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实习总结

  三、初生雏鸡大肠杆菌病

  一、临床症状

  病雏鸡精神委顿,羽毛蓬乱,翼下垂,食欲不振,缩头闭眼或昏睡或蹲于一角或伏卧,拉白色、黄白色、绿色、泥土样稀粪,有的带有血色,大多脐部肿大,呈现红色或青紫色,有的脐带周围红肿,有的有粘性分泌物,有的泄殖腔周围被粪便所粘连,随着病情加重,多数以极度脱水、昏迷而死亡。

  二、剖检病变

  通过对36例病死鸡进行剖检,大多可见口、鼻腔充满粘液;有的心腔有坏死点,心包积液,心包囊壁有黄白色纤维性蛋白渗出物;大多肝脏肿大,呈赤红色或灰黄色,表面有出包点和点状白色坏死灶,有的表面有一层白色纤维性渗出物;胆囊肿大,充满胆汁,卵黄吸收不良,为黄绿色泥土样或混有干酪样颗粒物,蛋黄液稀薄呈黄绿色;小肠粘膜出血,中段变粗,盲肠扁桃体出血。

  三、实验室诊断

  1、分离培养:在无菌操作下培养病料,结果在普通培养基上呈现半透明、圆形、直径为2-3毫米的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呈大小一致的粉红色菌落,表面光滑,湿润且微凸起。

  2、生化反应及血清学试验:取出该生长菌落接种于三糖铁培养基,经37℃、24小时培养能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但不产生h2s,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能还原硝酸盐,不能分解尿素,经血清学鉴定为埃希氏大肠杆菌。

  四、治疗

  在饲料中添加5%的诺氟沙星,连喂3天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到第6天死亡停止。

  五、结论与讨论

  1、本次病例初步诊断为雏鸡脐炎型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本病一般在幼雏和中雏期发生较多,发病较早,发生在孵化后期的胚胎和4日龄的雏鸡,但表现在孵化早期死胚多,孵出1日龄,呈急性暴发,且病程短,实为罕见。

  2、从本次雏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看,是由于种蛋受感染,导致在孵化过程中出现大批胚胎死亡,并且初生雏中出现了较多的弱雏和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的病雏,造成雏鸡在孵出时或孵出后就死亡。为此,建议父母代种鸡场要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加强鸡舍的消毒和通风,降低饲养密度。种蛋收集、贮存过程中要及时进行熏蒸消毒,孵化室也要定期消毒,杜绝因种蛋带来的污染。

  3、在防治本病时,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在没有条件的地方选用本场过去少用的药物进行全群给药,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四、猪腹泻的疗法

  腹泻是猪的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率达50%~60%。

  1.停食法:停食是治猪腹泻最简单的一种疗法。它主要用于中毒引起的一类腹泻,如饲喂过有毒、霉变饲料引起腹泻。治疗时首先采用停食法,防止有毒,霉变饲料继续进入体内,让毒物迅速排除猪体,切忌早期使用治泄药,造成闭门留寇,同时选用最佳的解毒药,采取对因治疗。常用解毒药有解磷定、美蓝、阿托品、葡萄糖等。

  2.驱虫法:这类腹泻主要表现患猪呈现慢性腹泻,体瘦,被毛粗乱,精神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泻粪渣粗,有时虫随粪便排出体外等症状。取粪便镜检,有大量的虫卵存在。治疗时,应选用驱虫法,虫驱掉腹泻即止。常用的驱虫药有敌百虫、盐酸左旋咪唑、阿福丁等。

  3.抗生素疗法:该法主要用于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一类腹泻。这类腹泻的特点是有一定的传染性,共同的临床症状,相同的病理解剖特征。取病料进行试验室诊断,可检出病原性微生物。对患有一、二类传染病引起的腹泻,在选用抗微生物等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采取隔离、封锁、消毒、紧急接种疫苗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常用的抗微生物药有磺胺类、呋喃类和抗菌类等药。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