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的观后心得

2025-01-08

北京青年的观后心得 篇1

  又是一部洋溢着青春朝气的电视剧,不知道要说些什么,精神和心灵已经随他们上了路,时而跟他们一样颓废,时而跟他们一样张狂,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证明青春还在自己的血液里流淌。

  草草一句青春重走一回,斩钉截铁的背起行囊出发,这足以说明你正值青春,因为你生活的背包还未将你压垮。我们一直在追逐青春,怕它溜走的太快;同时我们也在浪费青春,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追逐青春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实现那看的见摸不着的梦想?还是为了抓住在青春期可以再放肆一把的理由?不,不是,我知道一定不是,我们是为了给自己一颗开阔到可以衡量自己生命价值的心?或是为了给自己一双清晰到可以看清自己梦想之路的眼睛?看吧我疑惑了,心态不够豁达;看吧我不能确定了,眼睛还是在朦胧。扪心自问:这是为什么呢?答案是:我不够热爱。没错这就是我的症结,也许所有的人都是如此,我们只所以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是因为不够热爱!不够热爱自己的工作,所以墨守成规;不够热爱我们的爱人,所以做不到不离不弃、生死相依;不够热爱我们的梦想,所以在默然中淡忘它;更不够热爱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看不淡人与人之间的纠葛,理不清事与事之间的因果,困住了原本能飞的那双翅膀。

  你,热爱生活吗?

  如果你的回答是热爱,就请现在的你做一个深呼吸,不管你正身处何处,抖f擞精神思考一下:下一站,你想身处何处!

北京青年的观后心得 篇2

  故事里的何东,让我平颇有感触,也感到理解。

  不禁想问,当今的中国社会里,这样的家庭有的是不甚之少吧。俗话说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必须承认这话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的父母就是这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多么伟大,多么用心良苦的亲情的爱啊。然后,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是不会真正的幸福的,因为他们想要的,是父母很少能理解并赞同的。父母总是带着“为你好”的大旗,把他们自认为的“好”强加给儿女们。然后,在中国,百善孝为先,多少懂事了的孩子就只能妥协的接受了父母给予的好。于是,有多少个能像何东一样敢于为自己的`青春去反抗这父母用心良苦的爱,去证明我们的青春是可以靠自己去争取的,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我不禁去怀疑这父母这么强势的爱是否是错了。我也是处于跟何东类似的家庭,从小到大,到有了认知观到自己的有想法的时候,我还是一直被安排的生活。

  中国大多的父母,是很不容易,辛辛苦苦的培养儿女,他们为的是儿女能过上好日子,而这个好日子只是他们自己认为的好日子,于是,有多少个表面看上去美满兴奋的家庭,其实内心是有多少的遗憾和无奈。我不禁想问,难道,父母辛勤养育你,你就必须按听话的服从他们孝敬他们。这不是也把亲情也现实化了吗。如果说连亲情也变得没有人情味了,那么这生活还有什么意义。青春就直接奔上了养家糊口的生活了。那么,人生有何意义呢。成长是需要代价的,青春不是用来被安排或挥霍掉的,而应该是让自己多去碰壁,多去体会到这生活带给你的酸甜苦辣。

  空有满腔热情的自己,必须承认我还是没有那种我的青春我作主的冲动。

  但我想说的,不管父母是如何的爱儿女,是用何种方式,但作为儿女首先要学会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然后试着去沟通,只有你先理解了父母,你才能让父母去理解你。

  因此,生活仍继续,每个人都会有个故事,上天就导演,你就自己故事的主角,怎么演,由你主宰。

  加油吧。趁年轻,多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畏惧困难。带着把碰壁当成乐事向前冲吧。

  北京青年观后心得4

  有太多人的前半生,如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的商品一样,雷同的一塌糊涂:读书、毕业、上班、谈恋爱、买房、结婚、生子、老去……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重复生活中逐渐消磨了青春。这样的日子或许没有不好,一切按部就班,安稳度日,同时也完成了父母辈的期许,可是,就像汪峰的《存在》所唱的那样:“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这可能从来都不是我们自己想要的人生。

  那么,什么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呢?

