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学备课改革实施方案

2019-07-13

  一、指导思想

  1.引领师生“做有用的人,做正确的事”。

  2.引领师生奔向“学习学习,学会学习”的道路。

  3.培养教师“学习中心,学生中心”的教育思想。

  4.培养“学先教后,少教多学,当堂达标”的良好教育习惯。

  5.弘扬“即知即传、即觉即管、即悟即理”的“新小先生制”教育方法。

  二、改革以后,新的备课内容界定

  1.基础备课。包括:

  1)教师对教材的学习、研究痕迹。比如:用不同颜色的笔和符号所做的圈画;查资料所得到的注解;因猛然的领

  悟所做的批注等。

  2)课时教案。含各种各样课型,遵从传统要求。

  3)讲义。被自己搜集整理过的试题,以及试题解读。

  2.特色备课。包括:

  1)读书留下的痕迹和心得。教师须读三类书:教育专著、经典的名人传记、学科知识。无论那种,读书痕迹+读

  书心得=读书备课。

  2)教学日记。把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心得,或失败后的感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整理到某个地方。这样的日记

  也是备课。

  3)基于教学需要,而搜集整理的学习材料。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ppt课件等。

  4)自制教具。购买、搜集来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各种各样物件。

  5)调查报告及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

  6)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

  三、对各式各样备课的基本要求

  1.对基础备课的要求:

  1)读懂教材。教师们只要在课本上留下读书痕迹和心得,学校就有能力判断出教师读懂的程度。

  2)谋划、预设教的结果。杜绝抄袭和搬运。真心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写到备课本上,就会分

  出备课质量的高低。

  3)准备适合学生需要的学习材料。用心搜集和整理学生需要的精神食粮。比如搜集和研究中考试题,编写试卷讲义,

  分层布置作业等。

  2.对特色备课的要求:

  1)走“读-画-查-注-思”的路子,认真研读课本、教材、教育论著,努力记忆、理解、消化、吸收与教育相关的知识

  和经验。

  2)捡拾、积累、重整。一日一记,一课一得,撰写教学日记,总结经验和教训。把“走心”的文字,整理放置在自己

  的博客上或者学校指定的平台上。

  3)学习、积累、搜集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广泛搜集和积累自己认为有用的文本、照片、音频、视频、ppt文件。在大

  容量u盘、移动硬盘、硬盘中,设置自己读得懂,看得清的文件“格子”。把自己搜集来的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放置

  在自己喜欢的格子里。

  4)制作教具、道具。用心、妥善地把这些教具、道具整理和保存起来。

  5)抓住问题,用心研究,能把问题上升为课题,能把课题研究的材料保存、整理起来。

  6)能开发新课程,把开发的新课程,变成文字、图片、动画保存整理起来。

  3.对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资源的利用要求:

  1)遵循“教二学八”的“二八定律”。备课要为“教二”“学八”设置足够的时间、空间、人力和物力资源。

  2)课堂以45分钟计算,教师教的时间+学生教的时间=9分钟。课堂空间以180立方米算,教师教所占用的空间+学生教

  所占用的空间不得大于36立方米。一堂课包括教师在内若有50人,这堂课教的人不能超过10个。一口教室里,桌椅板

  凳、黑板、橱柜、墙壁、多媒体设备等,一切物力资源的占用,教所占用的物力资源应控制在20%左右。在时间、空间

  、人力、物力资源利用方面,拥有“教二学八”的思想和准备,是特色备课的基础。

  3)体现分层教学、分类推进、评价到小组的表格、文本都是备课。教师要在“用文字说话,用数据说话”上有所准备

  ,要在教学评价上有所准备,要在评价表格的设计上有所准备,要在用这些材料评价学生上有所准备。

  四、检查执行标准

  1.将一线教师群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经验不足型教师,第二类是骨干教师,第三类是中间正在成长的教师。改科不

  满两年,参加工作不足4年的教师为第一类教师。区级以上卓越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泰山区名师名校

  长培养对象、泰山区名师名校长,以及两学期教学平均分超出省庄一中者或在全区统考中进入全区前三名的教师等,

  为第二类教师。其余为第三类教师。无论前勤、后勤,如果不能划定为第一类或第二类范围,那就是第三类。

  2.第一类教师备基础备课。这项检查参照传统标准执行。结果,最高记b等。依次是b-c-d三个等级。

  3.第二类教师备特色备课。这项检查最低记c等,一般只用a、b两个等级评价。评价办法是:根据骨干教师本人的申请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