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2023-07-24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1

  郡中春宴,因赠诸客(节选)

  唐·白居易

  是时岁二月,玉历布春分。

  颁条示皇泽,命宴及良辰。

  冉冉趋府吏,蚩蚩聚州民。

  有如蛰虫鸟,亦应天地春。

  熏草席铺坐,藤枝酒注樽。

  中庭无平地,高下随所陈。

  蛮鼓声坎坎,巴女舞蹲蹲。

  赏析 :白居易作为郡守,在春分这一天按规矩是要宴请属下和士绅的,当时场面火爆,地上铺着熏草席供大家来坐,喝着藤枝酒,少数民族的鼓响声咚咚,少女舞姿翩翩,众人随意而坐,像复苏的蛰虫,响应着春天的生机。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2

  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节选)

  唐·元稹

  中分春一半,今日半春徂。

  老惜光阴甚,慵牵兴绪孤。

  偶成投秘简,聊得泛平湖。

  郡邑移仙界,山川展画图。

  旌旗遮屿浦,士女满闉阇。

  似木吴儿劲,如花越女姝。

  牛侬惊力直,蚕妾笑睢盱。

  赏析 :元稹笔下的“阳明洞天”,如同仙界,是世外桃源,而春分时节春祭、踏青,旌旗招展,到处是壮汉和美女。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3

  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

  唐·武元衡

  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

  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

  宾瑟常馀怨,琼枝不让春。

  更闻歌子夜,桃李艳妆新。

  赏析 :诗人虽然自嘲是“白头人”,但是通过诗中的琼枝花笑,桃李艳妆,仍然透出一种达观。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4

  行香子·腊八日与洪仲简溪行其夜雪作

  词牌名:行香子|朝代:宋朝|作者:汪莘

  野店残冬。绿酒春浓。念如今、此意谁同。溪光不尽,山翠无穷。有几枝梅,几竿竹,几株松。

  篮舆乘兴,薄暮疏钟。望孤村、斜日匆匆。夜窗雪阵,晓枕云峰。便拥渔蓑,顶渔笠,作渔翁。

  汪莘简介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5

  1.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2.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3.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4.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

  5.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6.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

  7.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8.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9.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0.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11.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12.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13.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14.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15.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16.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17.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8.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6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7

  卖花声 立春

  清:黄景仁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

  楼窗今夜且休关。

  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

  到时风雪满千山。

  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8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赏析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

  诗人创作此诗正是在中秋的夜晚,联想到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而此刻正是诗人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所以在如此佳节,又是诗人得意之时,以此背景,诗人创作了此诗。

  第一句,描述了桂花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场景,交待了诗人所处的时间是中秋之夜,奠定了全诗是充满了轻松,了联想的基调。

  第二句,诗人捡起殿前的桂花,桂花的颜色洁白而新鲜,阐述了诗人是享受中秋之夜的景色的,也表明了诗人此时在人生道路上是顺畅的。

  第三句,通过传说透露出了诗人对桂花的怜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阐述了诗人是热爱自然,怜惜自然的。

  第四句,感叹到桂花飘落是因为传说中的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通过丰富的联想,烘托出诗人是拥有包含万事万物的心境的。

  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综合此诗,神话传说中吴刚学仙有过,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其树随砍随合,所以必须不断砍伐,却始终砍不倒这棵树。但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额怅、哀绵,全诗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自在,毫无忧愁的。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读者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内容是诗人的联想,却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不禁让人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9

  偷声木兰花

  唐·徐铉

  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

  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

  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赏析:上阙写春景,天要下雨时,风吹乱了枝头花朵,举目看去,春山笼罩在烟雾之中,像蒙上了一层薄纱。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10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11

  1.《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宋朝·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2.《思佳客·癸卯除夜》宋朝·吴文英

  自唱新词送岁华。鬓丝添得老生涯。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衣懒换,酒难赊。可怜此夕看梅花。隔年昨夜青灯在,无限妆楼尽醉哗。

  3.《癸巳除夕偶成》清朝·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4.《守岁》唐朝·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5.《元日感怀》唐朝·刘禹锡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6.《客中除夕》明朝·袁凯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

  7.《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宋朝·吴文英

  翦横枝,清溪分影,翛然镜空晓。小窗春到。怜夜冷孀娥,相伴孤照。古苔泪锁霜千点,苍华人共老。料浅雪、黄昏驿路,飞香遗冻草。行云梦中认琼娘,冰肌瘦,窈窕风前纤缟。残...

