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德育为先导,确保组内成员思想和谐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国内外许多著名的教育学家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都有精辟的论述。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一百条建议》中写到:“你们不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卢梭也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乌申斯基则认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可见,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格品质对教育是多么重要。那么,我们应该从那里着手培养和提高组员的个人修养呢?
1.1政治思想修养
要成功构建一个和谐教研组,在思想上必须要有一个核心来统一。作为教研组长,更要严格要求自己,见荣誉要让,有困难要上。在领导和教师
之间不仅要起到桥梁作用,更要起表率作用,以实际行动来感化组内其他成员,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成为教研组的核心人物,使教师凝聚在自己的周围,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氛围,促进每个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逐步在教研组内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如我们的第一任组长皇甫红兵老师,他既是一位党员,又是一头老黄牛,在健康状况不佳的情况下,还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课余训练从不缺席,常年与年轻教师共同训练到天黑才回家;我们的第二任组长蔡其能老师,工作作风踏踏实实,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们的这种精神和作风时刻在感染着我们,因此我们教研组在他们的带领下,现有组员8人全部是党员。在政治思想方面我们教研组在学校里是独一无二的,被称为“红色教研组“。
1.2个人道德修养。
个人是组成教研组的基本细胞,因此必须要保证他的健康,才能确保教研组的肌体健康发展。那么,提高个人道德修养从那几个方面着手呢?
1.2.1爱岗敬业,树立教书育人的社会使命感。
有人说,教师工作是一个“无底洞“,有看不见的深度,摸不着的广度。这就要求,作为一个有志于教育的现代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就必须具有坚定的献身精神;并把它看成是一种事业,有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有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才会为教育事业不惜呕心沥血,并在工作中时时感到苦中有乐,时时有一种幸福感和乐观情绪。
在我们体育教研组中,大家时刻互相鼓励,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组织各种课外运动队,并坚持常年训练,每个教师为运动员所取得的点滴进步而高兴;为他们在比赛中所表现的拼搏精神而感动;为自己在事业上的成功而幸福。正因为大家在这种使命感的驱使下,我们体育组近8年来以来荣誉不断。如:我校体育组被评为某某区-教书育人示范岗;被某某市体卫艺指导室授予“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皇甫红兵老师、蔡其能老师、毛建辉老师、熊玲老师被授予某某市“体育工作先进个人“;蔡其能老师于被授予某某区名教师,被授予“某某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被评为某某区优秀德育干部,担任某某区中学青年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指导教师,,皇甫红兵老师于被某某区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学会中学理事长,被某某市体卫艺指导室聘为专家指导小组成员。
1.2.2热爱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而教育部在有关教师素质的调查中也发现,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自身,认为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排在前三位的都与教师的职业品质、人格特征有关,它们是:第一,热爱学生,诚实公平,敬业精神;第二,善于与学生沟通;第三,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所以,热爱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应当遵循的教育和教学的规律,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教师必备的职业品质。
我们教研组内每个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相当融洽,可以说课上是老师,课后是朋友。如库振家老师与现在的学生年龄相差不大,互相沟通比较容易。他在上课时,认认真真上课,学生则规规矩矩练习,课后经常与他们一起打球和探讨一些当今的社会现象,有时互相争得面红耳赤,这时他就与学生完全融为一体;熊国舫老师虽然与学生年龄差距较大,但也充分体现了他的优越性,学生如尊敬父母一样尊敬他,他也象父母爱护孩子一样爱护他们,经常对学生嘘寒问暖,对个别家庭情况较差的学生,他还把自己的饭卡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