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应急预案

2024-03-23

采购应急预案 篇1

  为持续做好我营业场所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场所员工和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障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二、消费者保护

  1、落实戴口罩、检测登记制度。配备测量体温设施设备,并安排专人值守。消费者进入场所必须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严格落实实名登记制度。消费者不戴口罩或者体温异常的,场所拒绝其进入。

  2、实施预约限流措施。采取预约消费、错峰入场、间隔就坐等措施,限制上网人流。接纳消费者人数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50%,每个包间也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50%,严格执行限流限量要求。

  3、建立值守制度。安排专人监督进入场所的员工和消费者遵守相关防疫要求,及时对消费者进行疏导、分流,避免人群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三、场所防控管理

  1、落实防控主体责任。落实防控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制定本场所防控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把防控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

  2、加强消毒通风。每日营业前对场所内外公共部位(门厅、前台、独用楼道、独用电梯、楼梯、场所内卫生间、门把手等)进行全面清洁消毒。营业期间,及时对消费者使用过的显示器、键盘、耳机、鼠标等进行消杀,做到“一客一消毒”。场所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定期对送风口、回风口进行消毒。

  3、配备防护物资。配备口罩、手套、洗手液、医用酒精、免洗手消毒剂、消毒湿巾等防护物资,在公共休息区、洗手间等区域配备洗手液、医用酒精等消毒物品,便于消费者和员工随时消毒清洁。

  4、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要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提示牌、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渠道,及时宣传疫情期间场所运营规则及疫情防控知识,提升员工及消费者的疫情防控意识。

采购应急预案 篇2

  根据三级肿瘤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为应对医院应急物资需要,保持适宜的物资存量,及时有效供应物资,制定应急物资采购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院后勤应急物资的采购工作。

  二、工作原则

  1、健全制度,科学预警。

  完善物资储备应急预案体系,为物资储备应急处理工作提供系统、科学的制度保障,提高防范突发事件的意识,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并做好物资供应响应工作。

  2、统一管理,分类负责。

  物资科对其管辖的后勤物资实行统一管理,分类负责,落实各类物资应急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及职责权限。

  3、常备不懈,确保供给。

  物资科工作人员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做到品种适宜、质量可靠、数量充足、常备不懈,确保应急物资之需。

  4、协调配合,快速反应。

  物资科应对突发事件时,要与相关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做到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应急处置工作反应灵敏、快速有效,保证应急物资调得出、用得上。

  三、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1、物资科应急协调指挥小组:

  组长:孙福元

  副组长:王鸿鹄

  组员:申文君、王玉山、马世伟、贾莉芳、张士勋、张刚、杨超、张宇鹏、王娜、王豪骏、曹金华、李苗、陈彪、于江滨、尹皓

  2、协调指挥小组职责:

  (1)组织信息收集、传递、通报工作,向上级汇报应急处理方案

  (2)决定启动和终止本预案

  (3)决策应急物资调动、投放等重大处置措施

  (4)对应急物资的投放、使用、效果进行总结、评估,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5)协调相关部门工作

  (6)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四、物资准备和账目处理

  1、与供应商联系时,若医院方临时急需货物,供应商应优先组织准备,#限度按时保证医院方的需要。

  2、各库房负责人按需制定计划,申购储备应急物资。

  3、临床急需物资,在规定时间内直接送达科室。

  4、对应急处理的物资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5、对库存应急物资及时进行补充,并及时利用和有效周转。

  6、防止应急物资发生浪费或短缺问题。

  7、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清单,每月盘点应急物资库存,保证应急物资充足有效。

采购应急预案 篇3

  采购管理处在运营系统活动中的最初环节,也是运营系统活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制造型企业一般原材料、零部件和辅料采购的成本占到其销售额的50%~80%,在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严峻形势下,采购成本的控制也越来越重要,毕竟,采购成本的降低可直接成为企业的利润。同时,采购对产品交期、产品品质、库存以及企业生产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作为企业HR,如何进行采购人员的绩效考核呢?怎么样操作才能做到务实有效呢?以下的操作是务实的吗?

  首先,从其对运营活动的贡献来看,其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通过供应商考核、采购议价活动,选择最优供应商采购,提高来料品质,降低原材料、零部件和辅料的采购成本,并选择最优外协商,降低外协成本,直接提高产品的利润率;

  2、通过采购活动,对运营系统提供原材料、零部件和辅料的支持,以优质、高效服务于生产环节,为生产环节保证其生产物料的优质供应。

  其次,从其岗位的工作职责来看,其工作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采购议价活动和供应商的选择,确保生产物料供应的物美价廉;

  2、与供应商协商采购货款的付款周期,尽可能延长付款周期,减少公司的流动资金的占用,提高流动资金的利用率;

  3、采购物料进仓时间的跟进与管控,确保生产物料的准时供应;

  4、采购物料的品质跟进与管控,确保生产物料的品质;

  5、异常物料的及时处理,对来料异常物料或分选的异常物料及时返回供应商更换或维修,以保证工单、订单及时关闭,减少库存;

  6、新物料的打样跟进,确保新物料的打样准时,从物料供应方面保证新项目的推行进度;

  7、维系优质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再次,从其岗位工作缺失来看,其主要工作缺失体现在以下方面:

  1、物料的异常采购,部分物料因采购人员的`工作缺失,导致不得不通过特殊渠道进行高价采购,导致产品的材料成本上升;

  2、物料未能准时入仓,直接影响生产上线,PC不得不调整生产计划,影响客户交期;

  3、因物料品质异常导致生产异常工时;

  4、异常物料未能及时处理,影响工单、订单结尾,以及库存的增加。

  最后,根据其贡献、主要工作职责、工作缺失提炼考核指标:(此为实际操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此处的设计决定了绩效推行是务实还是务虚,是不是与企业的实际状况符合)

