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公司事故处理的应急预案 篇1
一、目的
为确保物料提升机垂直运输过程突发长时间停电后,能迅速有效地开展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员工及相关生命安全风险,特制定项目部物料提升机垂直运输过程突发长时间应急处理和救援预案。
二、组织
本项目部成立应急救援指挥小组,负责指挥及协调工作。
组长:
成员:
三、职责
1.负责现场指挥,了解掌握物料提升机垂直运输停置位置情况、组织现场抢救工作。
2.负责现场保护,设立警戒线,维护秩序,疏散人员。
3.负责通知设备单位组织抢救,召集抢救人员,及时安全排除险情。
四、应急救援程序
当物料提升机遇长时间停电,且吊笼在上部不能升降,应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1.操纵开关至"0"位,切断总电源;
2.由操作人员或专业维修人员将卷扬机按如下步骤控制:
(1)间断地用手按住,松开电磁吸铁,使吊笼通过重力下降,下降速度不得超过额定速度;
(2)如吊笼中装有货物时,则将吊笼降至下一层楼层通道时,先把吊笼内货物卸至楼层内;
(3)按(1)条方法,继续下降吊笼,直至吊笼降至最低位置。
3.在抢险过程中,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立即执行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预案。
五、各相关通讯地址
1.公司电话:
2.工程管理部电话:
3.设备单位电话:
4.项目经理:手机或电话:
项目副经理:
项目工程师:
施工员:
安全员:
材料设备员:
附附近医院地址:
运输公司事故处理的应急预案 篇2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县域范围内所属道路客运车辆(班线客车、包车)及客运站或途径我县的道路客运车辆在消毒、通风、运输组织、人员防护等环节开展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
二、各环节防控基本要求
(一)客运站环节
1.工作环节风险点
(1)乘客接触设施设备、乘客活动区域、工作人员作业区域存在接触传染风险。
(2)候车室、餐厅、商店、公共卫生间等公共区域人员流动频繁,存在密切接触传染风险。
2.作业要求
(1)客运站消毒要求
参考交通运输部《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防控指南(第六版)》要求做好消毒和通风工作,对客运站和车辆根据所在地风险级别,定期通风、预防性消毒。
1.1无障碍设施设备、自动售取票设备、饮水机(热水器)、乘客及行包安检设备、候车厅座椅、楼梯(直梯)扶手、直梯轿厢内部等乘客频繁接触设施设备。若出现人员发热情况,立即对接触区域及设施设备应进行消毒。
1.2封闭环境的进站口、售票窗口、检票口(检票闸机)、发车位、下客区,候车厅(室),公共卫生间,行包托运处,行包寄存处,综合服务处(咨询台),母婴室,站内餐厅,商店应保持良好通风。
1.3公共卫生间应配备洗手液。
(2)客运站通风要求
候车室、餐厅、商店等公共区域室外温度等条件适宜情况下,宜持续自然通风。其他区域根据所在地风险级别,定期通风,且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10分钟。
(3)客运站人流管控
客运场站应保持适当的人员流量,按照所在地风险级别控制
乘客聚集人数占设计乘客最高聚集人数的比例。
(二)客运车辆环节
1.工作环节风险点
客运车辆车厢内、行李舱人员和物品聚集,存在接触传染风险。
2.作业要求
2.1车辆载客管控
客运车辆应按照核载人数载客,按照所在地风险级别控制省际、市际客运班线客车和包车客座率。
2.2车辆通风
客运车辆在未运行期间宜持续自然通风。室外温度和车速等条件适宜情况下,车辆可关闭车内空调,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10分钟。高、中风险地区车辆使用空调时,应当选择外循环模式。
2.3车辆消毒
客运车辆车厢内重点区域、行李舱应根据所在地风险基本每日或每趟消毒一次。
三、人员防护和体温监测
针对各个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点,做好相关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和测量监测工作。
1.客运站站务人员应佩戴口罩。
2.客运站乘客进出站应佩戴口罩,并在乘车全程佩戴口罩。
3.客运站站务人员、车辆司乘人员应按照所在地风险级别执行防护手套佩戴规定。
4.客运站乘客进出站应进行体温测量。
5.客运站站务人员、车辆司乘人员应按照所在地风险级别,定期进行体温测量。
四、应急处置要求
(一)应急工作准备
1.客运站应做好应急处理准备,按照所在地风险级别,在场站内通风条件较好区域设置临时留观区。
2.客运场站应扫“共富码”或登记进京省际客运班线客车和包车乘客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
3.客运车辆应做好应急处理准备,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包车,按照所在地风险级别设置临时留观区,留观区采用简易窗帘(盖布)遮挡。
(二)可疑情形处置
应制定相应的对应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并根据制定的预案进行应急演练。发现乘客有可疑症状时,症状包括口腔温度≥37.2℃、腋下温度≥37.0℃、直肠温度≥37.7℃、额温≥37.3℃,手持体温测量仪≥37.5℃,应及时报告预防工作小组并通知其亲属,在有效防护及有人员陪同的`情况下送医。司乘人员有上述可疑症状时,应停止工作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排查。确诊不属于疑似病例时,方可正常复岗。
当客车上、售票厅、候车厅等出现人员呕吐时,应立即采用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或消毒干巾对呕吐物进行覆盖消毒,清除呕吐物后,再使用新洁尔灭等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处理。
