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立春古诗词

2023-07-22

2023立春古诗词 篇1

  《立春》——宋:宋庠

  曾见青旗上苑回,瑞幡仙萼翦刀催。

  朝来独曝茅檐日,且暖蓬心一寸灰。

  《次韵文潜立春日三绝句》——宋:黄庭坚

  其一

  谁怜旧日青钱选,不立春风玉笋班。

  传得黄州新句法,老夫端欲把降幡。

  其二

  江山也似随春动,花柳真成触眼新。

  清浊尽须归瓮蚁,吉凶更莫问波臣。

  其三

  眇然今日望欧梅,已发黄州首更回。

  试问淮南风月生,新年桃李为谁开。

2023立春古诗词 篇2

  《六年立春日人日作》——唐:白居易

  二日立春人七日,盘蔬饼饵逐时新。

  年方吉郑犹为少,家比刘韩未是贫。

  乡园节岁应堪重,亲故欢游莫厌频。

  试作循潮封眼想,何由得见洛阳春?

2023立春古诗词 篇3

  卖花声 立春

  清:黄景仁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

  楼窗今夜且休关。

  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

  到时风雪满千山。

  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2023立春古诗词 篇4

  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唐:宋之问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2023立春古诗词 篇5

  立春

  唐:韦庄

  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

  罽袍公子樽前觉,锦帐佳人梦里知。

  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

  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帖绣楣。

2023立春古诗词 篇6

  汉宫春·立春

  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是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2023立春古诗词 篇7

  《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

  ——唐:白居易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2023立春古诗词 篇8

  代门生作立春书门贴子诗四首

  宋:范成大

  日朋添收帙,湖山引杖藜。

  剩周花甲子,多醉玉东西。

  草木沾云露,峰峦近壁奎。

  新春行乐处,南北共花溪。

  有喜何须药,无尘即是仙。

  壶中春日月,聊数八千年。

  暖日黄金柳,光风白玉梅。

  门阑开寿域,人物满春台。

2023立春古诗词 篇9

  立春日

  宋:陆游

  日出风和宿醉醒,山家乐事满余龄。

  年丰腊雪经三白,地暖春郊已遍青。

  菜细簇花宜薄饼,酒香浮螘泻长瓶。

  湖村好景吟难尽,乞与侯家作画屏。

2023立春古诗词 篇10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

  ——唐:李适

  金舆翠辇迎嘉节,御苑仙宫待献春。

  淑气初衔梅色浅,条风半拂柳墙新。

  天杯庆寿齐南岳,圣藻光辉动北辰。

  稍觉披香歌吹近,龙骖日暮下城闉。

2023立春古诗词 篇11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2023立春古诗词 篇12

  次韵文潜立春日三绝句

  宋:黄庭坚

  谁怜旧日青钱选,不立春风玉笋班。

  传得黄州新句法,老夫端欲把降幡。

  江山也似随春动,花柳真成触眼新。

  清浊尽须归瓮蚁,吉凶更莫问波臣。

  眇然今日望欧梅,已发黄州首更回。

  试问淮南风月生,新年桃李为谁开。

2023立春古诗词 篇13

  《立春致语口号

  ——宋:陈师道

  霏微腊雪不沾尘,收拾阳和作早春。

  一坐尽倾归盛德,四时难得是佳辰。

  鬓边彩胜年年好,樽下歌声日日新。

  一笑难逢时易失,杯行到手莫辞频。

2023立春古诗词 篇14

  《立春诗》——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2023立春古诗词 篇15

  立春内出彩花应制

  唐:崔湜

  澹荡春光满晓空,逍遥御辇入离宫。

  山河眺望云天外,台榭参差烟雾中。

  庭际花飞锦绣合,枝间鸟啭管弦同。

  即此欢娱齐镐宴,唯应率舞乐薰风。

2023立春古诗词 篇16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2023立春古诗词 篇17

  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

  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

  海天杀气薄,蛮军步伍嚣。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

  围合繁钲息,禽兴大旆摇。张罗依道口,嗾犬上山腰。

  猜鹰虑奋迅,惊鹿时跼跳。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消。

  箭头馀鹄血,鞍傍见雉翘。日暮还城邑,金笳发丽谯。

2023立春古诗词 篇18

  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3.《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5.《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6.《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7.《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8.《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9.《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墳上子孙来?

  10.《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2023立春古诗词 篇19

  1.吊屈原赋(汉)贾谊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

  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竄兮,鸱枭翱翔。

  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

  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銛。

  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

  腾驾罷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

  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2.满江红·端阳前作(汉)王充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

  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子沉江,鹤驾泪,何其苦。

  3.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唐)李白

  尔从咸阳来,问我何劳苦。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沈弟欲行凝弟留,孤飞一雁秦云秋。

  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挂西城楼。

  丝桐感人弦亦绝,满堂送君皆惜别。

  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

  明日斗酒别,惆怅清路尘。

  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

  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

  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

  屈原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

  折翮翻飞随转蓬,闻弦坠虚下霜空。

  圣朝久弃青云士,他日谁怜张长公。

2023立春古诗词 篇20

  《除夕》

  年代:宋 作者: 葛起耕

  爆竹传声又岁除,流年不驻隙中驹。

  屠苏未用斟春酒,馎饦先教促晓厨。

  彩绚户庭更郁垒,欢传院落竞樗蒲。

  老来乐事关心懒,吟对梅花捻断须。

  葛起耕,字君雇,号桧庭,丹阳(今属江苏)人。与赵崇(左王右由)(君瑞,理宗宝佑四年进士)有唱酬。有《桧庭吟稿》。事见清光绪《丹阳县志》卷二。葛起耕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校以清雇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

