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心得体会 篇1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红对联,大街小巷都挂起了红灯笼,到处呈现出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节日景象。
除夕那天,我们每个小朋友早早穿上了新衣服,显得精神焕发,奶奶夸我真帅气,妈妈准备了一桌美味可口的年夜饭,有我最爱吃的红烧肉,大龙虾,小炒鱼……我们一家人坐在大圆桌四周,大家互相敬酒,互相祝福,我端起酒杯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祝爸爸妈妈工作胜利,万事如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祝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们还给了我好多压岁钱,我的心乐开了花,感谢他们给了我一个幸福的家。
吃完晚饭,我们一家人一起到院子里放烟花,我一手拿点燃的线香,和爸爸一起点燃着烟花的导火线,顿时只听到一声“嗖——”烟花飞上天空炸开了,有的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朵,有的拼写成各式各样的美丽的图案,还有的像一个个漂亮的降落伞,绚丽多彩的烟花照亮了天空,我们兴高采烈地喊着,欢笑着……
放完烟花,我们回到屋里,坐在沙发上收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春节联欢晚会》精彩的节目逗得哈哈大笑。
一年就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明天,我们又长大一岁了。
关于春节的心得体会 篇2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都要举行很多活动来庆祝,例如: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和拜年串门等等。
往年的春节十分热闹:纷纷扬扬的雪花把大地装扮成一个银色的童话世界,邻里之间串门拜年,孩子在雪地里追逐打闹,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还有的溜冰。大街上买卖鞭炮的、嬉戏玩闹的声音此起彼伏。到了除夕,各种的烟花漫天飞舞,像什么窜天猴啊、二踢脚啊、落地开花啊等等,顿时火树银花,整个夜空都被照亮了。那时的天空是那么蓝,星星又大又亮!
近几年春节,似乎没有以往那么热闹了:漫天都是雾霾,出门都很困难。尤其是今年,入冬以来,连一场雪都没下,空气又干又脏,感冒的人特别多。春节时,街上空荡荡的,卖鞭炮的少了,放炮的人也变少了,除了除夕、初一到初五能听到一些零星的鞭炮声,其他时间都挺安静的。我家也只放了两小串鞭炮意思一下,我把烟花都“戒”了——不知怎的,提不起任何兴趣!
人们认识到空气污染的严重性以及带给我们的危害,开始自觉地采取行动,减少空气污染,少放鞭炮可以说是一种具体的体现。没有炮声的春节固然缺少了年味,但是,一个炮声隆隆,乌烟瘴气的春节更是我们不想见到的!
传统的年俗需要传承,但是,为了我们的青山绿水,我们又必须对一些老旧的做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
一起行动吧,为了我们美丽的家园!
关于春节的心得体会 篇3
现在,已经临近了大年三十,过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了。城市间喜气洋洋,充满了欢声笑语。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的新儿童,我们正处于有福享,没苦吃的时代:天天穿新衣服,就像天天都是过年过节一样,从来不会因为没有新衣服穿而过不了年而发愁过,而从来不会因为好不容易有了一件新衣服穿就高兴地欢蹦乱跳,令我们发愁的是买不到“阿迪达斯”、“耐克”、“李宁”等名牌的衣服过年而被有这些一副过年的同学取笑,而能够令我们高兴得欢蹦乱跳的却是过年收到一份有一份的红包、压岁钱。但是,我们可曾想过:在我们的上一辈,他们的童年是怎么度过的?没有“阿迪达斯”、“李宁”、“耐克”,没有红包、压岁钱,他们的年,是怎么过的呢?
是的,比我们年长一辈的长辈,他们的童年的确没有那些所谓是名牌的衣服,裤子和鞋子,也没有再低档些的服装,他们只有布衣服、棉布裤、破布鞋,但这些在他们的眼中,却也是一种“名牌”,这是只有他们在特殊的日子里才能得到的享受。
现在,我们过年是一边吃着大鱼大肉,咪着小酒,喝着饮料,一边对着电视看春节联欢晚会。而二十、三十年前,我们的父母也是坐在大圆桌上,也是一家老小,但是,他们没有大鱼大肉,也没有洋酒、饮料,他们只有鸡蛋,只有一些小菜,就已经满足了。而我们呢?我们却在处处都要挑三拣四,说这个不好吃,又说那个不和自己的胃口,从来不帮父母们省事儿。
听过父母们儿童时代的孩子们,难道,我们不应该帮父母们省心,省事儿吗?难道,我们不应该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吗?
