其严峻的考验。但是,四川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四川发展的根基没有动摇。推动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没有削弱,而且不断增强。我们要把“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统一到泸州砥砺奋进的思想认识上来;统一到欠发达是泸州基本市情,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上来;统一到泸州发展不平衡,需要实施“着力六个突破,力争四年翻番”“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部署上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是9000万四川人民的梦,更是500万泸州人民的共同期盼。作为泸州人民的一员,泸州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站在新起点,谱写“中国梦”泸州篇章,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每一位nn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