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职称年度工作述职报告

2024-03-10

数学教师职称年度工作述职报告 篇1

  我于1997年毕业于琼海师范学校,于1997年9月分配到y(^_^)y县太平学校任教至今。于____年6月函授毕业于海南师范学院。____年被评为中学数学二级教师,同年被娉为中学数学二级教师。条件符合申请中学数学一级职称。

  一、教学简历。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初中数学科的教学任务。1997年9月至1998年7月担任初一数学科任老师,1998年9月至1999年7月担任初二数学科任老师,1999年9月至____年7月担任初三毕业班的数学科教师,____年9月至____年7月担任初二年级数学科教师,____年9月至今担任初三年级数学科任教师。

  二、班主任工作简历。本人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具体为1997年9月至1998年7月担任初一(1)班班主任;1998年9月至1999年7月担任初二班班主任;____年9月至____年7月担任初三班班主任;____年9月至____年7月担任初二(3)班班主任;____年9月至____年7月担任初三(2)班班主任;____年9月至____年7月担任初三(1)班班主任:

  三,职业道德方面

  我积极参加政治学习,遵纪守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教师素养。深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有强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我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工作积极主动,勇挑重担,顾全大局,始终坚持战斗在教学第一线。任现职以来,一直坚持出全勤。每天坚持早到晚归,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绝对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学生和教师心目中,具有较好的教师形象。

  四,教育教学能力及成绩

  任职以来,我要求自己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坚持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始终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切实落实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备、辅、考三个环节,花了不少功夫,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备——备教材、备学生、备重点、备难点、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突发因素;辅——辅优生、辅差生、重点辅“边缘”学生;考——不超纲、不离本、考题灵活、开发思维、迅速反馈、及时补漏。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对学生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个性差异发展”。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学生参与的问题,来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习。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我能够利用电脑网络及现代教学手段开展形式多样课堂活动,将教学内容融于活动中,寓教于乐。在轻松之中锻炼了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在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1998年获澄迈县中学数学优质课评比赛三等奖。____年在澄迈县初中数学科说、作、评评优活动中获说、作课二等奖。____年报名参加省教育厅教育教学能力考试获得a级。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积累了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本地的人文习惯,科学的耐心教育学生。始终坚持做学生的朋友,倾听他们的烦恼与快乐,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常利用放晚修后的时间到教室和宿舍探视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参与班级管理,引导他们讨论结合班级特点制定好班级管理规定。让他们做班级的主人,加强了班集体观念及荣誉感。由于所采用的措施科学有效,所带个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学校先进班集体。本人也在____年被澄迈县人民政府评为县优秀班主任。并于____,____、____、____年度考核中连续被评为优秀。

  自首次担任初三教学任务实现太平学校连续四年的中考零的突破开始,每年中考均有多名学生被省重点师范学校和县重点中学录取,成绩喜人。

  作为学校教研室主任、学科教研组长,我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亲身接触教师,教材,学生,充分对我校的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并主持进行了全校的教研活动,如:“牵手交流活动”“助教活动”“教研月活动”等教研活动,广泛的发动了我校的教师教学研究的热情,促进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我已具备申报中学一级教师的资格。不论成功与否,我仍将一如既往,将以更大的热情,更大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数学教师职称年度工作述职报告 篇2

  三年磨练之后,考虑尝试换一种思路管理班级,不要再拼体力了,我也很佩服那些把“无形到位、有形管理”发挥到极致的老班主任。有一次在高二一班监考,看到他们的班级日志,班级情况记录得很详细,据说效果也很好,记班级日志,这种方式记得在我们读书的时候就很盛行,实质上是一种跟踪管理、镜象管理。后来我在自己班级也设计了一份班级日志,安排值周班长负责记录,同时管理班级,这样通过班级日志我就能较为全面细致的了解我不在班级时的主要情况,这样搞了一个学期,班级比较稳定,风气日渐好转。

  这学期我又借鉴朱红梅老师的经验,通过在班级墙上每个同学自己画的手状区域内贴上体现进步的五角星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我们还在班级墙上设计了一张表格,横向为二十个星期,纵向为每个学生的姓名,每周公布一次班级日志的情况,采用记分制,凡有一次不良记录的同学在表格上记一分,分值越大表示犯错误的次数越多,所有同学都很紧张,另外给每周有较突出表现的同学贴上一朵小红花,以资鼓励,同时把每周的考核和期末的操行等第、表扬生的评比挂钩,这样一来,班级管理就轻松、有效了许多。