关于春节的心得体会 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新的一年又过去了。我爱放烟花,更爱美好的春节。
我们一来到奶奶家,奶奶一边放鞭炮迎接我们一边说:“回家过年好,回家过年好”!在奶奶的安排下,大家做了分工,伯伯负责切菜,姑姑负责炒菜,妈妈负责洗碗,孩子们就尽情地玩耍。要吃年饭了,大家围坐在一个大桌子旁,一大桌热腾腾、香喷喷的美味佳肴,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有大碗鱼、大碗鸭、鸡……,我拿起一个大鸡腿就往口里塞,哇!好香呀!我们每一个人端起一杯饮料或酒,先敬爷爷奶奶,祝他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然后大家互相敬酒,说着祝福的话语,整个屋子里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吃完年饭后,有的在看春节联欢晚会,有的在打牌,还有的在燃放烟花炮竹。一直到晚上十二点电视里新年的钟声敲响后,大家才陆陆续续去睡觉。
第二天早上,除奶奶外,其它的人都要到山上去扯“摇钱树”。奶奶放鞭炮送我们,路面山坡布满了积雪,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到山顶上,大家分头寻找“摇钱树”。过了一会儿,每个人的肩上扛着大大小小的“摇钱树”,有说有笑的,充满希望地往回走,快到家时,奶奶又放鞭炮接我们。真开心!
我希望爷爷奶奶长命百岁,以后每年都到爷爷奶奶家去过年。
关于春节的心得体会 篇5
农历大年初一早上,妈妈叫我带琪表姐出去走走,我非常乐意。于是,我和琪表姐手拖着手,在大街上逛着。我们看到许多新春的小玩意和一盆盆美丽的春花。我们边走边完,有说有笑的。我感觉到琪表脸上的笑容洋溢着比平常人的欢乐和幸福。
我们走进一间精品店,看见一个漂亮的音乐盒,忽然听见琪表姐那浓厚的广西口音:“妹子,你快过来,瞧,这是什么?怎么这么有趣!”我走到她身旁,看了看,给她介绍道:“这是‘蜜蜂罐’。”“‘钱罐’,那里面有钱吗?”听到琪表姐这一问,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我费了很大劲才没有笑出来,接着,我对琪表姐说:“这里面当然没有钱啦,它是用来储钱币的。现在过年了,孩子们为了防止自己乱花钱,就买这个。你老家没这东西吗?”琪表姐摇摇头,有点失落地说:“那地方很穷,即使有也买不起……”说到这里,琪表姐好像不想说下去了。我恨自己说话没有顾及别人的感受,弄得现在不知如何是好。一阵沉默之后,为了解围,我说:“琪表姐,快吃饭了,我们回去吧。”琪表姐点了点头。我方才松了一口气。
回到家,妈妈已经把饭菜做好了。有香喷喷的白米饭,有绿油油的菜,有令人垂涎欲滴的鸡肉等等,可丰富了!起筷了,我以为琪表姐首先会夹起鸡肉来吃,谁知她的筷子却夹住了一块肥腻的猪肉,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她抬起头,发现我在看着她,觉得有点尴尬,便说:“你也吃吧!挺好吃的!”为了应付,我只好苦咽下一块。后来,我听妈妈说,琪表姐那里一年也吃不上几餐肉。难怪她那么喜欢吃猪肉。
晚上,我和琪表姐一块儿睡。在房里,琪表姐高兴地对我说:“妹子,我收到了你妈给我的50块压岁钱,第一次收到这么多的压岁钱,好兴奋哦!”说完,她笑了起来。
从琪表姐的一举一动中,可以折射出许许多多贫苦孩子的艰苦生活。他们过年只能普普通通地渡过,不像我们这些城市孩子那样,过大年就去旅游,收上上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压岁钱……唉!还有什么形容词比“天渊之别”这个词来比喻两种生活之间的关系更合适呢!
