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局局长述职述廉报告

  二、抢抓机遇,着力推动发展

  一是拓展宣传平台,扩大全台影响。对于县电视台原有的三个频道的栏目布局,积极支持改版和创新。特别是新闻综合频道,保持具有优势的传统栏目,同时鼓励增设新栏目,按照走转改的要求,与多家部门单位进行横向联合,实现栏目与新闻、新闻与专题、专题与创收的有机结合。倡导和鼓励创优,多件新闻作品和制作的节目被央视和省、市台采用。争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xx县报于XX年5月成功实现四开大版的扩版、改版,XX年初,县报社又承担了县委、县政府、天易示范区联合主办的外宣双月刊《江边有个xx县》的承办任务。至此,县广播电台、县电视台、xx县报、县刊、县视频网并存,全台拥有了五个宣传平台。

  二是突破创收瓶颈,激发创收活力。受创收环境、内部机制疲劳和人心士气的影响,广告中心在、两年间,创收陷入徘徊不前的窘境,停留在300万至320万之间。XX年底,我下决心要在这一块取得突破。组织广告中心、总编室及分管领导赴经营创收先进县(攸县)外出考察,学习交流,举行座谈会分析形势,给中心负责人和员工加油、鼓劲、打气,同时调整和充实中心管理层,终于使广告中心勇敢地承担了XX年创收360万的艰巨任务。XX年,广告中心承办了第二届家居博览交易会、第三届k歌之王等两次大型活动,以活动带动创收,尝试广告创收栏目化、品牌化、活动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每天进帐要10000元,不容易。正如何秉煌副台长讲的,那是“顶风逆水雄心在,向天再创50万”。

  三是致力产业发展,开创微波和国标无线正常发展的生动局面。无线(微波和国标无线)传输是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的重要手段,我台旗下的微波公司是我台与民营资本联合创办的从事无线电视信号传输的一家合资公司。XX年及以前,只传送微波信号,我来的当时,鉴于传输方式落后,周边县市其他公司长驱直入,竞争激烈,赢利空间小,甚至连生存下去,都处于十分危难的境地。我兼任董事长主持董事会,认真商讨对策,从善如流,果断决策,委婉地拒绝了省有线、湖南移动电视、株洲无线等大公司的兼并、整合等合作意向,坚持走自主发展之路。三年来,自筹投入改造升级资金近200万元(其中国标无线XX年投入100万元,今年投入60万元),没有举债,没有贷款,没有向台里借钱,还主动偿还了以前台里垫付的20多万开办基金,实现了自主发展,一把扭转了传输手段落后、用户基数不大、公司连续多年亏损的被动局面,XX年公司收支持平,XX年公司第一次产生利润(毛利75万)。今年初开始,力促董事会意图的实现,一直争取县委县政府方面的政策支持和更大的领导重视力度,主持制定了全县无线电视户户通发展方案,多次向两位主管领导汇报、请示,得到全力帮助,成功地将无线发展方案向县政府办公会议作了汇报,并被写进政府办公会议纪要,县委县政府两办下发了由我台拟草的关于xx县无线户户通发展工作意见,今年10000户、明年XX0户的发展目标,列入了对乡镇文化建设的考核范畴。这是多年来,县委县政府第一次对广播电视单项工作出台政策文件,成果来之不易,为公司产业进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

  三年来,除开原来的有线创收,台本级非税收入由XX年的400万元,达到今年的600万元以上,微波公司实现用户大发展,由XX年的15000户,今年突破了30000户,产值达到500万元,有线公司实现网络整合股权重组后,产值达到900万元以上,直接服务用户达到30000户。全台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XX年产值1300万元, XX年全年产值将突破XX万元大关。

  三、   勇于担责,破解工作难题

  一是先难后易,敢于碰硬。在宣传部工作多年,XX年时间担任副部长,其中7年担任常务副部长,对单位的内部事务和新闻宣传一块的工作,自认比较在行和里手,不畏不惧。而接手广电工作,我反其道而行之,首先是从外围的、最不熟悉的公司事务入手的。XX年初来时,听得最多的是对微波公司、有线公司两家公司的议论。撇开公司发展是另一回事之外,部分职工认为,微波公司是某些人谋私利的工具,微波公司和有线公司水电房租等方面都在揩台里的油,我除支持两家公司在产业方面发展壮大之外,力促两家公司的水电房租与台里关系的理顺,建立合同明晰关系,让公司承担其相应的费用。有线网络公司实现与省网整合后,台里非税创收大幅度减少(XX年减少700万,XX年减少900万),台本级可支配资金仅余广告经营创收和少量的财政拨款。而有线公司与省公司的合作协议只明确台派(当时为局派)人员为30人,台人资矛盾突出。在XX年4月底,省政府提出股权重组时,我台连合作利润都没有了,这个矛盾进一步凸现。我主张向省公司提出“台派员工必须达到全省县级合作公司平均水平”的要求,在多次与省公司高层谈判过程中,历尽艰难,终于赢得了主动,迫使省公司出具相关承诺函,并在XX年和XX年得到了兑现,现在已经承认我台可台派42名员工进入公司。通过两年多来的努力,现在两家公司和台的关系总算得到了较好的理顺,公司也开始走上正常发展、独立运转的良性循环阶段,以后,我将把精力更多地倾注到内部事务管理和新闻宣传创新等工作重点。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