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无烟日活动教案

2025-04-14

世界无烟日活动教案 篇1

  前言:大学生实践大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创新性意识、动手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未来就业需求、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的一个新的载体。从即日起,大学生创业协会将通过多种宣传方式,集中宣传本次大赛,对实践大赛进行全面的介绍,让全院同学了解本次大赛情况。

  一、大赛组织机构

  为保证本次大赛的顺利进行,大学生创业协会将成立大赛组委会,组委会成员如下。

  组 长: (由知名人士担任)

  成 员: (专业人士)

  注:大赛评委会由本次大赛组委会组织成立。

  二、活动方式

  活动对象为11、12、13、14级在校学生。

  学生可自由组成参赛团队,也可由各专业、年级组织学生组成团队,参赛团队可以跨专业、年级组建。(本次大赛将向社会各界,特别是全校师生征集适合大学生课余实践的项目)。参赛团队至少由三名同学组成(建议不超过七人),团队负责人必须由12月1日以前仍在校的我校学生担任,并且在11月期间能参加比赛。

  三、比赛日程安排

  (一)11月3日——11月24日为参赛团队报名,开展实践活动以及撰写实践报告阶段。请各参赛团队于11月24日晚17:30-18:00到1105教室提交参赛项目的实践报告(可由他人代交)。报告最好不少于3000字,正文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请同时提交打印版和电子版(电子版请于11月24日前发送至主题请注明“参赛团队”)。

  (二)11月24日——12月1日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必要时组织公开答辩(推荐做简单的PPT或策划书)。最后将由多位专业人士和在校指导教师评出比赛结果,并向全校公布晋级参赛队以及各个参赛团队总成绩。同时参赛队继续完善作品,并对此次活动进行阶段性总结。

  (三)在校活动结束后,部分“精英团队”会有希望继续由指导教师带领完成参赛项目的后续工作。

  四、评审方法

  评委以参赛选手在征稿期限内上交的作品为准,按组委会和评委会制定的评分标准对作品量化评分。每件符合要求的作品均由几名评委分别评分,各评委所给的分数之和,即为该作品的最后得分。按参赛作品分数高低评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证书。

  五、比赛注意事项

  1、作品长度不宜超过 6000 字。作品严禁抄袭,评委可以对所申报作品的资格提出质疑,并提出质疑理由。受到评委质疑的作品,将考虑其比赛资格。

  2、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

  3、要求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内以打印版和电子版形式上交参赛作品申报书(含作品)。

  4、进入比赛的队伍如有人员变更,请于校比赛开始前提交新的报名表。比赛期间不应有人员变动。

  5、如参赛团队出现违规将被视为故意作弊,并取消其继续比赛和进行评奖的资格。

  六、免责声明

  1、组委会有义务不泄露参赛作品中涉及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凡涉及参赛作品的相关报道,属于团队个体行为的,与大赛组委会无关。参赛者与其作品中经授权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的所有人之间的纠纷,与大赛组委会无关。参赛选手应自行把握参赛作品中技术及商业内容的披露尺度。

  2、在作品中用到其他单位或个人研究成果的,未经成果所有单位或个人的同意不得私自转让或寻求投资20xx世界无烟日活动策划书20xx世界无烟日活动策划书。未遵守本规定而发生的法律纠纷,由参赛者承担。

  七、几点建议与要求

  一个好的参赛作品应包含的以下几个个要素:丰富的知识阅历、优秀的创意、优秀的团队、好的项目实践报告。

  首先,知识层面:

  想要完成一个好的项目,首先要具备几种能力:

  1. 掌握现有的知识,并将平时所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 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3. 自主学习和研发的能力,学会从课外的资料中寻找资源。

  4. 了解社会的需求。

  其次,在计划方法的构思方面,要有创意。

  所谓创意,有五种情况:

  1. 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用途。

  2.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 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5. 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所以,作为实践来讲,应在可以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之外进行创新,选择一些有自身特色的方案。

  再次,在团队的组织方面,要注意选人。

  1. 团队的组成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一定是“最合作”的。合作精神是一个团队形成、发展的前提。

  2. 团队的组成者要有特长、有办事能力。有几种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市场、法律、生产、技术、管理、财务等。

  “一流的创意+二流的团队=意味着失败”

  “一流的团队+二流的创意=意味着可能成功”

  一个优秀的团队要敢于创新、勇于挑战,要能够各具专长、互相协作、优势互补。

  最后,关于实践报告,一切准备就绪后,做出一个规范、完整、吸引人的实践报告是制胜的关键。

  1. 首先,按照要求,确定实践报告的格式、字数,注意评分要求。

  2. 其次,突出重点,将实践报告做得尽量吸引人,详尽、全面的说明自己的优势,避免泛泛而谈,用事实、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给人以客观、真实的感觉;并强调指出产品技术的优势。

