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实习生总结 篇1
我是一位学临床的医学生。根据我们的实习大纲,最近正好被安排到社区医院的防保科实习预防医学。实习之后感觉我们的社区卫生问题实在太多太多。我在自己的blog上写过一篇相关的文章,但似乎少人问津,现又补充了一些内容,贴于此处,与大家交流。
目前上海的基层预防工作和流行病学的数据采集主要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其他地区具体的操作方式不详。就拿上海来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我们熟知的地段医院,是构成三级医疗体系的第一环,其主要职能是为所在社区的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对疾病进行一二级预防,同时承担着部分重大疾病的疗养、康复工作,在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负责对该地区的疾病发生情况进行监测。一个很不错的想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有很多问题。
一、服务对象覆盖率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疾病监控的对象同样是社区居民,疾病的监控应该是在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完成的。但究竟有多少社区居民接受了相关的卫生服务?以下这些问题就出现了:
1、在可以选择更好医疗服务的情况下,社区居民是否愿意接受社区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
2、所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是否适应社区居民的需要;
3、所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质量是否能得到保证;
4、是否能保证大部分的社区居民均能在社区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
5、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收费是否合理;
以上这些问题直接左右了社区居民的选择。由于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工作时间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时间相同,所以大部分在职职工及其子女,小病不上医院,大病则上大医院就医,不会选择地段医院的服务。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人员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诊疗手段单一,也成为了人们不选择社区医院的原因之一。按我们带教的话说来地段医院就医的人开药的比看病的多。最近一段时间,不少社区卫生服中心推出了类似于家庭病房的家床服务,虽有些类似于国外的家庭保健医生,但实际差距却很大。同时由于疾病涉及个人隐私,多数人对于类似的上门服务不甚信任,同样造成了一定服务困难。由于服务对象与监控对象是一致的,也直接导致了疾病监控覆盖率的下降。
二、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应用。由于服务对象覆盖率低,而疾病监控需要全覆盖,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工作量的增大。很多工作靠社区卫生人员上门完成,即便这样依然不能达到有效的覆盖率,加上流动人口的增加,进一步加大了疾病监控(尤其是传染病)的困难。同时由于一级医院覆盖率的下降,上级医院的工作量随之明显增大,造成了人手相对短缺的有趣场面,大医院急诊的繁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医院的工作效率,在治疗重病和疑难杂症的同时还要忙于应付社区常见疾病。在社区医院资源利用率不足的情况下,又造成了大医院医疗资源的浪费。曾几何时,和一位英国医生聊起了英国的全民医疗体系。她说,在英国,要进入大医院就医,必须由社区医生的转诊,否则医药费一律自付,这就大大提高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三、相关从业人员不足,学历层次不高。从各大医学院的就业趋向来看,更多的医学生倾向于去二级或三级医院就业,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少之又少。其实这一点是容易理解的,培养一个医学生需要至少五年的时间,多则七年、八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自身的发展都是需要考虑的。一个硕士或博士去地段医院当医生是很多医学生和家长所不能接受的,而培养全科医生又是现在国家培养医学生的一个方向,任重而道远。其实在国外,医生兼职的情况也并非鲜见,我上次碰到的那位英国医生,既做家庭医生,又为当地的一家大医院做心彩超。同时医院的联合也是加强各级医院联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可以将若干一二三级医院整合起来,促进医生交流,共负盈亏,情况可能会更好一些。(补充:在后来实习的几天里越来越发现社区医院的工作效率实在是低得可怕,重复劳动率高得惊人。换句话说就是整天都在忙,但不知道在忙些啥。真正随访病人的时间少,用在输入、核对数据的时间多。社区医院的大部分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直接导致了工作方法落后。)
四、居民的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亟待加强。在大医院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人小病不医成大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现代人常见病较以前也有明显上升。但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些问题了呢?在社区服务时,我们为病人量血压,发现高血压不在少数,有些居民的血压高达180/110mmHg,自己却浑然不知,他们中不少是中年人和烟民。今天老师的课上说到一些病人到地段医院配药,但不听医生医嘱,比如患了糖尿病仍然不控制饮食,结果吃了药血糖还是一塌糊涂。小病不治成大病,心脑血管意外一旦发生,不但害苦了自己,社会还要承担很大的经济负担。同时还有一些人会以涉及隐私为由拒绝调查,甚至给予调查者假资料,给流行病学调查造成很大的麻烦。
五、疾控传报网络不完善。该不完善指的不是传报制度,而是电脑网络。有一些疾病,如精神病,已经可以做到全市网络一体化,在任何市级或区级精神病医院,只要发现精神病人就能直接传到网上,相关社区医院即刻派人进行随访。但有很多疾病的随访传报都是人工制表、打印,没有相关的网络,人力花费极大,尤其是患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其实如果可以建立一个全市统一的数据库,将相关数据定期输入,就可以减少很多了劳动力。甚至于可以将一部分数据记录在社保卡或者身份证上,只要卡一刷,数据自动传报不就可以快很多。
医院实习生总结 篇2
岁月如梭,转眼来到单位已经四个多月了,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同事的帮助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很快适应了环境,适应了工作,回收翘望,总结这段时间里各方面表现,自我鉴定如下:
1、思想方面:思想积极进步,政治立场坚定,敢于同各种反对思想作斗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理性的看待问题,大是大非面前能够保持清醒头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学习方面:深知自己知识的贫乏,坚持把学习作为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重要途径,积极参加单位的学习培训,广泛开展自学。学习内容除了专业知识外,还涉及历史、地理、文学、法律。
3、工作方面:遵守纪律,服从安排,认真负责,踏实肯干。不怕苦、不怕累。在领导和师父的教导下,努力学习,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工作能力和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4、生活方面:认认真真做人,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热爱劳动,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尊敬领导,团结同事,注意保持形象。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意念,时刻以品格至上来要求自己,一贯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遵守。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
短暂的四个月,让我学到了很多,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有很多不足,例如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实际动手能力还很欠缺,需要加强锻炼。没有明显的的业余爱好,空闲时间要培养兴趣爱好等等。
医院实习生总结 篇3
这可能就是一周的写照。美丽的中医大校园,绝色的中医大mm,为什么激发不起我对生活的热情呢?是因为连续的阴雨,还是我真的已经陷入网络这个陷阱。连这两天过着7点上床,看报听歌至十点睡觉的规律生活,真是觉得时间就这么一点一点的从身边溜走是一件多么可耻的事情!热情热情,我原来最不缺乏的东西,现在竟然变得虚无缥缈,随着上海的阴风灰飞烟灭了……
还要过九周这样的生活,我会受不了的!工作上也很闲,虽然分到了研发部,可是一周干得活还不如在实验室一天干的多。我和嘟嘟能为带了次手套接触化学药品而兴奋一下午。不过周四周五慢慢进入工作了,下周估计要开始忙了,恩,我做好准备了!标准进无菌室的装备,除了没穿隔离衣。
上海的天气也很闲,为什么雨一直下了整整一周,弄得我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一开始的几天我们四个人只有我的一把小伞,到底给谁打伞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杀伤了不少脑细胞,唉。周五的上午天气终于放晴了,大心!不过下午又开始下雨了,唉!终于在周五找到了不闲的事情——挤地铁。
朝九晚五的生活造成了所有人有着同样地作息时间。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人,天哪,这样的生活也要再过九周吗?期盼第二周的生活,祝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