(三)涉疫情形处置
司乘人员确诊为疑似病例或感染病例时,应组织送定点医疗机构就诊,预防控制工作小组应落实疫情监测报告责任,及时向属地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或疾控机构报告。在属地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或疾控机构指导下对密切接触者开展排查,应在指定的隔离室(区)实施14天隔离观察。应协助属地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或疾控机构开展终末消毒,规范处置个人物品,未消毒前交通工具不宜再次投入使用,隔离室(区)在人员解除隔离后也应进行终末消毒。治愈后需返回岗位的司乘人员,应在隔离室(区)观察14天无异常后上岗。应对发生的事件进行全过程处置记录。
运输公司事故处理的应急预案 篇3
为认真贯彻落实《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xx-20xx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山东省打好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作战方案》、市大气指挥部《关于做好全市重点用车企业柴油车辆管控的通知》、市港航污染防治工作指挥部关于《济宁市20xx-20xx年秋冬季港口码头错峰运输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秋冬季港口码头车辆错峰运输工作,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20xx-20xx年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以减少不利气象季节运输环节污染物排放为目标,通过对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港口码头实施错峰运输,推进运输转型升级,减少秋冬季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为实现全区空气质量改善目标贡献港航力量。
二、职责分工
区交通运输和港航执法大队各有关镇街执法中队具体负责属地港口码头柴油车辆管控业务工作;区交通运输和港航执法大队、局港航管理科、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负责做好本实施方案落实情况的督导工作。
三、重点任务
(一)秋冬季重点任务:各港口企业优先选择排放控制水平较好的国五及以上车辆承担运输任务,封存自有达不到国五排放标准的车辆,或不与达不到国五排放标准的车辆所在运输企业签订运输服务协议,保证秋冬季国五及以上运输车辆(含燃气)占比不低于80%,鼓励大型港口企业提高占比。
(二)重污染应急期间重点任务:重污染应急响应期间,港口企业要承担起重型载货车辆管控工作主体责任,黄色、橙色、红色应急期间严格落实相应的应急管理措施。在装卸无扬尘货种时,严格执行《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中对于柴油车辆运输管控要求。
(三)调查摸底重点任务:区交通运输和港航执法大队各有关镇街中队要牵头开展摸底调查,调查辖区港口承担运输的车辆排放阶段、使用频次尾气排放污染控制等情况。按照“一港一台账”的原则,明确秋冬季错峰运输安排,分别建立辖区港口企业柴油车辆管控清单台账(附件1)。
(四)执法监管重点任务:区交通运输和港航执法大队各有关镇街中队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对秋冬季期间国五及以上运输车辆占比不达标、重污染应急期间违规使用柴油车辆的港口企业要严管重罚。对查处的涉嫌伪造、变造车辆行驶证、环保信息随车清单的违法行为,及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单位要充分认清秋冬季污染防治面临严峻形势,将错峰运输工作作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与打好秋冬季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打赢蓝天保卫战统筹安排、同步推进。
(二)做好宣传动员。局港航管理科牵头召开辖区港口企业柴油车辆管控现场动员会,传达柴油车辆管控通知精神,深入推进柴油车辆污染治理工作;督促港口企业签订承诺书(附件2),进一步夯实港口企业柴油车辆管控主体责任。印制港口码头柴油车管控明白纸(参照附件3),将管控要求一次性告知,明确管控时段、管控要求、管控重点。畅通各类投诉通道,在港口码头显著位置公布举报电话,采取电视、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加大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
(三)抓好工作落实。区交通运输和港航执法大队各有关镇街中队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港口码头柴油车辆日常执法检查,持续保持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凡涉及重型载货汽车(含燃气)进出的港口码头必须全部纳入管控清单,应按照市智慧环保平台对接标准和功能要求在车辆出入口安装车牌识别和监控系统(记录保存三个月以上),在秋冬季和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采取管控措施。
(四)强化督导检查。局港航管理科、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区交通运输和港航执法大队等单位要落实好监管责任,要把柴油车辆管控工作作为业务督导的重点,压紧压实各执法中队、各港口企业的管控责任,督促港口企业落实柴油车辆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