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陈沙麦教授认为:“厦门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们从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教学改革上花了不少心思, 建构了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的德育教学内容体系,探索和尝试了专题式教学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无论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开展,课内讲授与课余自学的结合,还是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等等,无疑具有教育引导的价值性,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校内同事的评价
苏劲教授:该课程组是一支由高素质教师组成的优秀教学科研队伍,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该队伍教师始终以学生为本,备课认真,教学内容丰富,贴近学生实际,教学形式生动多样;教师讲课充满激-情,责任感强,能感染学生,改变了不少学生把它作为一门枯燥的理论说教课的看法,在实施中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何其颖教授:该课程在理论上整合了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内容,在教学改革中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灌输”式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内容和形式的激励性、启发性和参与性,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设计讨论、辩论等多种互动环节, 丰富的实践教学项目, 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 为本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吴温暖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捶课是对高校一年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以及健康心理培养和教育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不是对中学品德课的简单重复,它关注的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实际,具有现实的针对性,也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尽可能地采用丰富、生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们还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对学生成才影响很大,起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