  8.《除夕感怀其二》近现代·谭嗣同

  内顾何曾足肝胆,论交晚乃得髯翁。不观器识才终隐,即较文词势已雄。逃酒人随霜阵北,谈兵心逐海潮东。飞光自抚将三十,山简生来忧患中。

  9.《除夕感怀其三》近现代·谭嗣同

  年华世事两迷离,敢道中原鹿死谁。自向冰天炼奇骨,暂教佳句属通眉。无端歌哭因长夜,婪尾阴阳胜此时。有约闻鸡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

  10.《除夕感怀其四》近现代·谭嗣同

  我辈虫吟真碌碌,高歌《商颂》彼何人。十年醉梦天难醒,一寸芳心镜不尘。挥洒琴尊辞旧岁,安排险阻著孤身。乾坤剑气双龙啸,唤起幽潜共好春。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12

  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秦镜满。素娥未肯,分秋一半。

  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摩泪眼。瑶台梦回人远。

  鉴赏

  “雁边”三句,月未升之景。“飞琼”,月亮的别称。此言从天边随风隐隐约约传来远去的雁声,天上的琼楼玉宇——月亮还不知在什么地方,青天碧云却已渐渐转入昏暗。“露冷”两句,遥想爱人赏月情状。言中秋的夜晚已有凉意和寒露,所以如果伊人伏在栏干上等待月出,她洁白得似白玉般的藕臂,恐怕会被栏干上沁出的露珠冰得冷颤颤的难受。“净洗”两句,述月出。此言圆月终于从东方升了上来,顿时天空中明亮如昼。浮云似洗,如片片白玉般镶于月边。明亮的月光胜过了地上的灯光,两相掩映在花丛之中,使人分不清哪是花影,哪是月影,哪是灯影。“秦镜满”三句,既结束上片称赞月圆,又启下片之离愁意。言到了中秋节,天上的月亮最圆满,但人世间的八月十五只是秋天的一半。词人因秋已过半,人在瓜泾却仍旧未能与爱人相聚,而倍感离别之苦,所以反而怨恨起圆月不肯为离人着想也作半圆状,而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上片扣题“瓜泾度中秋夕赋”。

  “每圆处”三句是说:每月月半我们都能见到这个圆圆的满月,为什么世人都说今天中秋晚上的月亮显得更为圆满呢?本来天上月儿圆,世间人团圆都是大喜事,而如今我却是远离伊人,羁旅瓜泾,寂寞对圆月,更增添了许多烦恼,所以我对月悲歌,临风泄怨,渲泄着心中的离愁别恨。“万里”两句,词人说:普照人世的圆月呀,不知您在天上将会被多少云雾遮隔?由此想到自己羁旅他乡,也不知会遭受到别人多少欺凌?“孤兔”四句。言自己独赏明月不觉迷糊睡去。当晓风起时,才从梦中醒了过来,他擦拭着因梦而流泪的双眼,抬头望去,银河已经西斜,孤零零的圆月却仍旧清光泻地照耀一切。词人记起梦中曾与爱人相聚,但醒后才知是一场空欢喜,这种孤旅客中的凄凉景况,怎不叫人兴一大哭啊!下片忆爱人、叹离愁。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13

  《立冬》

  明?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秋风吹尽,黄叶丹枫,好一片荒凉的景象。今宵寒,点一盏禅灯,遥看半轮明月,似比昨夜更寒。立冬之时,犹是寒冷至,已到添衣时。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14

  《元日》

  唐·方干

  晨鸡两遍报更阑,刁斗无声晓漏乾。

  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

  轩车欲识人间感,献岁须来帝里看。

  才酌屠苏定年齿,坐中惟笑鬓毛斑。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15

  尾犯·甲辰中秋

  宋代:吴文英

  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江汜冷、冰绡乍洗,素娥堪,菱花再拭。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

