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之时,中国人开始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严复写的《救国论》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他翻译的《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依据。他强调,中国如果不能自救,就会“弱者先绝”,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的过程中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继承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引进和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创设文化企业,兴办洋务,把学习西方引向实处。
随后,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一场政治改革、思想解放运动。他们力图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被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逼出来的伟大举动。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的一个里程碑。
综上所述,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寻找富国强兵之路。然而,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书中指出的:“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在实践中一而再再而三地碰了壁。“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人追梦的历史便面目一新。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梦,便以其蓬勃的气势和旺盛的生命力,震撼神州大地,唤醒了具有悠久追梦传统的中国人民。
其四,中国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的伟大目标。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意味着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在沉沉黑夜中点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追梦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建立起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统一战线,坚定科学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铁肩担道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不惜流血牺牲,前仆后继,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的理想追求,把建立新中国的梦想变成现实。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热烈响应。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公开、自觉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坚定地走上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道路,标志着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揭开了新篇章,从此,一场亘古未有的巨变,在中华大地上发生,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迈上了民族振兴的新征程。为了中华民族复兴,建设独立繁荣富强的中国,我们党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和各民主党派艰辛探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团结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等在内的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建立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经历了曲折的摸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复兴之梦,凝结着几代中华儿女的夙愿,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