该睡觉了,我躺在床上,望着窗外清朗的天空上挂着的月亮和群星,想:如果城市孩子还不发奋学习,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那活着还有意义吗?倒不如把你的幸福让给那些贫苦的孩子,免得浪费了上帝的赐予。
关于春节的心得体会 篇6
一年一度的春节马上就要来到了,大家都忙着贴春联,每家都是喜气洋洋的气氛,很开心,我们家也不例外,大年二十九,我刚起床,妈妈就喊着让我和姐姐贴春联,我们在大门中央贴了一个大大的福字,大门两边贴了春联,上联是“福中生喜年年乐”下联是“富上添财岁岁欢”横批是“新春大吉”我们很快就贴好了,我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非常开心。
除夕早晨,我们穿上新衣服,就和姐姐去放鞭炮。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从我们耳朵里穿过,好像要把祝福送到千家万户,我们开心极了。除夕夜晚,我们吃过晚饭,我就和爸爸?妈妈和姐姐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那精彩的表演让我心情豁然开朗,有相声,有小品还有歌舞……非常好看。但我最喜欢小沈阳?丫蛋?赵本山还有老毕演的《不差钱》太好玩了。
大年初一我刚起床,就发现枕头底下有压岁钱,姐姐也有,我们开心的笑了,然后我们吃完饺子,就去奶奶家拜年,拜完以后,爷爷奶奶,就给我们压岁钱,还把好吃的都拿出来了,给我们吃,我们都非常开心。
我喜欢过年,过年真好。
关于春节的心得体会 篇7
春节到了,人们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择!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
人们杀猪宰羊,忙碌地准备着春节大吃大喝一番。
春节到了,小朋友们便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了。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一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而兴的则是我们,可以大把大把地攒取压岁钱,然后就欢天喜地跑到街上去买很多好玩的东西,如小汽车、四驱车、玩具枪、足球等,而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
真的是一个快乐的春节,人们一直玩到深夜,不舍得入眠。
关于春节的心得体会 篇8
春节到了,给人印象深刻的除了浓浓的年味儿和喜庆,还有那亿万背井离乡游子的归程,“一票难求”道出了急切回家与亲人团聚人们的心酸与无奈,小小的一张火车票,牵动着回家游子的心,有买到火车票的喜悦就有无票回家的失落,数以亿计的人口集中流动在世界上都算是一个奇迹,春节,是回家的感觉、是亲人团聚的浓浓暖意、是辛苦一年的游子在赶回家后的一句“妈,我回来了”那一刻的深情喜悦。回家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同于世界的特有文化心理,根深蒂固的传统民俗文化,在海内外每个中国人身上都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
虽也历经春运回家的焦急与拥挤,但也总算能顺利的在春节之前赶回家,抛下一身的疲惫,融入到至亲团聚的温暖。年年所期盼的一如既往,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享受春节的喜庆,吃年夜饭,看春晚,放鞭炮,贴春联。春节了,仿佛在不经意间长了一岁,又多了一份成长带来的责任,年少时天真幻想,总盼着春节,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早日成熟。回头望去,却总是感慨时光飞逝,父母在不知不觉已衰老两鬓斑白,儿时春节那童真的心境渐渐远去,留下的是永不会忘记的美好回忆。如今开始面对生活的压力和责任,春节,需要我们用良好的心境去清空过去,迎接未来。昔日的时光不管是否虚度,不管您是懊恼还是喜悦,是收获还是失败,一切都需要重来!春节,是一双无形的手,把人生的书卷一页翻去,新的一页摆在您的面前,等待您记录下新的人生履历。
