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红楼梦读后笔记

2025-10-05

高中红楼梦读后笔记 篇1

  再次翻开《红楼梦》心里不知是何等滋味,哀伤、同情,亦或是感同身受的痛苦?犹记第一次翻开这本四大名著之一还是六年级,初初懵懂,只晓得它原名是《石头记》便有了兴致。当时理解那些晦涩的关系和情感非常困难,更情愿记住的是里面的美人、美景和美食。后来多次在老师的推荐下又阅读了几次,每次必有收获。渐渐的开始理解那些不得已而为之,那些无可奈何之事,那些命里注定了的结局……

  时光残缺了曾经信望天空的真纯,美好的记忆在脑海中渐渐的被定格存储,那熟悉的景物,在岁月的河流中早已被洗刷的陌生了。残留在手掌里的余温,在物是人非的凄凉中,也已随着记忆慢慢的冷却了。曾未经世事的年少之心,在浮华的生活面前,渐渐的由急躁变得沉稳。随着岁月的流逝,美好的青春在悄无声息中慢慢的消亡,但无需抱怨,因为漫长的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在这错落的人生之途中,带着一份虔诚之心慢慢的行走,不知我小心翼翼的脚步,是否能够踏出一片纯净而芬芳的未来

  林黛玉才六七岁,母亲便一病而终。11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诗云‘颦儿才貌世应稀’。”这是曹雪芹对于她美貌的描写,真真是个绝世美人,太虚幻境第一才女的名号果然名不虚传。不同于大多数人喜欢黛玉的美貌与才情,我个人比较赞同华中师范大学戴建业教授的话,“十八、九岁--期间偷看《红楼梦》,做梦都想娶林黛玉,可上了大学才发现娶林黛玉就是倒了八辈子霉”。世人皆爱才貌,所以林黛玉是无数人的女神、梦中情人,但以她的脾性而言,与贾宝玉风月一场已是奢侈。她身上拥有当初为绛珠仙草的灵气,所以双眸含水,纤眉楚楚,大抵是做仙草时孤零零习惯了,漫长的岁月里只有那颗五彩石陪伴一些时日,故而对宝玉之外的人很难热络。一般的古代精怪小说中这便是一场“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情爱的开始,《红楼梦》也不例外。但是《红楼梦》不是一本纯粹的爱情小说,因为其中最成功的地方不在宝黛两人的爱情悲剧,而是以两人的情爱为主线,反映了封建的末世危机,最为成功地方恰好也是它最令人潸然泪下的的地方。

  林黛玉和薛宝钗相比好似一个是水中月、镜中花,一个是人间富贵花。林黛玉美得惊奇,多了仙子的轻灵、不食人间烟火,而薛宝钗美得符合多数人的审美,最是受长辈所喜爱的那种,并且两人皆饱读诗书,才情自是不在话下。但薛宝钗不喜欢太过表现,她遵循封建礼教“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论。或许她们的结局早已注定,从黛玉吟诗葬花,宝钗扑蝶即可窥见一二。要说两人无论何种方面比较都是差不多的,唯独林黛玉在人情世故上不太善于变通,导致自己的悲剧。若是林黛玉好好经营自己的人脉,凭借贾母和宝玉的宠爱,她何苦落到无人理会的下场,那些丫鬟奴仆何敢欺她无父无母?

  中国人喜欢团圆,这一点可以从除夕欢聚,中秋佳节赏月团圆里表现出来,所以中国古代作品的悲剧结局很少,最为出名的不过是《窦娥冤》与《梁祝》,最后也以平反昭雪和化蝶双飞为结局,而《红楼梦》这般庞大的悲剧,甚至一个配角的结局都是那么心酸的实属难得。这番盛大的开场,穷尽奢华的铺陈都献给结局的悲凉,所有人幸还是不幸?

  承皇恩、附皇权者理应早谋出路,毕竟伴君如伴虎,帝王家最是凉薄。遥想贾家当年也是风光几代,到了快覆灭时依旧有位元妃受宠,回乡省亲对于紫荆城里的女子该是多大的恩典?但是这样大排场也拯救不了早已内空的贾府,还加速了这个家族的灭亡。这是这个家族、这个时代、这个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的失败!当权力过于集中之时,总有一些炮灰会为那些虚无缥缈的荣耀而失去鲜活的生命。

  《红楼梦》,不过是一座红楼一场梦,不管梦里何等奢华金贵,醒后也不过是炊烟袅袅,黄粱未熟,终究前尘空旧梦。谁能许下一段前缘事,不负平生深情人?相遇,即便是梦中也是难得的缘分,何苦还执着于最后的相守。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偌大宇宙里我们微小如尘埃,卑微如草芥,却是独一无二的种族,拥有与众不同的思想。红楼深处是黛玉泪目焚稿,是宝玉出家、是宝钗守寡、是一个个悲剧的合集,而与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几页纸书写的悲剧,一个残缺的梦……最终于他们而言也不过是人间历劫,渡化飞升。

