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县教育资源优势发挥最大化,配置使用日益合理化,薄弱、偏远学校建设更具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xx县政府松教[]4号《关于对xx年县政府确定的教育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的通知》、xx县教育局《xx年教育工作思路》等文件精神,结合全县美好乡村建设要求以及我县义务教育中小学发展实际,以办好让全县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中心,制定本办法。
一、九年一贯制学校试点推行的必要性
根据调研与统计,县域内部分薄弱、偏远学校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学校学生数偏少,导致教育资源闲置,而校园面积与软硬件建设具备发展条件却不适合加大教育投入;有的学校学生生源旺盛,校园面积与软硬件建设因多种原因无法适应学校发展;有的学校因偏远,薄弱等原因造成学生上下学安全隐患较大,管理缺失、难以到位,更甚至引起家长因不满而克服各种负担不得已择校,每到升初中,大量学生外流亦或失学,给社会带来极不稳定因素。综合以上原因,将部分薄弱、偏远学校予以合并,办成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势在必行。
二、指导思想
以“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公平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今年县教育局大力实施“三个计划”和“四个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调整农村薄弱、偏远学校结构与布局,试点推行九年一贯制学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从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上着力,将农村薄弱偏远学校打造成“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学校,实现教育惠民强县。
三、实施要求与进度安排
1、九年一贯制学校试点实施要求
九年一贯制试点学校要与县域、乡域美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示范、特色学校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相结合;与县教育局大力实施“三个计划”和“四个年活动”相结合。
坚持大规模、高效益原则,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增强辐射功能,保障学生就近上学需要。
2、进度安排
三月份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当地党委、政府、乡教管办意见,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先行确定试点学校;
四—六月份,安排专班到试点学校所在地,进行实地调研,充分了解情况,实地安排相关工作,确定学校所在地,组建好临时班子,做好前期一切准备工作;
七—八月份,确定好校级班子,拟组建二级机构,配备教师,工勤人员,合理谋划开学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因陋就简结合校园实际合理安排好教学场所、后勤场所、办公场所、生活场所等;
九月份,九年一贯制试点学校正式运行。学生入学。完善学校班子,规范学校教学、总务、后勤等各方面管理、制订各项考核、考勤、考绩工作方案,结合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逐步完善学校各项软、硬件建设工作,逐步实行管理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3、反馈效果,按需推行
根据试点情况逐步推开,有针对性地向有必要实行九年一贯制的农村薄弱、偏远或群众意愿强烈的学校推行。
四、学校管理与人员安排。
1、九年一贯制试点学校性质
拟报省批准为独立法人单位,各项工作坚持校长负责制,财务、经费等进行独立核算,教育局在经费拨付上按照义务教育阶段要求与标准进行拨付或适当倾斜,相关管理工作比照其他义务教育阶段独立的法人单位(学校)执行。
2、学校领导班子配备问题
(1)、根据实施安排,由当地乡教办提名并提交教育局教育股、人事股,由县教育局党组会议通过,在撤并的初中或教学点和小学中各抽调一名同志,组成临时工作专班,开展前期的准备工作。
(2)、xx年暑假,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学校校级领导班子,教育局人事股、教育股结合校情民意以及当地乡教办意见,确定人选,提交局党组会讨论,并进行考核考察,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确定人选,同时根据实际需要,由县教育局确定成立相应的二级机构,并按程序、职数配备人员。
3、教师配备问题
教师配备(含学校领导班子)按照拟撤并学校的教师进行重新组阁。由所在地乡镇教办根据需要做好计划具报告到县教育局,拟按照教师数与学生数比例1:23进行配备,鉴于情况特殊,可以适当放宽教师配备数。教师编制问题由教育局向人事局和其他相关部门具报告,根据试点学校运行的具体情况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办法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