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清洁工程现场会解说词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各位领导,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通透的绿、明净的水和整洁的住房,远处的层林、错落有致的果园、村中心塘边的花木,构成这里独特的绿。

  我们的前边是文化广场和戏台。 近年来,青峰山湾乡风文明理事会,在村支部的领导下,把加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文化活动中心、休闲公园、戏台、文化广场。不仅使村民们可以在这里学习文化知识,参加唱歌、跳舞,下棋、打球等文体活动,还成了村民致富的“加油站”,有效促进了乡风文明。

  (进入湾巷道后)各位领导,我们继续往前参观。自XX年以来,青峰山湾按统一规划,改水、改厕、改圈、改厨。XX年对房屋进行立面改造,并每家门前都配备一个垃圾桶,道路两旁设置了分类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分类屋。全湾共有4名保洁员,保洁员每日将入户收集的垃圾到这里进行再次分类处理,后由村保洁服务中心,将垃圾转运到镇垃圾压缩转运站。

  (邓定远将军故居)青峰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眼前这座古宅就是原国民党陆军中将,中国台湾陆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邓定远的故居。邓定远生有6子1女,其中次子邓祖琳,国民党上将,曾任中国台湾陆军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国防部总政治部作战部主任。

  (南阳堂前)在中国农村,宗族观念根深蒂固。青峰山湾邓氏宗族文化源远流长。光前裕后,光宗耀祖。是邓氏宗族文化的内核。邓氏族谱世系中亦有光宗耀祖之派系。其文化主旨主要体现在家谱堂匾文化、名人先贤文化和族规礼仪文化上。其文化内涵与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基本要求一致,与宗族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相适应。邓氏宗族文化中的《族歌》、《族规》、《族训》等,大力提倡尊老爱幼、邻里和睦、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风俗,以社会公德来制约个人行为,以文明乡风来加强村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民主参与意识,推动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

  (清峰寺)各位领导,“步上清峰倦眼开,白云堆里见楼台”。 这里山风徐来,香烟袅袅,是观光度假休闲养生的天堂,祈福求祥净化心灵的圣地。它始建于西晋元康年间,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明朝的刘伯温军师在清峰寺得到智隐老和尚赠送的18册兵书,辅佐朱元璋夺得天下,洪武皇帝为酬谢智隐老和尚,亲自游览此寺,并御笔书写“清峰古刹”四个大字,还在寺门前立有御碑。

  简述青峰山传说故事(有时间可介绍传说故事)

  1、石观音,位于青峰山山顶,有一块竖立突兀的岩石,如果站在青峰寺庙门仰望,这块竖立的岩石,就像一位面目慈祥,站立合掌的观音菩萨。

  2、蛙鼠石,青峰山北侧的半山腰上,有一对对峙的哇鼠石。石青蛙蹲坐昂头,好像“呱呱”鸣叫;石老鼠伏地、伸颈、探头像在“作作索索”四处觅食。

  3、女儿坟,青峰山北面半山腰上有一块白色墓碑的便是女儿坟(青峰山湾养女,生父姓张)。该女与大冶金牛镇一姓柯青年订婚,于结婚前突发急病去世,便葬于此地。后来柯氏湾子曾出过21名秀才和4位举人,柯氏认为宗族的发迹是源于张氏葬于此福地,便年年来祭祀。青峰山邓氏宗族不满柯府祭坟的虔诚,认为拉走了青峰山的风水,阻拦柯姓上山祭奠“女儿坟”。后经协商,邓姓同意柯姓只能远远的隔地望祭,不能上山扫墓。于是便流下了一段望祭“女儿坟”的传说。

  4、一梦拯救清峰寺。明代永城里曹氏“七世祖妣陈太恭人”,是“二箕公之德配”,明皇义女。曹陈氏逝世后,皇上曾亲下一道圣旨:“择地下葬,遇庙撒庙,遇祠撒祠……”曹家捧着圣旨,请一位阴阳先生在方园几百里地区四处考察。经过几年的赶地,阴阳先生终于选中了清峰寺观音堂这块风水宝地。曹家于是把用黄沙捂盖了七年的棺木运送到清峰寺,朝廷也委派出百名御林军督葬。棺木下葬前的晚上,阴阳先生偶得一梦,梦见观音菩萨对他说:“乌鸦扑泉不下葬,何苦占我观音堂?寺前一里遗大地,掘穴三尺露石床。待到鲤鱼把树上,马儿骑到人头上,铁帽将军匆忙到,棺木下字大吉祥。”天一亮,阴阳先生就爬上青峰山顶,只见寺前一里地左右,有一座山酷似一只扑打着翅膀喝水的乌鸦。阴阳先生带着曹氏子孙,赶到此地一看,拍手叫绝:“好地,好地!多谢观音菩萨的指点。”于是决定移棺木到此地下葬。

  青峰山湾,亦绿亦画亦产业,她犹如一幅完美画卷,鬼斧神工、淋漓尽致、一气呵成。

  各位领导,“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我市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深入开展的以改善村容村貌为主要内容的“清洁乡村”工程,使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发生显著变化。xx镇将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大力开展“清洁乡村”工程,紧紧围绕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从基础抓起,从根本抓起,让广大干部群众行动起来,妆扮美化自己的家园。在此,再次感谢各位领导莅临xx镇检查指导工作。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