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就业讲座心得

2025-01-03

大学生毕业就业讲座心得 篇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毕业生就业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自主择业的办法,因此,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帮助毕业生释疑解惑,调整好心理状态,使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阿甘的IQ只有69%但他却有着超强的意志力,他坚持着从家乡跑到西海岸。股神巴菲特说过“成功非来源于高智商,最重要的是理性,习惯,人格。”我国著名数学家张广他曾经说过“搞数学的不用太聪明”很多人都认为那些成功人士都是凭借着高智商而创造的财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要取得成功需要AQ,IQ,EQ相结合。

  理性与不理性很重要,田老师说每一件事都不能轻易的下结论,应该要从多角度思考。敢于坚持独立的信念,勤于收集资料和信息,善于变换位置思考。我们更不能做情绪的奴隶,田老师“乐观和悲观其实就在一念之间,他举了一个例子,同样是半杯水,一个悲观的人看到后说:“唉,只剩下半杯水了。”而乐观的人看见后说:“还有半杯水!”还记得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吗?他从总统沦为阶下囚后变化很大,当他当总统时穿着笔挺的西装精神饱满的在台上讲话时受到的是所有人的尊敬和爱戴,但当他被关进监狱之后他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有这么的的变化是因为他自己并没有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除了以上这些,职业者还应该具备以下能力。具备沟通和与人交流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戴尔夫耐基说过:人们的事业能否取得成功只有15%靠他自身的而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由此可见,会“说”是很重要的。田老师说,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除了要会说还要回“听’,对于“听”的解释是“使声音通过耳朵直达于心用心去领悟”。我认为这的确如此,只有很好的“听”才能做到更好的去说。

  有一个故事我们都应该听说过,《咕咚来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很多时候我们会受到别人的影响而动摇了自己的立场。最近因为一个钓鱼岛,中国和日本闹得很不愉快,中国的一些爱国者纷纷跑到街头去砸日系车。如果你看到这一幕你会加入他们吗/很多人的回答是是,但在西安却有一个人拿着前方砸车,日系车绕道的牌子在马路上站了很久。他的行为告诉我们应该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职业者应该要有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心态。要敢于面对挫折善于与人沟通,交流;要有一颗执着追寻目标的好胜心,这就是一个职业者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大学生毕业就业讲座心得 篇2

  4月10日下午3点半,学院主办了《赢在职场—就业指导专题讲座》,由下沙人才中心的熊伟主任主讲。讲座中,熊主任强调了对信息的有效捕捉和能力与面试技巧的培养。对我们即将进入大三,面对就业的学生来说受益非浅。

  在信息技术无限蔓延和拓展的二十一世纪,我们更应该把握好市场需求,快速准确的筛选择业信息,是我们今后顺利的找到工作的重要基础之一。

  第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熊主任强调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分外重要。学会洞察他人的言语、动作细节、发现他人的优点,使用正确的方法,借用别人的优点补充自己,就会很快的争取到属于自己的有效市场。

  第二,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现在我们还是生活在大学的象牙塔里。每天的晨练、上课、自习都是很好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要坚持自己的路勇敢的走下去。

  讲座中还就我们要如何学好专业知识及选定方向做出了明确指导。整场讲座的最大的亮点就是对大学生的就业指明了很清晰的方向。让我们更加清楚我们要如何去努力。自己得到的启示很多。

大学生毕业就业讲座心得 篇3

  终于放假了,回到家里,日子过得平静。没有找到工作,可心里却异常平静,或许是因为做好了规划,调整好了心态吧。专八,论文,逐一攻破,至于找工作则是长期的斗争,一时半会儿还是找不着好的工作的。

  看到了一些现象。第一种,不少同学已经实习了,但实习的单位和工作并不好,待遇也和理想中有很大差距,同学们也说只是暂时做做,不考虑签约;第二种,有的同学从来都是海投简历,不论职位,不论企业规模大小,不论行业,每当接到面试通知,便毫不犹豫地去了,即使心里明确,那些企业即使给自己发了offer也一定不会去的。

  我个人比较反对这样的做法,上述的两种情况最大的危害就是浪费时间。有人会说,“我大把时间,即使回家也没事干,实习赚点零用钱也不错。”“我多去面试,就能多积累面试经验。”而我认为,此个寒假或许会是人生中最后一次寒假了(抛开读硕读博的同学不计),假如用这宝贵的假期去一些自己不喜欢的、或不考虑从事的行业、企业、岗位实习,去各类行业毫不相关、单位性质岗位性质也毫不相关的企业面试,虽然能赚回一点薄薄的利润,能得到有关行业、企业的一点工作经验,能获得面试经验,可你浪费的则是复习专八、撰写论文、为进入自己满意的行业、企业、职位做准备、为个人充电的时间。

  况且,众所周知,去实习,往往只能参与到企业的最简单、最皮毛的工作,面试经验与总结有关,当次数达到一定数量后就与数量无关。于是,与所得相比,所失明显大很多。

  这种现象反应了许多大学生的通病:职业规划和职业定位不够明确;不能正确估量自己的价值,把自己定位成绝对的弱势群体;不够成熟;还有就是浮躁、贪心。

  当然,以上只是鄙人的一点个人想法,每个人的职业规划、理想目标、自我定位等都不同,只要过得开心就好。

  祝各位都能够找到心仪的工作,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