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评语

2017-04-07

  (三)心灵的回应

  诗人何其芳曾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生活是海洋。”作文的源泉来自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所以,在学生的作文里也难免要出现一些错误、怪异、扭曲的东西,对学生写在作文里的不好的东西,教师也不能置若罔闻,视而不见。该批评的还得批评,对谬误还要批判。但是训骂、责打是一种批评,入情入理地去说服,指出不足也是一种批评。前者挫伤了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因此,他们会产生抵触情绪或变得胆小起来,以后再也不会写大家不高兴看,但又是心里话的东西,从而导致他们离作文越来越远,那颗幼小的心也会离老师越来越远。

  比如有一位学生在《车厢里的橄榄球队》一文中倾诉了自己上学挤车的痛苦,他说:“我都11岁了,身高才1米30,我认为肯定是坐车时被挤的。”文章最后又写到:“唉!叔叔阿姨,你们不挤行吗?你们的小宝贝不是也要长大吗?你们就忍心让他们永远充当‘死球’吗?市长伯伯们,你们能‘呼风唤雨’,怎么不来可怜我们这些小学生?你们不是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吗,花朵怎么能这样被践踏?”

  老师是这样评的:我替那些大人对你说声“对不起”。不知道这真诚的歉意是不是能慰平你那被扭曲了的心灵。我能想象你在等车时的焦急;被车撇下时的痛苦;挤在车内的窘迫。我也能理解你由此产生的怨恨。但我也要坦率地告诉你,老师也是这样挤大的,老师还要告诉你,正如你以后会成长为一个潇洒的小伙子一样,我们这个社会一定会美好起来的,因为太阳下有阴影,但是更多的是阳光。

  “对不起”表现了大人们的谦和;“老师也是这样挤大的”实实在在的共鸣;“太阳底下有阴影,但更多的是阳光”落后是客观的存在,而曙光就在前头。

  几句肺腑之言,既是抚慰又是教育,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孩子的心田,比起生硬的说教,不知要好上几倍。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着眼于做人的引导,立足于写作心态的矫正和师生情感的交流,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语调,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生动评语中提高写作能力,发展人格修养,使他们逐步懂得作文既是生命的需要,同时也是享受生活,抒写生活的方式。

  二、让评语充满人文性

  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易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根据叶老的指点,在作文评语中必须坚持运用爱的效应。那么,如何在作文评语中运用爱的效应呢?我有以下三点主张:

  (一)热情的赞扬

  我国文坛巨匠茅盾小学时代的两本作文,作文中留下了老师充满热情的赞语:“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前程远大未可限量,十二岁小儿能作此语,莫谓祖国无人也。”这些极富鼓舞性的评语,无疑给少年茅盾以极大的启示和鼓励,成了他在文学道路上奋进的动力。

  一位著名的作家在给他的语文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是您多次在我的作文中写下激励我不断努力的话,我至今还记得,您说我会成为作家的话,是您的话让我做起了作家梦,没想到现在梦成真了,我要感谢您的鼓励。”可见,有时老师在学生作文中写下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