坦然的面对生活,无论未来艰辛与否,用心写下自己人生新的笔记,当生活被繁忙和焦虑填满,就无暇去欣赏人生的风景。唯有学会遗忘清空、淡定欣赏,才有足够的生命空间接纳新事物,历尽人生艰难,才能真正领略生命的奥妙,基于此,生命才更富于色彩。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节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礼物,是我们辞旧迎新、继往开来的时间驿站。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了,游子的春节是短暂而珍贵的,新年数天的温馨与欢乐,吃着母亲赶早包好的饺子,我又将离开故乡,踏上新的征程。
关于春节的心得体会 篇9
我的家乡在海南乐东,每当到春节的时候,都会热闹非凡。
除夕前几天,浓浓的年味早就在大街小巷里了,大人和小孩都为了能更好的过一个愉快的春节忙得不亦乐乎,都在仔仔细细的清理房子,把不要的东西统统拒之门外,为的就是在春节前把所有的霉运统统赶出家门,引来欢悦的喜气。我们家也是一样,家里全民动员,各有各的责任-——我负责把地板扫干净,拖干净,还要把茶几里的东西一次又一次的整理一遍;爸爸负责把整个房间收拾得有条有理,还要再把纱窗拆出来冲洗一下;而妈妈负责把厨房和厕所擦干净。
过春节,年货是不可少的。可不是,除夕前一天,一大早,我就和妈妈高高兴兴地赶在人多之前的时候挑年货,但争先恐后的情景还是发生了,超市里挤满了人群,每个人的购物车里都装了大包小包的零食和年货。我也是一样,进了超市拿到车后,就迅速地仔细挑选,左挑一包右拿一包,几下就把购物车塞得满满当当的。
除夕当晚,吃团圆饭后,我从商铺里买来了不可计数的火柴炮,打算今天晚上过个瘾,左点一个,右扔一个,突然间就劈劈啪啪的响。12点一到,新年的钟声刚一敲响,整个乐东像是活了过来一样,家外面到处都是威力十足的长炮的响声,天空上都是五颜六色的烟花,火光一亮,那姹紫嫣红的烟花在天空中翩翩起舞,不一会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花朵。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春节,怎么样,热闹吧!
关于春节的心得体会 篇10
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了,家家都在准备着年货,打扫着卫生,迎接着这个节日的到来。
走在街上,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庆的笑容,手里提着大包小包,不用说肯定是新年的衣服。商场里,也是人满为患:有小朋友牵着父母的手一起买衣服的,有夫妻俩甜甜蜜蜜买衣服的,还有儿女牵着长辈有说有笑买衣服的,总之大家都是喜气洋洋的。
来到农村,杀猪宰羊……以各自的风俗庆春节,在有的地方还开始了集市,他喊一声买饮料,他喊一声买衣服,这边喊减价了,那边喊买二送一了,各个东西应有尽有,真是琳琅满目,热闹极啦。
到了春节的大年三十晚上,春节晚会就开始了,演小品、说相声、唱歌什么节目都有,一个节目演完台下掌声一片,直到三更半夜人们都困了,节目才完。节目完了,可人们还兴致勃勃,因为还没发压岁钱、放烟花呢!等干完这一切,差不多十二点了,小孩子们都拿着压岁钱去睡觉了大人要闲聊一阵才去睡。
第二天,人们又得起个大早,带着买好的礼物去走亲戚,亲戚多的要走好几天呢,少的也至少要走一天多。
春节真好,可以让人们忙碌的生活得到放松,也可以为大家枯燥的事情添上一些乐趣。
我爱春节!
