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2025-09-12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1

  (作者:苏辙)

  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

  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

  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

  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

  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

  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

  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

  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

  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

  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

  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

  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

  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

  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2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秋冬交互之际,趁月出游,看太阳从地平线破土而出。天高地广,美景尽在心头。野外漫步,听水清涓涓,别有一番趣味。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3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凛冽寒风似乎是对冬季的注解。立冬已过,天气渐寒。黄叶丹枫堆满地面,天也变得开阔。一盏灯,半轮月,一夜更比一夜寒。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4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

  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

  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

  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

  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

  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冬天都来了,北方雪想必也已在来的路上。叶已落,花已残,当世界失去了缤纷的色彩,人也容易被惆怅牵绊。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5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春天似乎刚刚过去,转眼间冬天已经到来。冬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气温也随着雨一同下降。未穿棉衣的诗人走在路上,感叹今年的寒意来得比去年要早。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6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西风转做北风呼啸,白桦黄杨笔直地站在阵阵寒风中。打开窗户,凉风吹得人精神一阵,冬天正是读书的好时候啊!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7

  (作者: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8

  昨夜清霜冷絮裯,

  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

  惟有黄花不负秋。

  秋日的最后一天,天冷已凝霜,红叶满阶头。西风尽扫园林,只有菊花绽放。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9

  (作者:方回)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

  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

  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

  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

  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

  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10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冬日里,暖阳一照,人也变得慵懒起来。静静地停止思考,温一壶好酒,把美梦当做下酒的佳肴。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11

  (作者:卢照邻)

  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

  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

  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

  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12

  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

  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

  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

  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

  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

  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

  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

  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

  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

  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

  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

  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

  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

  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

  半夜轰隆隆的雷声把年幼的孩子吓哭了,年迈的诗人一夜无眠。早上起床发现,院子里的松菊被雨水摧残,显得十分可怜。植物与动物似乎在一夜间进入了冬眠。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13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虽身居陋室,生活面临种.种艰难,但这些都不能消磨诗人的斗志,因为他懂得: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颗乐观的心。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14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 宋 苏轼

  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身随彩丝系,心与昌歜苦。

  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

  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

  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者。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

  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宋 苏轼

  银塘朱槛曲尘波。

  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 宋 苏轼

  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胡为设方丈,养此肤寸舌。

  尔来又衰病,过午食辄噎。缪为淮海帅,每愧厨传缺。

  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

  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节。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

  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

  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 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 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念奴娇 宋 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 宋 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15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16

  逢春记

  楚风梳醒庭前柳,暖雨弄香垄上花。

  旧燕津梁鸣正月,新鸿画舫恋茶家。

  少东妙手煮陈酒,陌客清襟品鲜腊。

  又是一年芳草渡,且听春语述铅华。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永遇乐端午

  宋晁补

  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

  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

  屈原塔

  宋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17

  1、《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2、《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4、《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5、《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6、《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7、《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8、《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9、《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苏轼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10、《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18

  闻道林诸友尝茶因有寄

  唐·齐己

  枪旗冉冉绿丛园,谷雨初晴叫杜鹃。

  摘带岳华蒸晓露,碾和松粉煮春泉。

  高人梦惜藏岩里,白硾封题寄火前。

  应念苦吟耽睡起,不堪无过夕阳天。

  赏析: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杜鹃)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节气,杜鹃开始啼春,人们也开始采制春茶。谷雨前采制的新茶叫“雨前茶”。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叫“谷雨茶”,又叫“二春茶”。

  谷雨茶有一芽一嫩叶的或一芽两嫩叶的。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像展开旌旗的古人的枪,被称为“旗枪”;一芽两嫩叶则像一个雀类的舌头,被称为“雀舌”。

  诗中首句“枪旗冉冉绿丛园”就是描写一芽一嫩叶的春茶冲泡开的景象。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19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月五日  北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北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同样是竞渡,在不同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热闹与郁愤。

  竞渡诗  唐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喊,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20

  1、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

  2、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3、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

  4、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5、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6、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7、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8、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苏轼《屈原塔》

  9、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宋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10、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1、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宋陈与义《临江仙》

  1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13、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4、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15、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21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____李商隐《嫦娥》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____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____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5、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____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6、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____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7、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____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8、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____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9、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0、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____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11、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2、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____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3、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4、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____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15、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6、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____晏殊《中秋月》

  17、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8、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____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19、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____苏轼《念奴娇·中秋》

  20、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____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21、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____慧霖《闰中秋玩月》

  22、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____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23、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____高适《送魏八》

  24、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____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25、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26、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____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7、琼楼玉宇。分明不受人间暑。寻常岂是无三五。____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28、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___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29、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____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0、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____慧霖《闰中秋玩月》

  31、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2、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____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33、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____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34、分不尽,半凉天。可怜闲剩此婵娟。____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35、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____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36、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____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7、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____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8、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____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39、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____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22

  1.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3.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4.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唐刘禹锡《竞渡曲》

  5.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6.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唐殷尧潘《端午日》

  7.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文秀《端午》

  8.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宋祁《屈原祠》

  9.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欧阳修《鱼家傲》

  10.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宋苏轼《屈原塔》

  11.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23

  中秋节诗句古诗(一)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中秋节诗句古诗(二)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节诗句古诗(三)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节诗句古诗(四)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节诗句古诗(五)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中秋节诗句古诗(六)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中秋节诗句古诗(七)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秋节诗句古诗(八)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中秋节诗句古诗(九)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中秋节诗句古诗(十)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24

  1.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2.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3.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4.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5.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6.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7.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8.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9.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10.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11.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12.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

  13.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14.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15.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25

  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同样是竞渡,在不同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热闹与郁愤。

  竞渡曲

  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唐杜甫

  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

  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宋苏轼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

  宋苏轼

  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身随彩丝系,心与昌歜苦。

  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

  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

  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者。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

  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

  宋苏轼

  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胡为设方丈,养此肤寸舌。

  尔来又衰病,过午食辄噎。缪为淮海帅,每愧厨传缺。

  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

  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节。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

  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26

  1.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宋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3.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4.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欧阳修《鱼家傲》

  5.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6.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正月十五夜》

  7.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

  8.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9.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10.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有关粽子的诗句_粽子的句子_端午的诗词有关粽子的诗句_粽子的句子_端午的诗词。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11.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

  12.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苏轼《屈原塔》

  13.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14.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15.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16.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7.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汴京元夕》

  18.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宋高箸《重午怀旧》

  19.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27

  花心动 宋 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贺新郎 宋 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五日(选一) 唐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28

  端午日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唐 杜甫

  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

  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端午感兴  宋 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和中甫端午韵不依次  宋 文天祥

  黄茅古道外,羸马发南州。

  有客嗤齐鲁,何人念楚囚。

  岁年付流水,风雨满沧洲。

  手把菖莆看,黑头非所求。

  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宋 苏轼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描写立冬优美诗词二十首 篇29

  《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