  竹房苔径小,对日暮、数尽烟碧。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二十五、声声秋点,梦不认、屏山路窄。醉魂幽扬,满地桂阴无人惜。

  中秋节,写景,孤独

  注释

  ⑴尾犯:词牌名。《词谱》:“词见《乐章集》,‘夜雨滴空阶’词,注:正宫,‘晴烟暮暮’词,注:林钟商。”秦观词名“碧芙蓉”。双调,九十四字为正格。吴词下片第二句添一字,为九十五字变格。上片十句下片八句,各四仄韵。

  ⑵急:一本作“息”。

  ⑶汜:一本作“妃”。

  ⑷忺:一本作“欢”。

  ⑸泾:一本作“轻”。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16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王磐〔明代〕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鉴赏: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17

  《腊八》

  【唐】杜甫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

  有肴如林,有货如山。

  率土同欢,和气来臻。

  祥风协调,降祉白天。

  方隅清谧,嘉祚日廷。

  与民优游,享寿万年。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18

  腊日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19

  春半与群公同游元处士别业

  唐·岑参

  郭南处士宅,门外罗群峰。

  胜概忽相引,春华今正浓。

  山厨竹里爨,野碓藤间舂。

  对酒云数片,卷帘花万重。

  岩泉嗟到晚,州县欲归慵。

  草色带朝雨,滩声兼夜钟。

  爱兹清俗虑,何事老尘容。

  况有林下约,转怀方外踪。

  赏析:在山间竹林里做饭,所以叫“山厨”;在林中藤萝间踏碓舂米,所以叫“野碓”。看云喝酒,开门眼前野花一片;山泉呜咽,山寺钟声;晨雨过后,河水喧闹。这样宁静自然的生活使人忘却一切尘世思虑。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20

  《清明》

  杜牧〔唐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鉴赏:

  这一天正是清明节,诗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但是用来写雨,却是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种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倾盆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的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21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点评: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了这首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别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鸟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22

  《己未新岁》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饯岁愁虽剧,迎年喜亦深。

  桃符带草写,椒酒过花斟。

  车马久无迹,儿孙聊慰心。

  更欣春意早,处处有鸣禽。

  【作者小传】: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后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他是南宋的大诗人,词也很有成就。有《剑南诗稿》、《放翁词》传世。

  注释:

  桃符:

  古代一种风俗,

  农历正月初一时,

  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

  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桃符又桃木符、是春联对联的前身。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23

  《元旦试笔》

  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24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译文:

  全身衣服都沾满了血泪和尘埃,战乱结束了,但是回到故乡也还会感到悲哀。

  在风雨中,梨花落尽了,寒食节也过去了,有几家的坟上会有子孙来扫墓呢?

  注释:

  陈秀才:作者友人,其人未详。沙上:陈秀才的家乡,地址不详。

  省墓:扫墓,祭奠故去的亲人。

  血泪:极度悲痛时流出的眼泪。

  乱后:指元末战乱以后,元末有长达二十余年的农民军与政府军和地主武装之间的大混战。

  寒食:寒食节,清明前两天(一说前一天),旧习俗这天扫墓、祭祖。

  赏析:

  这首诗通过清明节没人祭扫荒坟的一个生活面,写出经过元末大战乱后,农村萧条凋敝的情景。此诗前两句写陈秀才还乡的情景,之后诗人自己也免不了悲从中来;后两句想象清明节墓地上的情景,反映了元末战乱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全诗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意境渐宽,感人至深。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两句写此时此地,写诗人送陈秀才“还乡”之景。“满衣血泪与尘埃”表现了陈秀才本人的形象,陈秀才劫后余生,还乡时的形象,很是悲哀。“乱后还乡”点题,交待了时间背景,继而引出后两句。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两句写彼时彼地,是诗人想象清明节广大农村墓地上的情景。乱后家乡,百姓家破人亡,没有后辈到尊长的墓前来祭扫家乡,已经满目荒凉。这两句反映出战乱后萧条破败的乡村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这首诗写战乱后,人生悲伤,农村荒凉之场景,感叹了元末大战“乱后”广大百姓家破人亡的惨象,诗笔由近及远,由个别及一般,意境由浅入深,由窄变阔。全诗表现了诗人同情民生疾苦的心境。诗笔由近及远,由个别及一般,意境由浅入深,由窄变阔,感人至深。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25

