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河流下切,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宽广的河谷底,大部是河漫滩,河床只占小部分。当地面因构造运动大面积上升:或气候变化使河水水量增加,水中泥沙减少;或海平面降低,都会引起河流强烈侵蚀河床底部,造成下切现象,河床大幅度地降低,原先谷底的河漫滩就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成为阶地。河流如果发生多次侵蚀下切,就可能产生多级阶地。阶地表面平坦,通常向河流下游方向倾斜,与新河床间有很明显的陡坎。(如图二)
岩层产状
岩层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除水平岩层成水平状态产出外,一切倾斜岩层的产状均以其走向、倾向和倾角表示,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或岩层面上的水平线即该岩层的走向线,其两端所指的方向为岩层的走向,可由两个相差180°的方位角来表示,如我们在王坑水电站哪测得的岩石的走向为ne110°与sw290°。垂直走向线沿倾斜层面向下方所引直线为岩层倾斜线,倾斜线的水平投影线所指的层面倾斜方向就是岩层的倾向。走向与倾向相差90°。岩层的倾斜线与其水平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岩层的(真)倾角。如我们在王坑水电站哪测得的岩石的倾角为∠30°。所以,岩层的倾角就是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层面(迹线)与水平面(迹线)之间的夹角。(如图三所示)
岩层产状有两种表示方法:①方位角表示法。一般记录倾向和倾角 ,如205∠65,即倾向为南西205°,倾角65°,其走向则为nw65°或se65°。②象限角表示法。一般测记走向、倾向和倾角,如n65°w/25°sw,即走向为北偏西65°,倾角为25°,向南西倾斜。
沉积岩
地球上的岩石可以分为三种: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其中,沉积岩的形成:
1. 物质堆积。在地球表面的低洼处,例如山谷、盆地、三角洲、海洋底部,会有物质堆积(这些物质包括流水和风搬运来的沙子、泥土、灰尘、生物的残骸,以及原本就生活在这里的生物的残骸)。这些物质年复一年地层层堆积,越来越厚,甚至厚到几公里。
2. 沉积物深埋。与此同时,沉积物下方的地壳在不断地升降运动。如果这地方下陷,这些沉积物就会被深埋在地壳深处,在巨大的压力、高温下,经历很长时间,最后形成岩石。3. 沉积岩出露。这些已经形成的沉积岩,可能又由于地壳的上升运动,露出地表,形成我们看见的、具有层状结构的岩石。例如,王坑河谷两侧的山,大多数是由远古时期形成的沉积岩构成。图四为胶结质砾岩
层面构造:
沉积岩岩层面上的特征如波痕、泥裂、雨痕等,这些特征同样反映了沉积岩生成条件和形成环境的特殊性,同时也是我们研究古地理古地貌的标志。其中的波痕特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沉积岩的肉眼鉴定:
在鉴定碎屑岩时,除观察颜色、碎屑成分及含量外,尚需特别注意观察碎屑的形状和大小,以及胶结物的成分。在鉴定泥质岩时,则需仔细观察他们的构造特征,即看有无页理等;在鉴定化学岩时,除观察其物质成分外,还需判别其结构、构造,并辅以简单的化学试验,如用冷稀盐酸滴试,检验其是否起泡。
断层与河:
断层就是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有明显相对位移的一种断裂构造。为什么说王坑-五陂下这条河流是断层呢?因为断层面一般不是一个单一的面,其宽度一般由数十厘米到数十米。破碎带内常充填有经过揉搓的大小不等、成分杂乱的岩石碎块或碎屑、岩片,一般情况下,断层规模越大,破碎带越宽,结构越复杂。破碎带岩层破碎,抗风化能力小,因此,沿破碎带分布的方向上一般地势较低,经流水常年的冲刷后便发展成啦规模不等的河床,有的规模较大的就成为江或湖泊。象我们中国的黄河、长江都是些大的断层。结合易老师给我们讲过逢沟必断的理论,所有说王坑-五陂下这条河流是由断层经上流常年稳定的水源冲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