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约500场次,参加活动学生近10万人次,学生社团已成为拓展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要阵地。年年,有两个学生社团活动项目首次获得“全国青少年生态环保社团项目资助”,1名学生社团负责人作为唯一的大学生代表参加“保护母亲河——中国青年河南淮河之源文化节”。,大学生民族管弦乐团被教育部指定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巡演乐团。,2个学生社团分别获得“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及提名奖,另有2个学生社团团支部被评为“市五四红旗团支部”。
5、改进了对学生会的指导
制定了《师范学院学生干部管理条例》,规范了校团委对学生会的指导,建立了校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公开选拔机制和系(院)学生会等级晋级制度,充分发挥了学生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职能。开展了一系列学生干部培训活动,组织评选了首届学生会工作“双馨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对学生干部的管理。2名学生代表参加了山东省第十次学代会。
6、提升了宣传工作水平
改进了“团学在线”网站建设水平,丰富了栏目设置、加快了更新速度、提高了内容质量。指导创办了《团学工作》(内部资料),目前已经编印8期。以校内外新闻媒体、山东学校工作网站(团省委管理)、上级会议等为载体,大力宣传我校团学工作改革与发展情况。指导成立了大学生学锋通讯社,不断夯实学生宣传队伍。
7、其他工作
认真完成学校和团学工作有关重要文件、规章制度和重大活动材料的调研起草工作。如参与撰写《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撰写“全国革命老区党建与科学发展研讨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交流材料、修订《学生奖学金条例》、组织团学工作调研及起草典型交流材料等。积极协助部长、书记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基层团建、主题教育活动、学生公寓管理、辅导员队伍建设、服务学生就业创业(如实施了“青春暖流”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行动、西部计划等)等工作。校团委每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团委”和“市红旗团委”,首次荣获“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二)突出贡献与创新项目
1、高质量完成了“迎评创优”工作任务
高质量完成学校《自评报告》9个观测点和1个特色项目的撰写任务(2万余字),整理编印了《学子群英——师范学院优秀学生事迹选编》、《师范学院优秀校友录》等10本重点评估汇编材料(40余万字);在评估期间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测试、开展了“迎评创优”基本知识竞赛和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很好地展示了我校学生的精神风貌,为学校评估工作增添了亮点,赢得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组高度评价。
2、实现了学生科技获奖重大突破
积极指导和激励学生参加校外科技文化竞赛活动,学生先后获得省级及以上科技文化竞赛奖励近400项(700余人次),其中国家级近100项,实现历史性突破。
3、构建了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学风建设体系健全、内容充实、成效显著,为学生学习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水平不断提高,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和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三、正视不足,努力创造崭新业绩
三年来,我先后获得“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者”(年年)、“第三届山东省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山东省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先进个人”等奖励。但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不强、改进专业业务知识的紧迫性不强、突破岗位效益的创造性不强、深入基层了解情况的主动性不强等,我将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树立紧迫的学习意识、牢固的廉洁意识、强烈的发展意识、和谐的团队意识,全面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团结同志、大胆创新,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全力以赴投入到学校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事业中去,创造性地完成学校党委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