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研工作开展的具体做法
1、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利业务学习时间,开展集中式校本继续教育培训。印发学习有关课改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文章,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学会运用课改理论解决课改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
2、立健全学校校本教研网络,由校长担任第一责任人,教务处实施与具体管理,依托各个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的校本教研网络。
3、研究新课程改革与实施,形成实施新课程的有效管理办法。
l研究必修课程教学要求、规划和评价标准。
l研究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效实施及评价标准。
l研究选修课实施的内容、合理性和实效性。
l研究各学科合理有效的评价和学分认定制度。
4、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规范开展课堂教学。
l研究教案学案化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形成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教学模式。
l研究作业分层制度,让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差生吃得了。不打消耗战。
l研究并形成具有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方法。
5、研究开发校本课程,研究选修ii课程开设形成三中的教学特色。
6、研究有效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对教学质量开展有效教学过程评价和终端评价,向教学管理要效益,务实有效的抓好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开展职责完成过程评价的研究;教学效果评价研究;课堂教学能力评价研究;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研究;教学态度评价研究等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开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各项研究活动,形成有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和实施办法。研究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的轨迹,积极开展各项培养活动,使年青教师能脱颖而出。
8、学科组开展高中新课程实施研究系列活动
l 各学科组进一步开展组内高中新课程的理论学习,以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l 科组针对新课程实施的各个问题开展科内研究课题,切实让教研服务于教学。
l 每学期开展开学科新课程评价和实施的有效性研究。
l 每学期各学科收集、整理、交流前一阶段的经验、成果,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9、以探究公开课为契机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继续坚持公开课的的示范性、研究性和有效性,贯彻和促进新课程的实施。
10、规范课题研究管理,鼓励各级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学。
四、学校科研工作管理
1、成立领导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校长亲自挂帅,以校长为组长,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主任为副组长,以部分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科组长为主要成员的学校科研工作领导小。在校本教研问题上达成共识,成为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为主要成员的校本教研实施骨干小组,深入校本教研前沿,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主要参与者,开展科研促教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带领全体教师投身到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之中。同时明确职责,通过层层落实责任,使校本教研工作扎实而有序的开展,并取得成效。
2、规范科研工作制度,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l 课题管理制度化。校本教研课题的切入点即教学中的问题,也就是说问题即课题。课题每学期每科组至少一项。区市课题三年内各科组争取本学科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