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次考试运气比较好。” “因为这次考试运气不好。”
因为这些形容词或陈述已经分类,所以被试的选择很容易形成一个自我概念量表。
核查表提供了生动的定性信息,但缺点有二:一是回答者只有是和不是两种选择,太过绝对;二是对形容词的理解有差异和程度之分,不知道形容词对个体的确切意义。
(三)q分类
q分类(q -sorts)为斯蒂芬森(stephenson)所创用。它是用来评价态度、兴趣、自我观念和其他情感变量的一种技术。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自我概念测量。
它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设计一些描述学业自我概念的叙述句,例如“我相信我的语文能力”。之后,将这些叙述句分别写在每一张卡片上,形成q分类资料。为保证结果可靠且便于分析,卡片数应在60~120张为宜,多数研究者采用100张。二是在实施中,受试者根据卡片上的叙述把符合自己的程度作若干等级的分类,等级通常以9~11个为宜,并使每个等级的卡片数按接近正态分布进行分配(如表6-4)。q分类资料按规定的等级和卡片数进行分类后,按照等级的顺序分别给予分数,最后再把每个受试者的量化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从而得出不同受试者学业自我概念的特点与差异。
表6-4九个等级的q分类
最赞成最不赞成
等级 9 8 7 6 5 4 3 2 1
分数 1 2 3 4 5 6 7 8 9
各堆百分比 4 7 12 17 20 17 12 7 4
卡片数 3 4 7 10 12 10 7 4 3卡片数60张时
q分类的优点有四个方面。首先,灵活易用,与理论定向完全吻合。q分类根据理论建构而设计,其题项具有针对性强、实用性大和富有逻辑的特点,宜于研究人员对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其次,适合单一或少量被试,而且同一受试者可作多项q分类,以分析其学业自我概念的发展与改变的特征。再次,可作相关分析、因素分析和变异量分析,使评估更有效,并提供新思路。最后,适用于探索型资料的研究。
其不足之处有三:首先,取样问题的代表性不高,研究人员对某一问题的分类往往不具有普遍性;其次,被试反应的自由性受到了限制,这是因为q分类具有强迫选择和分类的性质;再次,它不适用于对大量被试的研究。
(四)自由报告
自由报告(free-response)通常要求报告者完成部分陈述(如在学习上喜欢/不喜欢自己,是因为我的学习……)。这种方法用于自我概念评价具有可靠性低的缺点,但受到许多咨询人士的喜爱。因为咨询人的任务就是从开放的答案中寻找来访者的问题。
例
请根据你在学习上的感受完成下列句子。
1.可以描述我的三个单词是…… 2.我在学校学得最好的学科是……
3.我希望进一步学习的是…… 4.在……的情况下学习是有趣的。
5.我想知道更多的是…… 6.我喜欢在学习上……样的人。
7.我担心的一些事情是…… 8.确实让我感到困扰的事情是……
9.一些确实对我构成挑战的事情是……
10.我知道的关于我自己的事情是……
另外,研究者布拉姆(brahm)在1981年成功地运用了“标准参照法”(criterion-referenced approach),将儿童的自我效能感与外部表现结合起来进行精确的重复评估。他认为这种评估方法把学业自我概念与熟练的学习过程整合在一起,比传统的只是把个人的反应同一些标准相比较的方法更为有效。但这种方法只是一种设想,还没有发展起来。
三、自我报告法的具体应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