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紧急情况下疏散工作的实施预案:
(一)疏散的原则
进行疏散撤离时,要根据灾害的具体情况本着“安全快速、就近撤离”的原则马上撤离危险区域,到指定安全区域集结。在撤离过程中不可东张西望,不能再收拾物品。要做到:①遇事不慌,头脑冷清。②判明情况,思考对策。③积极自救,互帮互助。④听从指挥,有序疏散。
(二)疏散的路线与要求
当灾害发生时以学生所在教室学生当时位置确定疏散路线。
根据班级位置和学生人数的实际情况确定疏散路线,制作疏散线路图。
1.当时在教室上课的教师迅速组织学生排成两路队,带领学生按出操次序下楼疏散。
2.两位班主任老师立即赶到班级楼道口等待本班学生,正班主任在前,副班主任在后带领本班学生迅速撤离到操场(若只有一位班主任老师则在后,前面由路队长带领),按升旗仪队伍位置安排呈做操队型集结队伍。
3.上体育课的班级立即在操场集合,由上课的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到安全地带集结。
4.在功能教师上课的班级,由上课老师组织从最近的路线撤离。
5.带领本班学生疏散到安全地带后,男教师则应立即根据指挥命令,参加救护组工作或组织灭火工作。
(三)集结的位置与要求
学生撤离教学楼后应迅速到操场指定位置集结(集结地点按照升旗仪式比赛所站的位置排列队伍)。集结后班干部要认真核对人数,检查伤病情况,并及时将准确情况向现场指挥人员汇报。
(四)紧急疏散的启动
1.为了提高疏散的熟练性,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安排演练时可启动紧急疏散程序。
2.当灾害发生或即将发生时由学校发出警报,启动紧急疏散程序。
(五)重点部位相关责任人
重点位置
东边楼梯
西边楼梯
一层
二层
三层
四层
(六)疏散时相关人员的责任
1.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由学校大队部通过广播、电铃、警铃、哨音或其他方式发出警报,全体教职工应立即停止一切工作,到指定位置组织学生进行疏散。任课教师作为安全疏散的第一责任人,要及时停止授课并组织学生进行撤离,当学生全部离开教室后任课教师与学生同步撤离,并及时观察、处理突发事件。
2.总务处要及时开启安全通道的大门,保证通道畅通;并及时关闭电源等设备,组织人员进行抢险自救准备。
3.校长室、大队部协助医务室紧急成立救助站,设立明显标志,做好救护准备;并协助教导处做好人员的疏散指挥与集结调动等工作。
4.校长室、教导处要配合学校做好受伤人员的家属接待与善后处理工作,并与相关部门开展联络工作。学校校长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学校情况。
5.体育组教师到各出口处指挥学生快速撤离,维护疏散秩序,控制、分流人员,确保学生不因拥挤造成伤害。
七、纪律要求:
在预防突发事件应急疏散演练过程中按分工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凡在执行本方案过程中,因渎职、不服从指挥、不及时处理,从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