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发生应急预案 篇1
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地方,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我校的校舍安全设施还不算完备,不尽合理,(b楼各层只有一个楼梯、一个出口),为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现规定《天津九十中学预防突发事件(爆炸、火灾、地震)等预案》,望全体教职工认真贯彻执行。
1、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加强安全责任感,树立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思想;
2、全体教职工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师生共同提高安全意识;
3、教职工在楼内遇到学生追逐、打逗,一定要进行制止、教育,保证学生楼内安全;
4、年级主任、班主任经常提醒学生上操、参加升旗、学生上下楼时,看清地面,走路要稳(因地面滑),上下楼梯不得推搡。
如遇突发(爆炸、火灾、地震)等事件,具体规定如下:
1、如遇紧急情况,年级主任、班主任合理疏散学生,要稳妥,不要慌张,保护好学生的人身安全。
2、如遇紧急情况,学校各级领导及处事人员,迅速到楼道口亲临指挥,防止学生拥挤,安全将学生疏散到操场。
3、学生上下楼梯不打逗、不追逐、不推搡、鱼贯而行,看清路面,脚要踩实,停得住,防追尾,避免挤压、碰撞事故发生。
4、对平时或紧急情况下,故意违反规定的学生,学校将严肃处理。
5、各年级组应利用升旗、课间操、学校机会的前后时间,在楼道、楼梯上进行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的行走习惯,以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6、为保证教学楼的安全,办公室不堆放杂物,不堆放易燃物品,校内不使用增强学校用电负荷的各种电器,避免学校线路超负荷,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地震发生应急预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初步了解地震、各种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二、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地震的相关材料;排练节目;课件制作等。
三、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内容。
同学们,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巨大的伤痛及损失,谁能来说一说你了解到地震的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同学们了解还真不少,这次活动我们一起来了解地震是怎么产生的,遇到地震应该如何预防伤害。
(二)活动过程。
1、各小队相互交流,了解地震的成因。
2、播放地震成因影片。
3、学生出示搜集到的有关地震知识。
学生1: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结构有关。在地壳中有断层,而且断层又具有一定活动性的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学生2: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加30倍。通常,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成为微震;5级以上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成为破坏性地震。
学生3: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的7.8级大地震,使这个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倾刻成为一片废墟。这是20世纪全球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
学生4: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该地带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濒发,震级高。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这次四川发生了8。0级的地震,震后到目前为止,还发生了四次6级以上的余震,以唐山大地震的破坏性更大。
4、初步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各种地质灾害既具有各自形成、发展、致灾的规律,各灾害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因素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性。一个地域内的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它们在成因上是有关联的。例如,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有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因毁坏生产和生活设施而成灾,同时造成地裂,并引发火灾,又由于人员伤亡和医疗设施的破坏,可能会引起疫病曼延等。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速度加大,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5、地质灾害的防御。
当今世界,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的强度不断提高。这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
学生5: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学生6: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学生7:实施一些预防措施。例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除采取工程措施外,还可进行植树造林等综合治理措施,如通过恢复地表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以减少泥石流或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学生8: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6、地震防护演习。
(三)班会小结。
地震发生应急预案 篇3