关于春节的心得体会 篇11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才是一年节日中的重中之重,至少也在精神上忙碌起来。而这年三十的年夜饭,自然是少不了丰盛。
“你们看这桌上的菜,多丰盛啊,这要是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啊。”爸爸点着一支烟,吸了一口,继续说,“在我小时候,过年能有肉吃,就是极大的满足啊。”爸爸的话引起了我的沉思,在一派欢愉的气氛中,我不由得感到一丝感伤。
小时候吃年夜饭,无论是否对胃口,也会对满桌菜肴感到满心欢喜;过年穿的新衣服,不管款式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曾经的春节,给我带来无数欢快美好的记忆而现在的我们,味蕾早就对美味麻木了,添件新衣也是稀疏平常的事。春节不再会给我带来辞旧迎新的幸福感,不再让我憧憬自己又长大了一岁、见识多了一层的自豪感。更多的是年龄增长的压力和责任。泛泛祝贺一下,说几句辞旧迎新的吉利话,一家人一起吃一顿饭,聊得最多的也是学习工作,春节就过去了,这个被赋予了太多文化内涵的日子,只单单变成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多了聚会的一天,曾经的热闹,一点点的淡化。
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节日;不变的是文化,变的是心态。越来越高的生活水平,反而让人们忽略了朴素的快乐。而那种淳朴的快乐,才是现代人所需要的。
关于春节的心得体会 篇12
日也盼,夜也盼,天天扳着指头算,终于盼来了过年的大日子。
除夕的晚上,人们都在忙碌着,有的贴春联,有的烧香、烧纸、放鞭炮,有的准备年夜饭。家家户户门前都张灯结彩,灯火通明,抬头望望天空,只见五颜六色的烟花不停地在半空中绽放,把星空装扮得更加灿烂。我独自漫步在村子里各户人家的门前,品尝着除夕之夜的欢乐。
到了大年初一,村子里更是热闹非凡,每个人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人们挨家挨户的拜年,把美好的祝福送给每一家。我们小孩子也跟在大人身后凑热闹,不一会儿,口袋就圆鼓鼓的,里面装满了糖果和饼干等好吃的东西,大家一个个欢天喜地的。
平时,人们总是忙里忙外,不让一日虚度,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事。现在过年了,人们总算可以歇口气了,就是有再多的事情,也要放一放,就是有再多的烦恼,也不去想了。因此,村子里没有一个人去地里劳作,大人、小孩都在尽情地玩乐,看电视,打牌,上网,玩游戏,放火炮,。原本吵吵闹闹的家庭,现在因为年的到来,也变得安静平和了。
然而,过年并不总是给人们带来喜庆和吉祥,每年春节,总有因燃放烟花炮竹而引发的火灾和人身伤害等意外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为了避免“乐极生悲”,各大城市里都先后“禁鞭”了,这的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举措。
在此新春佳节之际,我衷心祝愿每个人都过上一个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吉祥年!
关于春节的心得体会 篇13
我国的传统文化真是丰富多彩,历史悠久。有书法、陶瓷、国画、剪纸、丝绸、酒、茶……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过传统的节日__春节。
每逢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在忙碌,我家也不例外。这时,开始分工了,我和妈妈去买糕点、汤圆、对联、中国结。爸爸去买烟花爆竹、灯笼。一会儿,家里便堆了一些大袋子。于是我也忙乎了起来。我踩着板凳,在电视上面挂上一个又大又红的中国节;爸爸把屋子四周都挂上了红灯笼;妈妈却在忙着做糕点。我和爸爸忙完了又拿来胶水贴上对联。一家人其乐融融忙得不可开交。“哎,终于收工了!”我擦擦汗水说。“妈妈,糕点做好了吗?”妈妈端来一盘糕点和一大碗饺子摆在餐桌上。我们一家人围在桌边吃着妈妈给我们做的糕点和饺子,谈着这一年的收获与得失。爸爸说:“过了一年,你又长了一岁了,我们也老了一岁。你要努力学习。”听着爸爸的话我真的好不想长大,每当我长一岁爸爸妈妈又老了一年。我真希望他们永远年轻。爸爸妈妈还拿出压岁钱对我说:“祝你新年快乐,健康成长,天天开心!”
今年的春节真是既开心又忙碌!
关于春节的心得体会 篇14
盼啊!盼啊!终于盼到过春节了。过春节大家都要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圆饭、给压岁钱、看春晚。
我们先吃团圆饭,团圆饭吃的是团圆、幸福。吃团圆饭了!我急忙跑到饭桌上一看,哇!“山珍海味”啊!有香甜可口的鸡肉,有象征着团圆的元宵,有象征着年年有余的鱼,还有象征着步步高升的年糕。我们举杯畅饮,说出自己心里的祝福和愿望。
酒足饭饱以后,我们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视来看春晚。大家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说着闲话。春晚的节目真精彩!有惊心动魄的杂技,有让人产生好奇心的魔术,有发笑后又令人深思的小品,还有优美的舞蹈。看得我都入迷了!
