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心得体会800字

2023-01-31

我和我的祖国心得体会800字 篇1

  又是一个金色的秋天,又是一个x月x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已匆匆走过了xx个年头。为了纪念这个胜利的日子,我们怀着虔诚之心观看了纪念抗战胜利xx周年阅兵。“咚——咚——咚”这是解放军前进的脚步声,他们正踏着雄壮的步伐,沿着长安街的*广场前进。“咚——咚——咚”多么有劲,多么锵锵有力的步伐声啊!这不是普通的脚步声,这是我们国家迈向世界民族之林的声音,是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喜悦之声,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脚步声。是他们,是解放军叔叔在战场上与敌人顽强搏斗,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是解放军叔叔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来保卫祖国的边疆,无私地向自己的岗位奉献自己的青春,就是因为有这一群“威武之师、文明之市、胜利之师”为祖国做后盾,才有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安定,民族的团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渐渐变成了文字,文字渐渐变成了概念,概念渐渐地模糊了。历史,就是这样被人们遗忘的。但抗战是一段不应被后人忘记的历史!那是一段悲惨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人类历罕见的苦难;那是一段光荣的历史,凝结着一个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远逊于对手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历史奇迹和民族荣耀!抗战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一种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给予我们自尊、自信和面向未来的勇气,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忘记日本侵华和中国抗战这段不寻常的历史,不能忘记那屈辱和荣誉交织的“昨天”。

  勿忘“昨天”,勿忘那曾经的伤痛;勿忘“昨天”,牢记那可贵的觉醒;勿忘“昨天”,把握那难得的坚毅;勿忘“昨天”,继承那令人敬仰的中国魂。但勿忘“昨天”,不是让我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和骄傲中不知前进的方向,而是为了让我们正视今天,是为了让我们挑战明天,是为了让我们将“昨天”胜利的辉煌重现…………

  短短的一天一晃而过,但这一天却让我收获了许多,思索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或许平日的我们并不会将那段难忘的历史特意拿出来宣扬一番,但只要我们将那个七十年前的日子熔入到自己的脑海,它便能像警钟一样时时鞭策我们保持警醒、踏实前进,让我们的后代在将来的某个日子里骄傲的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有着无数个荣耀的‘昨天’,我们还要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我和我的祖国心得体会800字 篇2

  夜里,灯下。看书读书,与古人一起顺着时间长流,感悟一份有爱国的情怀。

  读屈原,一位两千年前的爱国诗人,抱着爱国的热情,尽自己的能力使国家富强,使人民生活安定,尽管他受奸佞排挤、受昏庸的楚怀王猜疑,最终沉溺汩罗江水中,但他的爱国热情却有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精神。这像江水一样流动不息,流进人心。回想现实,我们想到屈原,也许在端午节,也许在读《离骚》时,但又有多少人想过他的爱国情怀,有多少人能感悟他的爱国苦心。

  阅读,细细地感悟书中的真谛,读一本历史,讲述过去,有不同的情感在书里,而一种爱国情怀则是情感的血脉。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的诗一直跳动着真挚的爱国心。读杜甫,读他的苦难、他的伤感和读他的诗,都沉浸于一种浓烈而不浅露的爱国情感。有“剑外忽传收蓟北”的喜乐,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愤。杜甫的喜乐悲愤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爱国忧民,但又矛盾,对政府的残暴而愤,对人民深重的苦难而忧郁。这种情感贯穿他的人生。读他,一种伤感、一种惜怀无奈,他的爱国情感是高尚的、是真诚的。

  当有一天,再次读来时,也许所感悟的情感是不同的,但再读杜甫,却不是这样,始终不变的情感,深深地感悟。

  读史使人知理、明辨。其实,这是心灵上的一次冼礼,感悟一种爱国情怀,而爱国是人思想的根基,它能延身不同的情感,都是积极向上奋发情感,我们读史,读的是爱国情怀,虽不是让自己一读就能读出情感,但可以记着,可以细细体悟。

  如果说屈原无法报国,便沉弱江下是懦夫的行为是不值得学习,那么请大家想想,屈原那个时代时否容许他的爱国热情“开花”,历史的答案是不能的。也许屈原在我们的时代生活,相信会有用武之地,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爱国是高尚的。

  我们能在这个时代去好好爱国,我们的祖国需要爱,需要大家的爱,但这都有回归一点,好好学习,了解过去,预知未来,做好自己应做的事,这也是爱国。

  也许我们在读史中,认认真真,去感悟一下爱国情怀,努力学习!

我和我的祖国心得体会800字 篇3

  城巷镇陲,有人手执卷宗,歆享耳边回环着京剧唱腔的丝丝婉转;钢筋高楼,有人手持手机步行天下,自若穿梭于城市生态。这是一个气蕴深厚的中国,也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中国。当世界目光齐步聚焦神州大地,必将见证其传统与创新相承的大国气象。

  然而风起云涌,变化丛生,转型之路需步步为营。有人认为,经济创新迫在眉睫,文化发展需靠浑厚的经济底蕴;有人担忧,一味发展经济或许会导致浅薄物质,最终带来的是文化式微。然而,我认为,矛盾虽有,但民族传统与经济创新一直亲历着时代变迁,中华民族也从未停止在复兴与创造中并行,让文化与科技齐飞。

  京剧,作为中华文明的国粹,是当之无愧的文化结晶,其跌宕酣畅的奇巧唱腔,行云流水的独特动作,皆表露出熔铸于华夏的刚柔并济、含蓄刚健的民族气质,满足长久以来中国人的精神诉求;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则作为新时代中国探索与创新的口号,以其高效率、体验感强的时代思维满足了国人的物质需要,迅速响彻九州,以从容自信的大国姿态携手世界探寻科技的答案。舒享与便捷,悠长与迅速,看似矛盾的双方实则交织出中国圆融大气,独立于世界民族的强国姿态,因此传承与发展的有机结合,才更应是中华的固有元素。

  大国发展,从来是以文化为内核,科技为手段。就个人而言,民族的传统与精神奠定了个性的底色,而科技的自信与进步开拓了个性的可能;就国家而言,坚实的民族文化底蕴与雄厚的科技实力更使其成为民族的国家,而非时代的国家。也正因千年不改的传承与创新相承的民族性格,才铸就了中华文化千年的繁衍生息,华夏民族在世代更替中的行稳致远。君可见,白鹿原上的声声老腔,唱响了几代人的欢欣与泪水;共享单车的风行普及,让世界上多少目光停驻惊艳。曾经“高冷”神秘的故宫传统文物,也通过纪录片,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中再度叩响我们的心,让尘埃中的往事、岁月里的精神回归生活。

  当然,我们同时承认发展中文化与科技天平的起伏不定,强国文化与科技的多重挑战。然而我相信中华有自信接纳时代的精华,同时展现出自己的精神与气象。站在时代分叉路的每一位中国公民,也比能承古启今,开拓未来的奋斗不屈。

  世界进程,中国聚焦,历史前行,华夏勇进。且看今朝,中国以继承探索,铸大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