高中红楼梦读后笔记 篇2

  昔日的大观园张灯结彩,气势宏大,热闹非凡;昔日的潇湘馆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泪痕斑斑。一曲红楼,却只闻那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你轻蹙眉头,微拂轻袖,像朵出水芙蓉,倚着窗儿,你那凄凄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伴着你那晶莹的泪水,不禁要叹息,这偌大的一个大观园,却有谁能了解我的愁?大观园和你那一身的病,使你那明澈的眸子黯然了。你的多情只能换来一份镜花水月缘。

  你冷眼看着这贾府,凤姐“机关算尽太聪明”,那些阿谀奉承也看尽了,功名权贵不过也就是水中的泡影罢。一声叹息,一片哀愁。

  你,阆苑仙葩——林黛玉。因不堪那金玉良缘,你带着一份凄凉离去,潇湘馆人去楼空。

  这就是你让大家看到的你,看到的阆苑仙葩与无暇美玉的悲剧。合上《红楼梦》,拨开历史的迷雾,真正看到的,是贾史王薛的兴亡盛衰,看到的是在封建道德观念中受迫害的人。

  风水轮流转,一个朝代、一个家族的盛衰只在转眼间。因为在那封建时代,宝、黛二人被迫分离;因为权势利禄,才有在贾府之人精心设计下的金玉良缘。这些,并不是凑巧。这一切,要告诉我们的不止是历史的变化,不止是对过去权势对百姓的迫害的抨击,不止是对腐败黑暗社会的批判,更是对毒害人心的封建观念的反对。

  同样,这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封建社会破坏了一场美好的婚姻,这样一场较量,一边是反对封建追求自由,一边是功名权贵荣华富贵,也是你,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同样也是一个生性孤傲的封建叛逆者,看着封建观念像一团雾笼罩着这儿,你如一缕微弱的光,想突破它却不能,追求的美好遥不可及,这是你的凄凉,也是你的可贵之处,欲求不能,只好作罢,但至始至终怀揣着一颗追求自由的心。一曲红楼,带来无数的叹息。

  昔日的林黛玉素雅如芙蓉,只任风雨来袭,心比天高,只为追求美好,憧憬未来,怎奈那大观园只留下她模糊的泪水。一曲红楼,却只闻那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高中红楼梦读后笔记 篇3

  我在闲暇时间读了中国经典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写的《红楼梦》。读着《红楼梦》我的心就像扔进水中的石头一样沉浸了下去,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让我意犹未尽。

  这本《红楼梦》为我们讲解述了一个大家族从荣华富贵到家族败落的“生命”过程,中间也夹杂着悲惨的爱情故事,读着让人伤心,又回味无穷……

  这个故事的波折很大:而故事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这几位:有深明大义的贾母,有溺爱孩子的王夫人,有雷厉风行、爱耍小聪明的王熙凤(凤姐),有爱哭,软弱,但是纯洁的林黛玉,还有为人正直,而且聪明善良的平儿。

  故事中的环节是一环扣一环,读的过程让人回味无穷。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一篇:——宝玉、凤姐遭到了别人的陷害,故事的起因是这样的。原来赵姨娘和贾环,马道婆都比较悔恨凤姐和宝玉。一次贾环进荣府,去探望宝玉,在他接近宝玉时,邪恶的念头在他心头一闪,他心生一计,想用身上的蜡烛泼到宝玉身上,因此,他便装作不小心抬凳子碰到蜡烛,把蜡油全泼到了宝玉身上,很快宝玉的脸上就长了一串儿水泡,我不由得想,这个贾环怎么这么恶毒啊?哎!

  还有一次,赵姨娘进府,走的路上碰到了宝玉的娘马道婆,赵姨娘把自己十分恨宝玉和凤姐的事说了出来,马道婆婆听了后马上说,可以杀了他们,之后凤姐也被害的天天拿着刀看鸡杀鸡,看人杀人。最后两人累的都睡了几天没醒,王夫人只好请圣僧来,圣僧拿着宝玉的玉念了一会儿,三十三天后宝玉才能正常活动被移至怡红院,我读到这里,心想,这个马道婆真是太恶毒了,我好同情宝玉和凤姐啊!

  后面还有多章节,每章都栩栩如生,生动形象,读完《红楼梦》后,我收获丰富,红楼梦让我体会到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炎凉世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