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放鞭炮。看完春晚,我们被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吸引住了,我和妹妹一家也下楼放鞭炮了。刚下去,爸爸就把我们买的那一大串鞭炮拿了出来,用打火机点着烟花的导火线,只听“砰”的一声,一个小火球直冲上天,“啪”小火球在空中炸开了,飞散的火星点缀得天空绚丽多彩。看到这里,我们手舞足蹈欢呼起来,大家都沉浸在一片欢笑声中。
除夕之夜,真令我难忘!我一定会记住这美好的时刻!
关于春节的心得体会 篇15
过年的感觉真好,如同喝了蜜一样,甜在嘴里,也甜在心里,又像阳光照耀在我们的心房,舒服极了,还像一阵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团圆饭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项节目。夜幕降临了,亲戚朋友都陆续来到了奶奶家。团圆饭还没开始吃,亲戚朋友就已经开始谈论过去一年的收获了。菜都上齐了,开始吃饭了。我一看,哇,好多菜呀:有绿油油的青菜,又肥又大的鱼,油油的红烧肉……我拿起筷子,夹了一样又一样的菜。妈妈见我狼吞虎咽的样子,拍了拍我的背,说:“慢点吃,慢点吃,还有的。”我这才收敛了一点,抽出纸巾,擦了擦嘴。站在我一旁的舅公开口了:“我祝大人们在新的一年里生意兴隆,孩子们学习进步,老人们身体健康。”爸爸回敬道:“我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们的团圆饭吃得喜气洋洋的。看着一家人围着大圆桌说说笑笑,我觉得过年的感觉真好。
吃完团圆饭,爷爷奶奶把我拉到一边,从包里拿出一个红包对我说:“你要好好读书,长大以后孝敬父母。”说完,便把红包塞到我手里。手握着红包,我感觉它并不轻,这里有爷爷奶奶对我期望,是那么情意浓浓,拿压岁钱的感觉真好。
过年的感觉真好,我盼望我能在新的一年里克服困难,汲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学习成绩也蒸蒸日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关于春节的心得体会 篇16
新年,即将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的心里,已经充满了感动与自豪。当年夜的钟声又一次敲响,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崭新的怀抱。
无数个祝福,在心海里涌起浪潮;真诚的问候,在歌声中冲上云霄。
北方,晶莹的冰花,挂在了树梢;北风尽吹,梅花暗香,大地一片银白,素裹妖娆。南方,海还是那么深,水还是那么清,白云蓝天,燕子飞得那么高。
我们就要放假了,一颗漂泊的心,一半惦记着工作学习,一半飞回故乡的城堡,悠悠思念的心吆,就像天上的风筝,飘呀飘。
无论路途有多遥远,也要排队买车票;不管风雪有多大,我们也不会动摇。请点燃红红的鞭炮;快把团圆的饺子包好;小村头,大路边,有多少望眼欲穿;餐桌上,小院里,一壶老酒烧啊烧。
我们也是一只候鸟;早想飞回家乡的一角。请把大江南北的喜讯,捎给故乡的父老;快把世界各地的精彩,让亲人一起倾听微笑。
过年真好!大人不用上班,不会天天操劳;过年真好!孩子不用上课,不会去上学校;过年真好!老人儿孙绕膝,家里喜庆喧闹;过年真好!因为儿时一过年就有红包;过年真好!因为孩子又长大一岁了;过年真好!最想见的人儿回来了;过年真好!见面可以问个好。
网上订了车票,心里感觉奇妙,一张张亲切的面孔,开始在脑海里跳跃;坐上熟悉的火车,慢慢向家乡摇;路边的树木花草,都在向我把手招;听着动听的歌曲,和着家乡的歌谣,爱和思念像火苗。
回家真好!那里有儿女的关心,父母的操劳;回家真好!那里有爷爷的挂念,奶奶的唠叨;回家真好!母亲的活总也干不完,我们是她的甜蜜和骄傲;回家真好!父亲的皱纹又增加几条,我们是他掌心里的宝;过年,是亲戚穿梭不停的脚步;过年,是满桌的美味佳肴;过年,是你我谈笑风生,过年,是朋友握手和好。
回家真好!也请我们挽起胳膊,去帮父母分担家务;回家真好!就让我们拿出孝心,陪他们散步聊聊。
是啊,我知道,你知道,在过去的一年里,为了生活,我们背起行囊,奔波打拼,有过泪水,有过彷徨,有过忧郁,也有过烦恼。
那么,就让所有的一切,像秋天的落叶随风飘,然后再让岁月把它掩埋掉。在来年里,祝愿我们大家好运传捷报,财运逃不掉,幸运连连到,桃运开口笑。
其实,我也知道,你也知道,在过去的一年里,为了工作学习,我们打起精神,拼命奔跑,吃过苦,受过累,有过幸福,也有过欢笑。
那么,就让所有的一切,像破土的种子,在来年里,继续发芽生长,雨水勤浇灌,花开更鲜艳,叶子更翠绿,果实更香甜。
世上的路,千条万条,可回家的路,谁也忘不掉;世上的人,千姿百态,但父母的爱和恩情,谁又能忘得了。
