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总的来说,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环节,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水平较低,“融入”路径尚不清晰。同时,人们对美丽中国建设现状还不完全满意,对生存环境、食品安全等问题的关注度与期待值显著提高,美丽中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此外,由于我国东西部以及各区域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水平与地理条件的差异,美丽中国建设出现了东西部之间、省市之间整体水平差距大,各城市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
建设前景:污染严重,投入不足
“美丽中国”的核心是生态文明建设,然而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严峻。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难以改变,生态赤字不断扩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日益加剧。人们不断向地球及后代子孙索要资源,以“吃老本”的方式透支生态环境来维持经济的高速发展。
目前中国生态已亮起红灯,环境进一步恶化,水质和空气污染尤为严重。xx年至xx年四年废水排放总量持续走高,xx年全国200个城市地下水质监测结果显示,“较差—极差”级别比例达55%,15.2%的监测点水质比一年前差。xx年上半年,90%城市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约一半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近2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潍坊地下深井”和“请市长下河游泳”等事件都反映了民众对我国水资源污染的担忧。同时,《xx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显示,xx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4607.9万吨,比xx年增加3.5%。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
城镇化建设加剧了生态问题。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从1978年到xx年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7.12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2.57%。然而,伴随而来的是城市建设加快,能源消费扩大,机动车使用量剧增,产生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多种“城市病”。原本美丽的乡村也成为污染重地。农村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和水污染。
专业人士称,目前农药和化肥的实际利用率不到30%,其余70%都流入土壤和水体造成环境污染了。养殖业也成为部分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xx年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达到1184万吨和65万吨,占全国氨氮排放总量的45%和25%。
生态文明建设投入不足,生态改善力度不够。xx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25712亿元,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的农业、林业、水利等农林水事务支出仅为11903亿元,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9.47%;节能环保支出为2932亿元,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2.33%。xx年至xx年,我国公共财政对节能环保的支出逐年增加,但比重逐年下降,从2.7%下降到2.33%。
同时,国家在生态技术研究、生态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仍需大幅增加。与此同时,我国面临的来自生态方面的舆论压力日益增加,国外媒体日益关注中国的环境污染。生态环境信息,如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公开的舆论要求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的决心。
深层问题亟须重视
“生态”“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等概念人们已耳熟能详,有关方面也在不懈努力,为什么情况还是不容乐观呢?调研组发现了一些重要原因。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