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中心2016年班子述职述廉报告

  2、技能育人。

  一是创新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强化技能训练教学。先后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完善的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检查制度,定期邀请专业人员开会,指导教学工作。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融合。积极创造条件,推进系部制改革和一专业一企业建设,不断给教研组长下放权力,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师组阁由专业组长决定,教师考核时,教研组长有了考核权,调动了教研组长工作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教研工作有了活力。

  二是创新专业建设。根据企业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现有课程大胆进行改革,专业设置进一步细化,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开设适应企业需求、适合学生实际、适应社会发展的课程,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加强专业建设,我校现有7个专业,其中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会计专业和美术专业是我校发展较快、且成绩较好的两个专业,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两个新兴专业,社会文化艺术专业是一个正在转型的专业。我们根据专业实际,分类制定发展规划,出台发展措施。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掌握的技能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根据学校实际,通过社会调研,对计算机专业和机电专业进行了细分,计算机专业分为组装与维修、网页制作、办公自动化;机电专业分为机加工、汽车维修、电焊和电工。加快了会计与美术专业的发展,还新增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

  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两条腿走路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升学上来说,一是“三四”培养,即对于部分学习成绩相对较好,且有升学愿望的学生,学校选拔组成两个教学班进行高三的总复习,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冲刺本科。二是“三二”分段培养,XX年9月承担了五年制“三二分段”人才培养试点工作,与3所高职院校的4个专业实施了无缝对接。计算机应用专业与山西职业技术学院三二分段招生44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与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三二分段招生48人,会计专业与山西青年职业学院三二分段招生30人,美术绘画专业与山西青年职业学院三二分段招生44人。与3所高职院校经常进行交流沟通和课程设置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对接,确保学生的培养质量。三是“三三”培养,就是中职两年,顶岗实习一年,对口推荐升入高职学习三年。“三三”培养重在技能。

  四是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课堂多采用多媒体课件。厂中校、校中厂的办学格局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酒店管理专业和美容美发专业,文化课由我校教师授课,专业课分别由我县的新紫金酒店、梦中人美容美发店、你美造型美发店负责,不仅上在学校的实训室,而且直接上在企业。机电专业学生每周两天赴曙光机械制造厂进厂进行实训教学,由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老师,实现了教学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聘请有经验的电焊师傅为电焊专业学生授课,让学生真正学到了电焊技能。组织美术专业的学生赴榆次后沟古村、安徽黄山等地外出写生,在实践中学会技能、学会做人。同时,我们尽量创造条件,积极组织学生去天津、江苏、珠海等企业实习,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为二年级学生外出实习,三年级学生顶岗实习创造更好的条件。

  根据“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的原则,狠抓学生技能训练。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组织实习、技能兴趣小组活动等形式普遍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电脑维修组装专业的学生,细分专业后真正学到了本领,计算机维修专业学生经过3个月的技能强化训练,完全可以独立进行电脑维修,不仅承担了学校400多台电脑的维修,还组成志愿者,分赴社区、乡村为群众义务修理电脑,在做中学、学中做,效果明显。组织校级技能大赛,评比学生操作能力,奖励优秀选手,激发学生学技能的积极性。积极参加省市技能大赛,在今年的省、市技能大赛中,12名同学参加了省级技能大赛,全部获奖,其中计算机专业学生孙菲菲获一等奖,实现了我校在省级技能大赛中一等奖零的突破;美术专业学生王聪苗、会计专业学生贾玲玉分别获得全市技能竞赛美术、会计专业的第一名;会计专业教师王艳老师获得全市技能大赛会计教师组第一名,并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我们还积极开展短期培训,今年完成了500人的雨露计划培训,为农民送去了技术和服务,为农民增收提供技能支撑。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