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寒露节气诗词

2023-01-14

24节气寒露节气诗词 篇1

  《斋心》

  [唐]王昌龄

  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濛胧。

  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

  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

  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这首诗是王昌龄在山中修炼时所写,女萝等植物覆盖了石壁,溪水幽幽地流着。紫葛、菊花在寒露时娟娟地开放着。早晨喝花上的露水,晚上就静卧在松下,享受轻风。

  在这样的环境中,王昌龄最后说,日月洗涤了我的魂魄,天空寰宇都倍觉空阔。

24节气寒露节气诗词 篇2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寒露时节,梧桐叶上,露水凝结成霜。这样冷的天气了,怕是到了晚秋了吧。露净万物,真是好看!不要嫌烦,等到天亮了,露水干了,再想看就难了!

24节气寒露节气诗词 篇3

  《木芙蓉》

  [唐]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这首诗写木芙蓉花。

  芙蓉,因其花皎若芙蓉出水,似莲花展瓣,故名“木莲花”,而莲似芙蓉,又名“水芙蓉”,两者名归一宗,所以词中才有“认同宗,莲与芙蓉”。又莲生于水,故曰“水间红”,芙蓉开于晚秋,可谓天生“寒露中”。

  芙蓉丰姿艳丽,占尽深秋风情,又名“拒霜花”。芙蓉临水,波光花影,相映成趣,若芦枫为伴,则更相得益彰。

24节气寒露节气诗词 篇4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宋]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寒露时节,王安石在庭院之中,感慨秋日漫漫,寒露来了,身上的衣服也觉得单薄。这样的夜中,王安石想起了自己的好友。

  在这样一个深秋时节,许多人同王安石一般,会想念友人,在这样的深秋中,愿友人珍重自己,好待来日相见。

24节气寒露节气诗词 篇5

  《秋日望西阳》

  [唐]刘沧

  古木苍苔坠几层,行人一望旅情增。

  太行山下黄河水,铜雀台西武帝陵。

  风入蒹葭秋色动,雨余杨柳暮烟凝。

  野花似泣红妆泪,寒露满枝枝不胜。

  秋日,多是悲凉思归之句。

  古木苍苔垂下来好几层,行人一看这些,便增行旅之情。此时正值秋日,风援着蒹葭,雨后的杨柳上凝结了暮烟,那些野花像是女子哭泣一般,寒露凝霜,结在枝上,树枝都要无法承受了。

24节气寒露节气诗词 篇6

  《玉蝴蝶》

  [宋]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故人何,烟水茫茫。难忘。

  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柳永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词人凭阑远望,但见秋景萧疏,花老,梧叶黄,烟水茫茫,故人不见,悲秋伤离之感充盈心头。

  在下片中回忆昔日文期酒会、相聚之乐,慨叹今日相隔遥远,消息难通。最后“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回应开头“望处”。

  全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4节气寒露节气诗词 篇7

  《宿瓜州》

  李绅

  烟昏水郭津亭晚,回望金陵若动摇。

  冲浦回风翻宿浪,照沙低月敛残潮。

  柳经寒露看萧索,人改衰容自寂寥。

  官冷旧谙唯旅馆,岁阴轻薄是凉飙。

  这个秋日,诗人行宿爪州,感慨羁旅寂寞。

  寒露时节的柳条十分萧索,人也空颜衰老,倍感寂寥。仕途不顺最熟悉的是旅馆,这凉风最让人感到岁月凉薄。

24节气寒露节气诗词 篇8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山中农家,主人雪夜归来,犬吠人答,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虽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24节气寒露节气诗词 篇9

  登殊亭作

  唐.元结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24节气寒露节气诗词 篇10

  立冬夜舟中作

  宋-范成大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増。

  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稜。

  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24节气寒露节气诗词 篇11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

24节气寒露节气诗词 篇12

  《小雪》

  唐·清江

  落雪临风不厌看,更多还恐蔽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在风中飞落的雪花怎样都看不够,只是更多的可能还在山林之间。只是在心情愁苦的人心里,每一片雪花都加重了内心的愁闷。

24节气寒露节气诗词 篇13

  《雪》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终南望余雪》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24节气寒露节气诗词 篇14

  立冬

  当代-左河水

  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

  四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物备收藏。

  这是一首描写冬季第1个节气情形的七言绝句诗。该诗采用写实的手法,以短短四句的28字,描写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在立冬节气里,西北风往复南下所带来的降温天气,使万木凋零,落叶纷飞。江南地区的农村在抓紧进行农作物的收割、收藏及人们进行水利及农田工程建设等工作的情景。

24节气寒露节气诗词 篇15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

24节气寒露节气诗词 篇16

  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之夜,笔墨都冻凉了,诗人只好与炉火琼浆相伴,微醉中竟将一地月光当成了雪迹。

24节气寒露节气诗词 篇17

  大暑松下卧起二首

  (宋)陈天瑞

  炎威一何骄,不有商飙惨。

  苍茫云海路,飞龙不可览。

  我本灌园人,昔乃从铅椠。

  万事已恢心,十载空尝胆。

  亭亭松篁边,小池开菡萏。

  芬清泥自污,根固波徒撼。

  终日哦其间,一卧寂百感。

  相期晚节香,看此秋容淡。

24节气寒露节气诗词 篇18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24节气寒露节气诗词 篇19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一反以往送别诗的缠绵凄婉,以其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24节气寒露节气诗词 篇20

  立冬

  明-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诗下笔下的立冬则见些许禅意,秋去冬来,树叶落尽,客居他乡的旅人唯有禅月相伴,读来颇有人生的意味的。

24节气寒露节气诗词 篇21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南唐·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