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个人实习工作总结报告

2023-05-27

儿科个人实习工作总结报告 篇1

  在儿科开展整体护理,就是以满足患儿的各种需要为目的开展的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对象是0-14岁的儿童。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这五种需要在儿童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为满足这些需要,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但是在儿童,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进行心理护理非常困难,很难达到预计的效果和目的,甚至还会达到相反的结果。当前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发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他们大都过分照顾,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大家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各项工作:(1)认真接待每一们病人,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亲人,曾经有一个15岁的女病人由于腹胀且腹部触之较硬,曾到条件较好的医院(三甲医院)做过检查,钱也花了不少,就是没诊断明白是什么病,病人及家属都很着急,通过老师们和医生仔细的询问病史及过细的体检,病人原来就是常见肠结核,诊断清楚了病人及家属都很满意。(2)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以带教老师为模板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头脑清晰。

  为了科室的各项工作能顺利进行,我看到每一位护士和医生团结协作精神,不管是上班还是休息,只要有事,保证了随叫随到没有因是休息而耽误工作。利用有限的时间不遗余力的鼓励患儿,耐心的帮他们了解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默默地祈祷他们早日康复。真正体现了良好的医风和医德。使每一位来实习的医生和护士都感同深受,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我在实习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也受到老师的表扬。

儿科个人实习工作总结报告 篇2

  一、实习目的

  通过一个星期的电工实习,使我对电器元件及电路的连接与调试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打好了日后学习电工技术课的基础。同时实习使我获得了自动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际连接技能,培养了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独立工作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培养了我与其他同学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

  二、具体

  1、熟悉手工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

  2、基本掌握电路的连接方法,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路的连接。

  3、熟悉控制电路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及工艺流程,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电器元器件实物,设计并制作控制电路板。

  4、熟悉常用电器元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

  5、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器元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数字万用表。

  6、了解电器元件的连接、调试与维修方法。

  三、实习内容:

  1、观看关于实习的录像,从总体把握实习,明确实习的目的和意义;讲解电器元件的类别、型号、使用范围和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元器件

  2、讲解控制电路的设计要求、方法和设计原理;

  3、分发与清点工具;讲解如何使用工具测试元器件;讲解线路连接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组装、连接、调试自动控制电路;试车、答辩及评分

  5、拆解自动控制电路、收拾桌面、地面,打扫卫生

  6、书写实习报告

  四、实习心得与体会:

  对交流接触器的认识

  交流接触器广泛用作电力的开断和控制电路。它利用主接点来开闭电路,用辅助接点来执行控制指令。主接点一般只有常开接点,而辅助接点具有两对常开和常闭功能的接点,小型的接触器也经常作为中间继电器配合主电路使用。

  交流接触器的接点,由银钨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高温烧蚀性。它的动作动力于交流电磁铁,电磁铁由两个“山”字形的幼硅钢片叠成,其中一个固定,在上面套上线圈,工作电压有多种供选择。为了使磁力稳定,铁芯的吸合面,加上短路环。交流接触器在失电后,依靠弹簧复位。另一半是活动铁芯,构造和固定铁芯一样,用以带动主接点和辅助接点的开断。

  对中间继电器的认识

  中间继电器是一种特殊的接触器(即开关)。它上面是常闭触点,下面是常开触点,当线圈通电后,利用电磁力使上面常闭触点分开,下面常开触点闭合。它用于在控制电路中传递中间信号。

  中间继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与交流接触器基本相同,与接触器的主要区别在于:接触器的主触头可以通过大电流,而中间继电器的触头只能通过小电流。所以,它只能用于控制电路中。

  对连接自动控制电路实习的感受:

  在一周的实习过程中,最挑战我动手能力的一项训练就是连接电路。对我来说,这无疑是一门新的学问,既是一种挑战,也使我学到了很多有使用价值的知识。这个实习是我最感兴趣的实习,因为从小我就喜欢组装和拆卸。总结这个实习,我感觉自己有时候十分的粗心。刚开始检测电器元件的时候,由于粗心,竟然将已损坏的元件误检测成为正常元件,结果导致我又重新连接线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连接元件过程中,由于事先没有计划好元件之间的连接,导致接线在电路板上长距离绕行,既浪费了材料,又使电路板面显得凌乱。但值得欣慰的是,我连接的线路的接线头达到了老师讲解时提出的“似露非露”的标准。在这个实习环节中,我明白了细心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十分的不足,缺乏锻炼,在这种情形下无法胜任以后的工作,所以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应该努力的将理论与实际联合起来,着重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使自己面对以后的工作时有一定的底气与信心。

  五、总结

  总的来说,我对这门课是热情高涨的。

  第一,我从小就对这种小制作很感兴趣,那时不懂连接和组装,却喜欢把东西给拆来装去,但这样一来,这东西就给废了。现在的电工实习课,正是学习如何把东西“装回去”。每次完成一个步骤,我都像孩子那样高兴,并且很有“成就感”。

  第二,电工电子实习,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并亲手设计、制作、组装与调试为特色的。它将基本技能训练,基本工艺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高技能人才,仅会操作鼠标是不够的,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通过一个星期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有收获:

  一、对电工技术的理论有了初步的、系统的了解。我了解到了控制电路板图的设计制作与工艺流程、连接电器元件的技巧等。这些知识不仅在课堂上有效,对以后的电工技术课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二、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是个很大的锻炼。实践出真知,纵观古今,所有发明创造无一不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没有足够的动手能力,就奢谈在未来的科研尤其是实验研究中有所成就。在实习中,我锻炼了自己动手技巧,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做控制电路组装与调试时,好几个元件的间距特别小,稍不留神,就把连接好的接线又弄断了,但是我还是完成了任务。最后,特别感谢在实习过程中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