过年了!过年了!家乡升起了炊烟,那是故乡一年一度散发的请帖;过年了!过年了!村里亮起灯光,那是儿女捧一枚归乡的船票;过年了!过年了!听一声父母的呼唤,声声亲切;过年了!过年了!情未老,心在跳;身未动,泪已飘。
过年真好!请祝愿我们的孩子,祖国未来的花朵,好好学习,勤于思考;过年真好!希望我们的年轻人,就像早晨八点钟的太阳,脚踩霞光万道;过年真好!愿我们的父母,家庭幸福美满,工作事业步步高;过年真好!保佑我们的家乡父老,晚年如夕阳,身体健康自在逍遥。过年真好!更为我们的祖国祈祷,希望祖国繁荣昌盛,前进的脚步,如江海的波涛。
希望我们在新年之夜,面带微笑。当焰火漫天,鞭炮齐鸣,温暖和幸福会将我们紧紧拥抱,我们一起倾听和相互凝视,请感受钟声悠扬,让心灵驰向远方;请说出我们的愿望,让花儿开放,阳光照耀。
也是在这一刻,我们终于走进了一个新的季节,并同时拥有了自己新的故事和美好。
关于春节的心得体会 篇17
过年(又称春节)是我国最传统的民俗节日。古往今来,在过年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给了许多文人墨客发挥了想象的空间,也留下了许多美文佳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遥闻爆竹知更岁,偶见梅花觉已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如今读起仍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购年货、准备年节器具等等,这些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辞旧迎新”。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守岁,待第一声鸡啼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新年就来到了。翌日,男女老少无论贫富,都穿上平时舍不得穿戴的节日盛装,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恭喜发财。在各家各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满街游人,热闹非凡,一直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罢休。
过年,在我国不同的区域,习俗也各不相同。老舍曾在回忆中说过:北京那地方的小孩子喜欢三件事,一是买杂拌儿,二是买爆竹,三是买诸如风筝之类的小玩艺儿。而第一种买杂拌儿,其他地方的孩子们恐怕只能望之而兴叹了。而到了河南,阎连科曾在文中说:走亲戚的礼肉,一条条挂在半空,这真是一种奇观。浙江要吃酱肉棕子、鱼干,还有喷香的煮芋艿(张抗抗《故乡在远方》),福建则要做白糖年糕、红糖年糕,还有“炸枣”和“五香肠”(斯妤《除夕》)。虽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终究年味儿没有变,这都能让人产生悠长深远的回味之情。
唐代的高适有一首《除夜作》中写道:“旅馆寒冷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一个“愁”字把诗人不能欲归、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当然这不能与王安石的《元日》所能比拟的。苏轼被宋哲宗贬谪到惠州,他在那里度过第一个春节时悲感交集,赋诗一首,记下了他感伤的情怀,写道:“前年侍王辇,端门万枝灯。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亦复举膏火,松间见层层。”今昔对比,一盛一衰,一荣一枯,人生感慨,全寄寓在漂泊江海独处禅房的心境之中。
据说春联起源于桃符,贴春联也是表达一种喜庆之意。而相传后蜀主孟昶曾写过“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也可算我国最早的春联之一。说到春联,还流传着许多趣闻轶事。当年暂居于浙江绍兴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夫人的劝说下,写了一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的对联,张贴于门外,不到半盏茶工夫不到就被人揭走。他只好再写“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还是不能留住。这下急坏了夫人,王羲之急中生智,又写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样一副不吉利的对联没有人再揭。