  3. 再次,注意真实性。这是我们在做实践报告时应重点把握的。

  4. 最后要有好的形式。任何实践报告都有其固定的格式,但是也可以有变通之处,就像为自己的团队起一个醒目的名字、做一个标志、整齐的排版等形式化的格式会为一份好的实践报告锦上添花。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大学生创业协会

世界无烟日活动教案 篇2

  汉网消息 今年5月31日是第20个世界无烟日。卫生部29日发布的《20xx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吸烟人数为3.5亿,居世界各国之首。根据研究推算,我国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数高达5.4亿,其中15岁以下儿童有1.8亿。每年死于被动吸烟的人数超过10万。

  吸烟者在吸烟时燃烧烟草制品产生的烟雾即指“二手烟”,也称“烟草烟雾”。当空气受到烟草烟雾污染时,所有身处其中的人都会吸入烟雾。

  报告显示,我国农村人群接触“二手烟”的比例高于城市,二者的比例分别为54%和49.7%。全国有20个省份中50%以上的人接触“二手烟”,其中,青海、甘肃、山西、陕西、吉林、内蒙古等地接触“二手烟”的人群比例超过60%。'

  家庭是“重灾区”

  报告指出,家庭、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都是接触“二手烟”的地点。根据20xx年的一项调查,被动吸烟人群中,有82%是在家庭中接触“二手烟”,67%是在公共场所,35%是在工作场所。

  在被动吸烟人群中,因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不同,在各类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也不同。被动吸烟的女性90%是在家庭中接触“二手烟”,20岁至59岁的男性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最高。

  男性吸烟率为57%

  报告分析认为,男性人群现在的吸烟率为57%,其吸烟行为几乎不受什么限制。这是造成不吸烟者在多种场所接触“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据悉,卫生部正在修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新的条例将强化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

世界无烟日活动教案 篇3

  各部门:

  根据《转发关于开展第二十一个世界无烟日活动及相关控烟履约工作的通知》(粤教体[20xx]42号)精神,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21个世界无烟日。本次无烟日的主题是“无烟青少年”,口号是“禁止烟草广告和促销,确保无烟青春好年华”。

  20xx年2月发布的《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烟草流行报告》显示,烟草是人类健康所面临的最大且又可以预防的危险因素,也是按其生产说明使用却导致高达50%吸食者死亡的唯一消费品。20世纪烟草流行导致全球1亿人死亡,如果各国政府不采取有力措施,这个数字将在21世纪变成10亿,而且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全世界只有5%的人生活在完全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的国家,10亿青少年中的85%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烟草业的广告和促销活动,能诱惑青少年吸烟。青少年一旦尝试了烟草这一高度成瘾的产品,很容易造成终身烟草依赖。广泛禁止烟草广告和促销,杜绝烟草行业对任何赛事或活动的赞助,是保护青少年不受烟草危害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也特别要求各缔约国在《公约》生效5年内广泛禁止烟草广告和促销活动。

  我国有3亿多人吸烟,约占全球吸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20xx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5岁以上男女学生的现在吸烟率分别为22.4%和3.9%。20xx年,男性教师吸烟率高达48.4%,既给儿童青少年造成了不良影响,又为学校控烟工作增加了难度。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为进一步做好控烟履约工作,提高全社会对吸烟危害的认识,保护未成年人,结合第21个世界无烟日主题精神,现将开展世界无烟日活动的通知如下:

  一、开展征文活动

  征文主题 :“我的无烟青年”

  征文内容 :围绕青少年拒绝吸烟、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对学校控烟的看法、对教师吸烟的看法、对无烟家庭的看法、对戒烟的建议等内容。

  各班可结合“开展青春无烟主题班会”活动中选择符合主题的优秀征文,也可重新组织学生踊跃参加此次活动。征文字数要求每篇约500字至20xx字左右。所选征文于20xx年5月24日前,以电子文稿形式发党委办公室,电子邮箱:。

  二、提倡建立无烟区

  提倡建立无烟校区、无烟科室、无烟办公室、无烟宿舍。

  三、开展青春无烟主题班会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青春无烟”主题班会,畅谈吸烟对身体、对环境、对他人的危害及影响。

  四、举行拒绝吸烟的签名活动

  以系和部门为单位,对师生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控烟知识,培养师生不吸烟行为的好习惯,增强师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举行一次全体教职工和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拒绝吸烟的控烟活动,达到人人争做控烟的主人,相互监督,有力地提高师生员工的控烟责任感,增强控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