  六、建议:

  1、本次实习中,一些工具数量太少(比如万用表),经常出现几个小组共用一件工具的情况,建议以后能增加工具的数量;

  2、建议将仪器存储柜中有故障的仪器和无故障的分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在为期两周的实习当中感触最深的便是实践联系理论的重要性,当遇到实际问题时,只要认真思考,对就是思考,用所学的知识,再一步步探索,是完全可以解决遇到的一般问题的。这次的内容包括电路的设计,印制电路板,电路的焊接。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使我们对电子元件及电路板制作工艺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对电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做进一步的理解;培养和锻炼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地结合,作到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素质人才,为以后的顺利就业作好准备。

  在大一和大二我们学的都是一些理论知识,就是有几个实习我们也大都注重观察的方面,比较注重理论性,而较少注重我们的动手锻炼,比如上学期的精工实习。而这一次的实习正如老师所讲,没有多少东西要我们去想,的是要我们去做,好多东西看起来十分简单,一看电路图都懂,但没有亲自去做它,你就不会懂理论与实践是有很大区别的,看一个东西简单,但它在实际操作中就是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有些东西也与你的想象不一样,我们这次的实验就是要我们跨过这道实际和理论之间的鸿沟。不过,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也发现有些事看似实易,在以前我是不敢想象自己可以独立一些计时器,不过,这次实验给了我这样的机会,现在我可以独立的做出。

儿科个人实习工作总结报告 篇3

  不知不觉中,在颌面外科门诊实习的一个月就要结束了。虽然自己有写实习日志的习惯,但是,像今天晚上这样,静下心来回想实习中的种种收获的时间确实不多。

  颌面外科门诊,是我实习的第一个科室,这也意味着,在这个科室里,我第一次以一个医生的角色面对前来就诊的病人,所以,初进临床的我学到的第一课就是:如何去面对病人,如何与病人交流,如何取得病人的信任。实习的这段时间,我所做的就是接诊到科室的病人,大概了解病人的主诉,在老师检查前报告给老师一些情况。另外还有病人拔牙后注意事项的交代。在这段时间里,我也认真观察聆听老师与病人的交流方式。以上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让我有很多的收获,从这些当中,我学到了如何与病人更好的交流,如何以更专业的语言去回答病人的问题。记得有位老师曾说过:与病人良好的交流是顺利诊疗的第一步,所以我相信,门诊的这些收获,肯定会给我接下来的实习带来很大的益处。

  我想只要在颌面外科的实习过,对外科所用的器械肯定会了如指掌,我也一样。从第一天进科开始,我们就开始在每天下班的时候清点器械,每天一次,每天重复,对于这些器械从不认识到熟悉,再从熟悉器械到知道什么操作需要什么器械,甚至那个老师喜欢用几号挺都慢慢了解。所以,现在想想,在门诊的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学习,都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认识器械,接触病人,在实习期间,我完成了三次上牙槽后神经麻醉,数次浸润,数次下牙槽神经麻醉,这几次麻醉让我真正明白了老师们常说的“胆大心细”。在操作时,一定要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能紧张,只有医生沉着冷静才能给病人充分的安全感,也才能得到病人的信任。在这一点上,我需要自我反省,可能由于心理素质欠佳,自己在操作时总是难免紧张,我自己现在尽量克服,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肯定能有所改善。除了良好的心理素质,理论知识同样重要,在进行操作前,一定要想清楚每个操作的要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操作成功。在操作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乳牙残根拔除。记得那个小朋友非常不配合,看见针头就大喊大叫,根本无法操作。我呆在这个小孩边上,不停的劝他,安慰他,鼓励他,最后用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给他打了麻药。这件事,让我真正体验到了上课时老师告诉过我们的对待小孩时的“五心”,即,耐心,爱心,责任心,虚心,童心,也才真正明白,要做到这五点,我还需要有更多的努力。

  在门诊实习过程中,我觉得,锻炼我最多的莫过于阻生齿的拔除,因为,在阻生齿拔除时,我可以做助手,真正跟着老师参与到诊疗当中,让我医生的角色感更加的强烈。经过几次做助手,我熟悉了手术过程中需要的器械,再次熟悉和巩固了阻生齿拔除的步骤和拔除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让我对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另外,在实习期间,我渐渐掌握了门诊病历的书写规范和书写要求,从刚进科室时需要老师不断改正到现在的熟练书写,都是很大的收获。

  匆匆而过的一个月,让我收获的太多太多,可能除了能例举的,更多的是自己无法表达的成长。到现在,客观评价自己的第一科室实习:首先,我要肯定自己,虽然初进临床,虽然一直自认为动手能力平平,但在这段时间里,我尽可能的抓住每一个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没有过退缩,所以,从刚开始打麻药时紧张的发抖,到现在,我可以比较从容的打麻药,这是我最大的进步。其次,我需要反省,反省自己心里素质欠佳,容易紧张,而容易紧张的医生是无法带给病人足够的安全感的,同样也不容易获得病人的信任。紧张是我一个很大的缺点,我意识到了它的弊端,就在每一次的操作中尽量克制,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一定会彻底克服它。

  很遗憾外科的实习只有短短的一个月,很感谢各位老师的帮助与包容,谢谢老师们这一个月来的耐心引导,您的教导,让我对这个行业充满信心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