为营造“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真正掌握在灾害中能够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灾害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经学校研究决定,特举办一次全体住宿生逃生安全演练。
一、演练目的:
通过安全应急疏散演练,使全校师生掌握正确的逃生要领,以从容应对空袭、火灾、地震等危险境况,熟悉我校宿舍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突发事件来临时,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减少不必要的非灾伤害。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演练原则:
安全第一,确保有序;责任明确,细节落实;初次演练,宁慢勿快;循序渐进,熟能生巧。
三、演练安排:
1、内容:遇到地震或宿舍某处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疏散
2、对象:全体住校生、生活教师及全体管理人员
3、时间:20xx年9月5日16:30
四、演练准备:
1、征得县消防队的技术指导、报县教育局的同意,首先使全校师生、教职工明确此次消防演练的目的与注意事项。
2、 演练前班主任动员,让学生熟悉应急疏散的正确方法,讲明演练的程序、内容、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宿舍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同时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应急疏散,以免发生误解而引发谣传。
3、演练前对疏散路线必经之处和到达的“安全地带”进行实地仔细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障碍和隐患,确保线路畅通和安全。
4、组成相关工作小组,确定人员,明确职责。
五、演练要求:
1、不要惊慌,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2、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不允许急奔和慢行,严禁推拉、冲撞、拥挤,不得讲话、喧哗。
3、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抢道拥堵,不得插队串线或擅自更改线路。
4、班级、宿舍严密组织,认真对待,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
六、组织机构:
总指挥:郑
副总指挥:
宿舍内指导:各班班主任及相关生活教师
后勤保障组:
紧急救护组:
七、组织实施安排:
1、一旦听到危险信息后,总指挥校长核实情况后,决定启动紧急疏散预案。命令副总指挥立即到达现场进行指挥,德育处主任杨雪通过广播,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各就各位,具体负责指挥疏散。
2、疏散指挥组的领导在得到启动《紧急疏散预案》通知后,迅速到所负责的各宿舍楼检查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到岗情况,然后向副总指挥汇报,副总指挥确定各岗位工作人员全部到达岗位后,决定演练开始。
3、听到安全演练警报声后,各宿舍楼负责开锁的老师迅速打开宿舍楼的大门及一楼的走廊门(总务、生活老师在演练前要确保每把锁都能迅速打开),每个学生宿舍的宿舍长立即组织学生马上起床开灯,立即把寝室门打开;班主任、管理人员、生活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迅速撤离。
4、具体疏散工作安排:
(1)楼梯口疏散指挥员安排
各楼层走廊、楼梯口以及该楼层下面的转身台,实际疏散时由该楼楼梯转身台的老师和生活老师共同负责指挥:
三楼生活教师负责二到三楼和三到四楼东楼梯的疏通;
二楼生活教师负责一到二楼东楼梯和宿舍东大门、东走廊出口的疏通。 为确保安全,在走廊、内门口、外门口、转身台等地具体安排师生统一指挥,具体安排见《宿舍楼安全疏散演练指挥人员安排表》。
(2)听到警报声后,负责开门的生活教师迅速打开楼梯出口和走廊出口门;各楼层生活老师迅速打开该楼层楼梯口门以后立即撤到指定楼梯转身台指挥学生疏散;各宿舍的'宿舍长立即组织疏散,宿舍长组织本宿舍的学生马上起床开灯,打开寝室门,其他学生迅速披衣下床,撤离宿舍;该楼层学生全部撤离以后,负责指挥的工作人员在检查后方可最后撤离。
各楼层撤离时按撤离指令、撤离路线有序进行,原则上楼梯附近先行撤离,其他宿舍依次进行,不出现间隔,并控制合理密度,防止在走廊楼梯口等部位发生拥挤现象。
(3)宿舍内学生疏散安排:
各宿舍第一位下床的同学下床后迅速开灯开门,清理地面障碍物;宿舍学生拿着毛巾,掩住口鼻,俯首低行,排成单行有秩序地跑出宿舍,步伐要小,脚步要轻,争取时间,不要被绊倒,防止拥挤和慌乱,经过走廊、楼梯下楼,来到学校指定的安全地带后,以宿舍、班级、楼层相对集中,如情况需要,再听从指挥疏散到其它区域。各宿舍到达安全区后应以宿舍为单位由宿舍长或指定人员立即清点人数(应到数和实到数) ,清点完毕以后到个楼层生活老师处登记,登记时到齐的宿舍写明“齐”字,缺少学生的宿舍要写清缺少学生姓名,生活老师登记完毕后及时汇报给场地队列指挥组长及相关的体育老师。
(4)班主任、生活教师及楼梯口指挥人员清点楼层,最后撤出的是教师和指挥组人员。
3、救护组人员安排:
(1) 校医携带紧急药箱到操场待命。
(2) 后勤服务处派校车到现场待命。
八、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
1、听到学校发出的警报声后,全校师生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如遇火灾疏散时则猫腰弓身,用毛巾、衣、袖口等掩住口鼻,快速疏散。)
2、疏散组织人员应了解参加演习的学生可能存在的逃生本能心理反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意外发生。教育学生发生火灾时,能够做到:
①遇事不慌,头脑冷静。
②判明情况,思考对策。
③积极自救,互帮互助。
④听从指挥,有序疏散。
⑤杜绝跳窗、跳楼、跳床事情发生。
⑥要教育学生,不得拥挤、推搡,不得重返宿舍,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
3、疏散集合地点:校门口场地。
4、疏散顺序:以宿舍为单位列单队(不能统一喊口令“齐步跑”,以免产生共振)安全下楼,不得大声说话,不得争道抢行,严禁擅自改变疏散路线,以免发生拥挤。二楼的的宿舍首先快速撤离并到安全地带集合,而后是三楼的宿舍,具体顺序是靠近楼梯的宿舍先下(注意:所有往下疏散的学生均贴近楼梯靠墙一侧依次下楼,扶手一侧必须留出一人的向上通道,且不得讲话,以便指挥人员上下通行和下达指令)所有信号不能依赖手机和广播,因为真正的突发事件临时都是断电的,必须靠各楼层指挥人员随机应变、口头下达。
九、演练准备:
1、参演人员预案学习(德育处负责);
2、准备相应的物资(总务处负责);
3、学生自救、逃生知识培训(班主任负责):
4、预设场景预演 (校办负责) ;
5、与教育局安全办、消防大队联系,事先通报周围单位及居民(校办负责);
6、演练活动横幅(校办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