  1、采购COSTDOWN:(此指标为指标库中的关键效益指标)

  指标定义:通过议价降低采购单价,在不影响其产品品质的前提下,降低采购成本,即反映采购活动中直接采购成本的降低状况,以降低比例体现;

  计算公式:(SUM(议价后单价-议价前单价)*议价后采购量)/当期采购总金额;

  数据采集:ERP,通过操作采购单的ERP账号从ERP中抓取该账号当期的操作记录,并判断其采购料号的当期与基期的单价差异,并计算出差异金额,乘以当期采购量,即为该账号采购此物料的costdown金额。

  目标设定:一般制造型企业,在年度经营目标中会有全面costdown目标,其中就有制造成本的costdown比例,以此分解会产出原材料、人工、制费、品质失败等项目的costdown比例,其中的原材料costdown比例就是此处采购的costdown目标。一般不仅仅是直接采购降价,其中也包含一些costdown项目。

  若没有制定其经营costdown目标,也只能以costdown比例的历史数据来修订,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产品的发展阶段以及当期的市场订单量,企业的发展阶段成熟稳定或成熟的产品其costdown比例可略低于以往的比例,毕竟采购costdown是有限的;反之,则高于以往的比例。此方法易于操作,但对市场预测、产品变化以及采购市场的变化应对不及时。所以在日常操作中,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根据市场变化或新项目、新产品的导入及时调整costdown目标。

  注意事项:

  a、目标提报的本位主义,所以应设定供应商价格管理渠道,减少异常采购以及异常报价损失;

  b、战略采购活动不予计算其岗位或部门的costdown金额;

  c、卖方市场物料不予考核其采购costdown指标;

  d、负责不同物料的采购人员,只设定物料别的costdown目标,根据其采购类别加权计算其考核得分。

  2、异常采购损失比例:

  指标定义:因采购人员的工作缺失,未及时与供应商下达采购计划或未做好供应商的产能评估和品质评估,导致不得不进行高于市场价格的单价进行采购,所造成的采购成本上升。此指标属于缺失项。

  计算公式:(SUM(议价后单价-议价前单价)*议价后采购量)/当期采购总金额;

  数据采集:ERP,其数据采集与costdown采集一样,但其采购单的签核流程中,需设定其采购属于异常采购,区分于市场原因导致的异常采购;

  目标设定:此类指标可作缺失项,出现为零分,未出现不扣分;

  注意事项:异常采购原因的归属判定。

  3、付款周期协商达成,

  指标定义:反映采购员与供应商协商延长采购货款的支付周期,提高公司的流动资金利用率;

  计算公式:(sum((实际付款周期-标准付款周期)*采购金额)*利息率)/采购总金额;

  数据采集:ERP,通过操作采购单的ERP账号从ERP中抓取该账号当期的操作记录,并判断其当期采购料号的实际付款周期和标准的付款周期,并计算出差异月份,乘以采购金额乘以月利息率,除以其当期实际采购金额;

  目标设定:根据不同的物料别,向后延迟一定的付款周期;

  注意事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物料别的标准付款周期,并录入ERP系统。

  4、IQC批次合格率,

  指标定义:反应采购物料品质状况;

  计算公式:当期采购OK批次/当期采购总批次;

  数据采集:ERP,通过操作采购单的ERP账号从ERP中抓取该账号当期的操作记录,并判断其当期采购料号的品质状况是OK还是NG及异常处理状况是批退、分选、还是特采。

  目标设定:可按公司的年度品质目标设定,或参考其近一年的历史值设定。

  注意事项:其目标的设定,勿以其采购物料总的合格批次来定,最好设定各类的物料的合格率目标,利用比例加权的方法计算其考核得分,这样操作偏于各类物料的品质管控和提升;当天交付的不同采购单的同料号物料,是以一批计算还是以多批计算,在试行前必须定义清楚。

  5、进料交期达成率,

  指标定义:反映采购物料的准时交付状况;

  计算公式:当期准时交付批数/当期应交付总批次,此计算相对较严格,部分物料其采购单的尾数处理会有一定的周期;或以应交付的数量计算,其计算比较合情合理。

  数据采集:ERP,通过操作采购单的ERP账号从ERP中抓取该账号当期的操作记录,并判断其当期采购料号的进仓日期是否在应交日期之前,并设定判定栏位。

  目标设定:可按公司的年度品质目标设定,或参考其近一年的历史值设定。

  注意事项:应交日的确定,可以企业所规定的各类物料的交付周期直接在系统设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客户在下达订单后,可能还有一些要求作调整,此为客户原因导致订单调整,此时,需根据客户确定的最终需求,重新审核起始日期,重新确定应交日。

  6、异常物料处理及时率,

  指标定义:反映采购人员对各类异常来料的处理及时状况;

  计算公式:(当期应处理不良批次-当期未处理不良批次)/当期应处理不良批次;

  数据采集:由仓库统计其数据;

  目标设定:或参考其近一年的历史值设定;

  注意事项:在考核试行前,需与采购人员约定各类物料异常处理的周期。

  7、新物料打样缺失。

  指标定义:反映采购人员对新物料打样的及时状况和品质状况;

  计算公式:因新物料打样并非其常规工作项,故以其作为缺失项,有缺失为零分,无缺失为满分,未发生新物料打样将其权重分按其权重分配到其它指标上;

  数据采集:ERP,以采购人员账号操作的采购打样记录,及其交期、品质的判定栏位,确定当期新物料打样的缺失状况;

  目标设定:无新物料打样缺失;

  注意事项:在考核试行前,需与采购人员约定各类物料打样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