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建档呈现新局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效服务。各县(市)区档案局分别下发文件,积极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档案,重点指导在行政区划调整中涉及到的土地承包档案,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的齐全完整,特别是对土地流转过程所形成的合同、权证等明确要求及时收集归档,使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按照《山西省村级档案管理规范》,在村级建档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提高建档成果,实现农村档案规范化管理,全市共建立档案管理规范化村164个。
新经济领域档案工作迈出新步伐,为企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为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提供了有效服务。经科处工作人员不畏严寒酷暑,积极指导建立了10余项重大工程档案。市运管系统投资50余万元用于档案室建设,新东方铝业有限公司达到全省最高级规范化管理水平。双合成、泰康、万达等非公有制企业档案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中和、三公开展了企业档案管理新规范试点工作。
思想道德建设有了新阵地,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效服务。XX年市档案馆被市委、市政府正式命名为“太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服务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和全民思想道德建设有了新的阵地。全年先后有18批858人次参观了我馆举办的“珍藏的历史--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通过举办展览,彰显了档案在传承特色文化,展示晋阳文明方面的重要作用。市档案馆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认可。
(二)勇于创新,开辟了务实有效的服务方式。
一是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性地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为了更好地使档案及档案工作贴近公众,消除档案工作的神秘感,让公众亲临档案工作现场,与档案及档案工作流程进行零距离接触,进一步了解档案、认识档案,市档案馆在全省首家开展了以“档案促进我们的和谐生活”为主题的“公众开放日”活动。开放日当天,四十余名观众把裱糊桌围了个水泄不通,目光紧紧聚集在一张纸色泛黄,却保存完好的光绪30年(公元19xx年)由山西按察使司发出的《传牌》上。“下面这张纸是什么纸,是怎么粘上去的?”“这是档案原件吗?”大家好奇的你一言我一语的询问。工作人员认真细致地给大家介绍了丝网模加固、裱糊等档案保护技术。一位老师傅颇有感触地对大家说:“今天咱们真是幸运,能亲眼目睹光绪年间的珍贵档案,这可是首次向观众展示啊!”XX年共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6次,接待群众675人次。档案馆昔日门可罗雀,今朝人潮涌动,《山西日报》以《档案馆前人潮涌》为题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
二是围绕和谐社区建设,创造性地开展“档案服务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进企业”活动。为了树立档案馆亲民、便民、利民的良好形象,使档案服务更加贴近群众,更加贴近生活,使档案服务融入社会的每个角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市、县两级档案部门联合在全省率先开展了8次“档案服务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进企业”活动,发放“市档案馆简介”“关于创建家庭档案倡议书”“便民服务卡”等宣传资料6种6000余份。免费发放《家庭档案管理手册》近千册,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一位滨河社区的居民参加活动后高兴地说:“原来档案馆不仅仅保存机关单位的档案,还有许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涉及我们切身利益、太原县志等反映太原历史变迁的珍贵档案资料,我们今后可得多去档案馆转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