  其实冷静下来思考,上面的这些做法都还只是借助了班级管理的外部条件,达到约束学生行为的目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管理,于是我开始尝试走进学生心灵。即如何从感情上靠近学生,和学生关系融洽,让学生能向你敞开心扉。

  首先,多读书,多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关注学生心理,自己买了很多参考书,如《班主任工作》、《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学生心理引导技巧》、《中学生心理建康教育丛书》、《高中生心理适应能力训练丛书》,将班级管理中的许多现象同这些心理学书籍对照起来翻读,我正好有个同学从事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有机会学习了解到用心理学知识管理学生、管理班级。也学着书上开系列主题班会,在班会这一整体教育交流中和学生拉近了距离,让学生体会到我的真诚。

  运用书中的引导技巧和学生进行个别交流。第二个就是在生活上多关心同学,比如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课外辅导,增强其信心。比如,送学

数学教师职称年度工作述职报告 篇3

  小学六年级学生经过两个学段数学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初步形成了“三维目标”。但头脑中的数学知识仍处于原始积累阶段,较为零乱无序,尚未构筑起清晰的网络结构。在实际应用时渴望及时准确地反馈、重现。这时帮助学生对所有数学知识回眸,显得十分重要。能满足学生学习的积极“心理向往”,对已有的知识再学习,既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形成,又有利于对知识的进一步升华。

  我校六年级数学教研组,通过集体备课、座谈讨论,将教材编排体系和相关的教辅资料分类整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实施有效复习进一步提高数学质量为话题,在优化复习时间、复习策略、复习方法、效果检测方面作出有益探索。

  一、归类整理,穿珠成线

  本册教材总复习共有整数和小数、简易方程、分数和百分数、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简单的统计七大知识板块。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先分类复习,再综合练习,将相关知识点安排在每个课时中,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在脑海中重组,构建正态分布图。按单元编写每个课时教案时做到精选习题,精讲多练;精心预设,精彩生成;及时巩固,狠抓课时目标达成工作。也就是条块分割,各个击破,实现习题引领——概念重现——新题探讨——生活感悟应用的良性循环。

  二、注重联系,构建网络

  数学知识点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的。如同一根链条那样,各个环节既可独立成型,又可相互呼应,形成整体。为使总复习更加有效,提高复习效率,给学生以新鲜实用之感,在综合练习时,尽可能沿着以相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计算法则或公式—知识应用的体系,突出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如:把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四则计算法则,相互关系,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简算定律;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分解与合成;分数——除法——比——比例的联系与区别,基本性质的具体运用;数的整除迁涉到的相关知识列表展示,动态生成;把口算与笔算方法有机融合;将式题——文字题——应用题相互转化训练等,努力揭示规律,发散思维,更加完善地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实行先易后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感悟多种学法的复习策略,真正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用有效学习时间,理解记忆概念,强化说理训练,优化复习目标达成过程,编织完整的知识网络,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兼顾差异,因材施教

  不容置疑,由于总复习中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复习时间短暂,复习内容跳跃性大,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班级学困生普遍存在心理焦虑。为使他们摆脱知识基础缺陷和生活经验不足,学不得法等因素的影响,我们教师应进行换位思考,学会期待,保持持久的耐性,把特别的爱奉献给他们,走进他们心灵,实施分层复习,点点滴滴地帮助他们补习功课,复习浅显的知识点时,多提问他们。较为容易的数学语言,引导他们说出来。对那些有解答愿望的习题,指名板演时教师可作必要的个别点拨,欣赏他们解题过程的闪光点。复习是尊重差异性,保护全体学生的自尊心,开展“小先生助学”行动,鼓励全体学生自学与小组互动相结合,对易错难解习题则实施学生感悟与教师相结合的办法,为每个学生设计复习目标,提出不同要求,使每位学生在各个复习环节学有所得,学有所悟,获得成功体验。还建立了课外学习小组,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实行评价,增强学生自觉获得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促进每位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认同”。多搞题组辨析,各种题型比较分析,一题多解的训练及多种综合练习,启发学生既活用知识,又升华知识,形成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