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满的诗词

2024-11-11

有关小满的诗词 篇1

  夏熟凭小满,籽壮水周全。

  未满充足水,要张酷热天。

  三农收种管,四月雨来寒。

  节令河腾浪,天然物阜年。

描写小满节气的诗词3:五律·小满

  小满天逐热,温风沐麦圆。

  园中桑树壮,棚里菜瓜甜。

  雨下雷声震,莺歌情语传。

  旱灾能缓解,百姓盼丰年。

描写小满节气的诗词4:五律·小满

  惊蛰乌鸦叫,小满雀来全。

  送走三春雪,迎来五月天。

  江南频落雨,塞北屡经寒。

  节令轮流去,黎民望瑞年。

  

描写小满节气的诗词5:西江月·小满

  入夏迎来小满,林中小鸟欣欢。

  池莲青翠柳含烟。

  垄间麦穗饱,院里石榴妍。

  气温渐升雷雨降,水塘蛙叫声喧。

  中耕除草在农田。

  勤劳流热汗,努力获丰年。

描写小满节气的诗词6:七律·小满

  小满温和夏意浓,麦仁满粒量还轻。

  稻田追粪催分孽,绵羊剪绒防冷风。

  油菜收割荚角子,蚜虫防治麦杆蝇。

  联合机械查修备,待战农忙暂放松。

有关小满的诗词 篇2

  《苏堤清明即事》

  吴惟信〔宋代〕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译文:

  风吹梨花的时候正是清明时节,游人们为了寻找春意大多都出城踏青。

  日暮时分笙歌已歇,游人归去,被惊扰一天的流莺回到杨柳丛中享受这静谧时刻。

  注释:

  苏堤:元佑间苏轼官杭州刺束时建于西湖。

  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

  笙歌:乐声、歌声。

  属:归于。

  赏析:

  阳历四月四日或五日为清明节。清明前后正是中春,以后就步入暮春了。清明前后春意盎然是踏青赏春的佳时。吴惟信这首诗描写了清明时西湖美丽的苏堤和游人游春热闹的场面以及游人散后幽美的景色。清明是美的,西湖的清明更美。

  《苏堤清明即事》虽短小,容量却大,从白天直写到日暮。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首句“梨花风起正清明”诗人点明了节令正在清明。梨花盛开,和风吹拂,时值清明。天气有何等的温暖也不必说了。梨花开在杏花,桃花的后面,一盛开就到了四月。风吹花落,那白白的梨花有的在枝头,有的随风飘落,仿佛是为了清明的祭祀而飘落的。清明时节,人们也忙碌着。

  游子寻春半出城。人们游春赏玩,大多数人都出了城来到西湖苏堤上。一个半字点出了出城游玩的人很多。西湖边又是多么热闹。

  后两句“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是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运用侧面描写,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江南三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写出了西湖风景的优美宜人。

有关小满的诗词 篇3

  腊日宣诏幸上苑

  朝代:唐朝|作者:武则天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赏析/鉴赏

  这首诗写腊八节百花盛开的奇景,也是一首具有特殊价值的诗歌。诏书属于应用文体,诗歌属于文学文体,武则天用诗的形式写诏书,而且写得如此形象生动,可见武则天的写诗技巧,亦可见唐代诗风之盛。诗歌已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诗的开始两句“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一写因,一写果,同时引起悬念,颇具戏剧性、情节性。武则天贵为皇帝,生活极为豪奢,忽然异想天开,在冬天里想见到百花盛开的春日景象。立意不可谓不奇,构思不可谓不奇,想象极为丰富。“春”神是虚幻之物,如今却对她宣诏,勾起了读者浓厚的兴趣。武则天想干什么,第三句“花须连夜发”回答了读者的疑问。腊八节,正是寒意极浓之时,百花一般在春天才开放。虽是违背常理的想法,但却构成了浓郁的诗情画意。诗的最后一句,是对第三句的有力补充,符合作者的身份、口吻,也切合作为诏书的写作要求。这首诗想象奇特,充满着浪漫主义情调,语言明白如话,不事雕琢,在咏腊八节的诗作中是难得的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