  春分日

  唐·徐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赏析:在经历了漫长的寒冬后,草长莺飞,春天终于来了,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春风拂面,叫人怎能不心情畅快?但是对思妇来说,美景更激起了她对远方爱人的思念。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26

  《三台·清明应制》

  万俟咏〔宋代〕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东风静、细柳垂金缕。望凤阙、非烟非雾。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饧香更、酒冷踏青路。会暗识、夭桃朱户。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清明看、汉宫传蜡炬。散翠烟、飞入槐府。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赏析:

  全词用赋的铺张扬厉之笔法极力铺叙京城清明时节的节序风光,粉饰出一片虚假的太平繁荣景象。词分上、中、下三片,上片写宫苑中的春景,由内及外;中片写郊外之游,具体描写莺歌燕舞、各色人物游冶欢乐的情形;下片写贵族宅院中的喜庆景象。

  上片写春到京城,将优美的春景,归结为“朝野多欢”、“箫鼓”盈衢的“太平气象”。“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首二句写景,收入了梨花、海棠、夜月、朝雨这一系列意象,色彩清丽,并未沾染上多少宫廷的富贵气息。“内苑春”四句写春意由皇宫内苑延向民间,渲染出一片春意融融的景象。“东风静”四句,描写东风拂柳的春日景象和皇宫楼阙的巍峨,烘托出帝王之家的祥和与高贵。东风和煦闲静,细柳静静地垂拂着金黄色的柳丝,远远望去,皇宫楼阙金碧辉煌,朦朦缥缈,却非烟非雾。“好时代”四句全是颂扬之词,粉饰出一片虚假的太平景象。

  中片写市井之繁华热闹。流莺宛转,燕子去来,近水台榭映秋千,成双游女戏斗草。卖场携酒,踏青祭扫,游人往返不绝,犹有留情于“夭桃朱户”人家者。仍归结为贵族子弟纵马豪饮的游冶逸兴。“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这二句写莺歌燕舞,既是对景物的描绘,也象征着太平盛世的祥和安宁。“近绿水”四句描写了荡秋千和斗百草两种游戏场面,姑娘们的嬉耍在无形之中为春天增添了不少美色。“饧香更”四句描写了踏青路上的热闹景象,暗示了这也正是青年男女们恋爱的季节。“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中片歇拍二句描写了富贵子弟的狂饮醉归,暗衬出一派醉生梦死的承平景象。

  下片借寒食清明习俗禁火,宫中以蜡烛分赐近臣,及弛禁开门,住宣休务等事,写皇上降恩,与百僚同乐,以此颂圣。“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这二句交待了天气和节候特征,暗示天下风调雨顺,人心舒畅。“禁火天”描写了民间“试新妆”的喜气,呈现出一派万象更新的可喜气象。“清明看”四句,描写了宫廷传蜡烛“燃薪火”的盛况,进一步渲染了万象更新的盛世气象。“敛兵卫”四句描写了节日里皇宫朝廷的安宁气象,“敛兵卫”而洞开宫廷大门,具体印证了前面的“太平”;“又还休务”则是对“朝野多欢”的一个总的收束。全词也在这样一片太平祥和的氛围中戛然而止。

  统观全篇,是一种竭力罗列铺陈的赋体写法。比之于出自真情实感的抒情词作来,其文与价值或要逊色得多,但就当时文学现象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诗词体式“应制体”来看,也还是写得比较成功的,故得到一些评词者的赞许。全词铺叙勾勒,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处处照应;语言雅洁富丽,修饰精工自然,既具音律美,又具意境美。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27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品赏析:

  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这一天,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诗人希冀借酒消愁。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28

  立冬

  (作者: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29

  腊日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2023春分小诗_关于春分的古诗词赏析 篇30

  1.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2.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3.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4.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5.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6.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7.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8.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9.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0.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