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支教实习总结

  考试结束了,我在判卷子中还是备受打击,几乎所有的题目,我都有讲过,而且以每单元检测的方式考过,结果还是很失望。均分出来六十二分,刚刚及格。我正处在对我失败教学的研究当中,期中考试总结会议便开始了。校长甚至很激动很质疑的告诉我‘这是建校以来,生物第一次及格。以前几乎都是二十几分。’我似乎又找回来一些信心,我的方法是正确的,只是我还要更加努力,及格不是我的要求。大家都开玩笑恭喜我,这是第一次及格,你创造了校史,这个要记录在校史里。

  而这些对我成绩的认可,不过是最不值得高兴地一件事。那么,这里淳朴而真挚的师生情才是应该计入史册,不过不在校史里,在我的心里。

  一日,报告声喊了之后,扭捏的进来一个小男孩,放在桌上两粒糖便要离开。我说,自己吃吧,老师不爱吃糖。孩子说,只是中午我妈在宴席上给我的,很好吃,我给老师尝尝。我半眯着眼问:在宴席拿了多少糖?他笑了笑很不好意思‘就抢到两个,都让别的小孩抢走了。’只有两个糖便能拿过来给老师。或许我们不稀奇这些红红绿绿纸下包着的糖,但是孩子们绝对视若珍宝。而且,立马全都送给老师,虽然是两粒,但是却是他的全部。我笑着收下后,他便飞快的跑了。而这两粒糖果我却是如何也舍不得吃掉。我把它们放在桌前,激励我如何用心去爱这些孩子。

  类似的事情总是不断地带给我感动。生活每天都如电影一样刺激,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报告!”会带来如何的惊喜。掀开门帘,或许会是满满的水桶、或许会是一枚核桃、或许会是河里的一只螃蟹、一条小鱼、或许是全班集体折叠的“菠萝”······

  这里,收获的这些像是山间的阳光,温暖着我。突然觉得,我的支教生活不是在帮助他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更多的是在帮助我自己,我改掉了所有的坏习惯:我每天六点准时起床,陪孩子们跑步早读;我把东西收拾整整齐齐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榜样;我开始正视我那些歪歪扭扭的字,只为了要求孩子们写得工整····我的一切都必须好起来,必须给他们榜样,给他们力量。

  日子飞快,我却如此害怕离开他们。若是详细的讲诉这几个月的欢喜与感动怕是三天三夜都难以表达。支教的生活,或许我是在教他们,而他们却真正让我成长起来,我从一个孩子直接升级为老师,或是他们暗地里叫的“老班”。多年以后,不知道他们还是否记得日记里说“老板是我们见过的最好的老师!”“老班教我们上课像一场游戏那样爽!”

  虽是,地处偏僻,学校领导和带队老师却从不忘记我们。时常会颠簸好久,来看望我们。从最初的泪眼朦胧不停诉苦到后来了乐在其中讲诉战果。我们听着其他同学的奋斗史、每个地方的传奇感动史,在我们全体支教师生这个大家庭里成长着。每次如亲人般的相聚总是短暂,却是从老师们的眼中看到我们成长的欣慰。如果说,在我是学生的时候不曾觉得师长看到学生的进步内心是如何的欢欣。那么今日,我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的身份,总算是很明白的体会。从最初老师对我们的担心鼓励和安慰,慢慢变成了指导和表扬;从最初的如对待小孩似的耐心关怀,慢慢变成了握手这一成年人的鼓励方式。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的告诉我,这几个月的生活如此的帮助我快速茁壮的成长。每一次的“报告!”都可以沉着应对,不会害怕掀开门帘后的打架早恋问题;不会害怕成绩难以提高的山区传言;感动于每一次的一粒糖果;欣慰于每一次的主动承认错误···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