  关注当下年轻人生活及想法的导演赵宝刚通过自己最近几年的电视剧作品一直试图和我们一起需求答案:《奋斗》中的陆涛涌起热血,与生父养父质疑彼此生活,并展开价值观念问题的争执;《我的青春谁做主》中率性的钱小样、赵青楚想要努力摆脱父母管束,自己做主开拓人生,与父母在人生安排上的一次次碰撞与冲突……如今,他又在新作《北京青年》安排了四个堂兄弟抛下安稳生活,毅然“重走青春”,去寻找各自人生的意义。

  这四个大男生其实是千千万万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心平庸老去的当下年轻人的缩影。他们所分别代表的,有我,可能亦有你。

  也许你会是何东,27岁,当了5年公务员,生活波澜不惊,在登记结婚之际却忽然悔婚,然后辞职,想重新过一次自己的青春。你的决定在家里掀起了很大的风波,像个“孽子”被赶出家门。你“上路”,去餐厅当服务员,去卖海鲜,去经营酒吧,去当背包客爬雪山过草地,你在重走青春的路上,重新认识了自己,改变了心态,用自己“在路上”的经历影响了新一代的青年的观念。

  也许你会是何西,25岁,硕士毕业,在医院骨科任大夫。你从小单纯听话,是大人眼里的好孩子,却见不惯生老病死,理不清爱恨纠葛。你为了爱情“上路”,奋不顾身却伤痕累累,但你终于通过改变自己,用真情赢得了爱情。

  也许你会是何南,23岁,没有好的家境,但自身刻苦留学澳洲,以为海归硕士的身份会让自己大展宏图,可是在这个社会既没资本也没人脉,甚至太急功近利而被骗,你“上路”后的创业充满坎坷,而你始终都不曾说要放弃。

  也许你会是何北,21岁,无业小混混,家庭条件最好,但却最不爱读书,天天梦想着不劳而获。父亲恨铁不成钢,给你安排的很多工作你都没有坚持下来,你们爆发冲突。直到“上路”后永失所爱,你才明白要做的就是先改变自己的性格才会有所作为。你开始回忆父亲的良言逆耳。你终于一夜长大。

  ……

  从20__年的《奋斗》、20__年的《我的青春谁做主》到现在的《北京青年》,赵宝刚导演用“青春三部曲”将年轻人从初入社会的迷茫到青春末尾的挣扎这些过渡状态都毫无遗漏的展现了出来。不过与前作不同的是,《北京青年》不再青葱,它像一首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摇滚乐。在励志与思考之余,更有呐喊。土生土长在北京的这四个堂兄弟都是标准的社会人,青春已经悄然走远,却几乎在一夜之间推翻现状,放下一切,说走就走,去寻找真正的自我。这么做当然很冒险,但年轻没有失败!

  在此过程中,两代人价值观激烈对撞是最大的看点。赵宝刚抓住内核,就是当代年轻人看似衣食无忧,但其实在精神层面上一再陷入成长困局——父母的珍视让这一代人被剥夺了冒险的可能性,几乎每个人都被报以“安逸度日”的期冀。年轻人在看似一切都通往幸福的轨道上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实则生活空间的狭小与平淡已经让他们无法喘息,而最终下决心与所拥有的一切告别,重新选择自己青春的可能性被放大之后,他们选择了出走,并经历洗礼与新生。

  自己想走的那条路,注定会很曲折坎坷。苦累打击,统统包括。但无论如何,都不要等到像中国台湾大众银行广告里的那一行老年人,垂垂老矣才想要去环岛旅行,完成青春未竟的梦想。就像《北京青年》告诉我们的:成长,远远比成功更重要。

  让我们挣脱牢笼展翅高飞,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吧——

  趁你我尚未老去!

北京青年的观后心得 篇3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公民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起着支撑作用。大力培育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品格和价值追求,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要求明确具体。爱国,即热爱自己的祖国,就是对生养自己的故土家园的挚爱之心和服务之行,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敬业,即敬仰和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岗位,就是立足本职、干好工作,共同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实现新的发展;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就是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友善,即对人亲近和睦,就是与人为善,团结友爱,和谐相处。每个国家都要求其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公民,不仅要依据国家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而且要有更高的品性和要求,以与这一先进制度相适应。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明确了每一个公民对国家、对工作、对社会、对他人应尽到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是人们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和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优良品格。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价值追求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爱国是前提和基础,敬业是爱国的具体体现,诚信是敬业的道德基石,而友善是形成诚信的土壤。在实践过程中它们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内化为全体公民的基本行为准则和普遍价值遵循,外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和良好习惯,从而使每一个公民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共产党人的革命道德,与人类文明进步相衔接,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公民道德的精华提炼,必将在全社会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经济社会急剧转型的条件下,在利益多元和诉求多样的现实中,一些人的价值追求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一致的公民核心价值观,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基础工程,必须自觉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基本行为准则和普遍价值遵循,努力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大力培育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品格和价值追求,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养成习惯。要通过学习研究,从理论上深入阐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道德品格的深刻内涵,为价值培育提供学理支撑;要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宣传等各种方式,教育大家爱国爱家、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和谐友善,如近来媒体开展的“家风”采访和讨论就能达到以小见大、内化于心之效;要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到工作的各项制度和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内在信念和自觉行为;要发挥典型和榜样的引领作用,对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优秀人物,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使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现代传媒手段,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形成一种激发正能量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