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

2017-04-07

  四、优化评价语言——助生“更上一层楼”

  “要让每一个人都抬起头来走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本着这一教育目的,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就需要用一种欣赏的眼光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尽量用科学、规范、赏识、激励性的语言做出评价,而少用或慎用批评、责备性的语言。教书育人的种种迹象表明,对学生优点、长处的欣赏、赞美,可以使一个人获得心理、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使人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个成人都有这样的心理,何况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呢?对于他们,更需要一种赏识、激励性的语言。

  首先,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富有针对性。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富有针对性。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的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要生动而巧妙。

  例如在一节数学课中,教师针对学生发言的具体情况,分别评价为:“你们小组的讨论很有见解。”“你们思考问题很有深度。”“你观察得很仔细,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谁能像同学这样,把你的折法清楚地说给大家听?”……这样的评价,比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

  其次,评价语言要尽量幽默生动、机智巧妙。

  机智、诙谐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即使学生的回答出现了错误,只要教师运用机智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了学习中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

  最后,评价语言要尊重学生。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独特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教师必须首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特别是当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教材、与教师的理解有偏颇时,我们如果能用宽容的眼光去理解孩子,去保护孩子稚嫩纯真的心,那我们的评价语言才会宽容、亲切、真诚,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赏识,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

  总之,我认为教师只有把握好对数学课堂的评价,才能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自主的天空,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生机。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