到了第二天,大年初一他又在上下联各加三字,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这真令人拍案叫绝不止。而如今的春节,虽然年味越来越淡,但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来说,天南地北的亲人,大家汇聚到一起过一个团圆年,这无疑成了一件很幸福快乐的事情。每到年节,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这种美好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古时祭灶神仪式也是十分隆重的,中堂摆起一大桌“福礼”,每家人都要向灶神行拜礼,以示灶神上天向天宫汇报这一年来的好事,灶神的任务是“上天呈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职责。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民间叫做“迎春日”,也称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新”。在春节前扫尘,是人们素有的传统习惯。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总有贴门神的习俗,这种习俗大约可追溯到隋唐时期。据说,而唐太宗李世民得了种怪病,梦中常闻鬼哭神嚎,弄得他夜不成寐,焦虑万分。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闻知此事,全身披挂,分站在门的两旁为之守护,这种方法果然灵验,不久,李世民就大病痊愈。为感激这两位将军,他令人画影图形,张贴宫中大门的两侧。从此,民间“贴门神”开始大行其道。这只不过是一种传说,也能很好地表达人们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其实,年节对我来说,既是浅浅的划痕,又是重重的一笔。年节怎样过纯是一种心境,来不得半点强求。钱钟书过年,谢绝来客,潜心读书。冯骥才过年,“闭关”与笔墨对话,这不都是一种情致吗?你也可以与家人独处,尽享天伦之乐;也可以云游四海,浪迹天涯;更可以围炉煮茗,捧书夜读。只要你觉得一个人心中有年过,不管表示他是否还年轻,感觉生活还很有滋味。
年轻时读封神演义,喜欢神仙道士的生活,那时也很爱读那些描写神仙生活的诗词。“烟霞深处运元功,睡醒茅庐日巳红”;“脱尘缘,万事轻”。这些诗词的意境,这几年时时泛上心头来,让我给自己减压的同时,也产生了逃世的倾向。虽然生活的地方如同当下的空气,也难免雾霭天,我却有意识地栖居起来。过了不惑之年,岁月变得急促而没有节奏,稍不留神,那流水般的日子很快从你的指间溜走。
日落不是岁月的过,风起不是树林的错。年少的时候,我们总希望拥有好多更好的东西。可是,长大后才渐渐地明白:“这世间纵有万般好,却并非都要全部拥有”。自己选择人生,和人生选择你,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命运结果。岁末年初,新春伊始。每年到了这个时节,我们心中难免总有一种难以平静的心绪,似乎总想好好的细数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仓促中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而那芥川龙之介又曾说过,“删除我一生中的任何一个瞬间,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既然这样,得意也好,道路坎坷也罢,那终究只不过是岁月给予我们的礼物。
对于远在他乡的我而言,新年是过去一年的终点,但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而正因为这样,我觉得一瞬间成长了许多。而对于飞速发展的今天,前面固然有机遇、有荣光,更多的是应该去面对前面的路。岁月留痕,流年在花开花落间转身,陌路旁你随手播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什么样的花朵。世上没有不绝的风景,人要有前行的心情。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一个人的成长是永远没有止境的。所以,我们就得“活到老学到老”,学会欣赏自己,充实自己。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乐趣和刻刻“镶”着惊喜。当然,这也并不是意味着成长的人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应该让他们懂得精神和物质的结合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