2023立春古诗词 篇21

  1.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3.梦回山枕隐花钿。: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4.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5.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6.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7.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8.清明时节雨声哗。: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9.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杨万里《寒食上冢》

  10.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杨万里《寒食上冢》

2023立春古诗词 篇22

  《腊八》

  【唐】杜甫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

  有肴如林,有货如山。

  率土同欢,和气来臻。

  祥风协调,降祉白天。

  方隅清谧,嘉祚日廷。

  与民优游,享寿万年。

2023立春古诗词 篇23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宋代:晏几道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凤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北宋徽宗崇宁。大观间,即公元十二世纪之初的某一年的重阳节前,当时的权相蔡京派人请小晏填写新词,作为应节歌唱之用,小晏于是欣然为作此篇。

  作为重九的应节之作,小晏这首词是很特别的,他把悲秋、登高、怀人等等传统的题材和写法统统抛却,一反常情,说柳叶落实愁眉淡了,黄花开是笑靥深了,而且大肆渲染歌舞酒宴的豪华享乐气氛,简直把重阳写成了一个欢乐的节日。这一特点很值得玩味的。王灼说小晏作此词“无一语及蔡者”,意思是说作者没有借机攀附权贵,是对作者的赞赏。然而,王灼似乎看得浅了。仔细品味起来,小晏非但没有阿谀蔡京,这种一反常规的写法,未尝不是对蔡京的讽刺:“九日悲秋不到心”,别人都悲秋,那是因为很多不如意,你蔡京位极人臣,百事顺遂,悲秋怎会到你的心上:“绮罗丛里胜登临”,别人都去登高以避灾祈福,你蔡京大富大贵,哪里用的着这一套,偎红倚翠,饮酒享乐就是了!从这个角度来读这首词,不是很有意味吗?

2023立春古诗词 篇24

  《庆东原·暖日宜乘轿》

  白朴〔元代〕

  暖日宜乘轿,春风堪信马。恰寒食有二百处秋千架。对人娇杏花,扑人飞柳花,迎人笑桃花。来往画船边,招飐青旗挂。

  鉴赏:

  日暖风和,是春季晴日的基本特征。所以起首的两句,是互文见义,意谓在暖日春风之中乘轿信马都十分适宜。一句分作两句表达,是为了细细品示春天的好处,也带有轿儿马儿陆续登程,络绎不绝的意味。

  由“宜”、“堪”的无往不适,带出了下文的游赏。作者首先印象至深的是“恰寒食有二百处秋千架”。为什么要强调这许多秋千架呢,原来这与唐代传沿下的风俗有关。据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嬉笑以为宴乐。”可见秋千林立,是寒食节特有的景观。寒食节在旧历冬节后一百零五日,与清明的节气毗连,正是百花齐放的大好时光。接下三句,就用排比的句式,拈写了其中的代表——杏花、柳花与桃花。杏花妍丽雅洁,如玉容呈露,是“对人娇”;柳花飘舞轻飏,如依依随身,是“扑人飞”;桃花艳美夺目,如佳人多情,是“迎人笑”。这三句不仅刻画了春花各自的妍态,并且将原本无情的花木拟人化,从而显示了游人悦目赏心、全身心陶醉于大自然美景的情态。

  结末又用一组对仗,添出了“画船”与“青旗”的新景。前者不仅补充了“轿”、“马”之外的又一游览工具,而且隐示了郊野之中水流的存在。后者则以青旗招展表现酒店的诱惑,有花有酒,这春日的游赏就更尽兴了。全曲纯用白描,却因典型景物的选置与生动形象的表述,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深切感受到了春日郊野的勃勃生机与游人的畅乐心情。此曲又见于马致远《新水令·题西湖》套数中的第二支曲子,其全套衍出十二支曲子,由此可见这首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量。

2023立春古诗词 篇25

  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宋代:吴文英

  明月枝头香满路。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倒照秦眉天镜古。秋明白鹭双飞处。

  自摘霜葱宜荐俎。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帽堕笑凭纤手取。清歌莫送秋声去。

  “明月”三句,叙秋景。“枝头香”,指桂花。此言明月照桂树,花香飘满路。词人见了眼前之景,忽然想起:如果接连刮起几天西风,那末树上的桂子将要被风吹得满地皆是。“花如雨”,指桂花落如雨点一样,此是类比。“倒映”两句,九日即景之词。言重九夜月亮像秦镜般高悬天空,秋高气爽,水边的白鹭受到月光的惊动,双双冲霄飞去。上片即景和韵。

  “自摘”三句,述过节。言词人从自家菜园中摘来了比较干净、新鲜的青葱,适宜于作为重阳祭祀用的菜肴,装盆上供。词人说:只可惜已到了重阳节,我还没有搞到几盆应时的菊花啊!“帽堕”句,化用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意境。两句言词人九日随俗登高,被山风吹落了帽子,他就笑着请同行佳人代他正冠。他登上高处,清歌一阕,更觉得碧天高远而空旷,但他希望,歌声不要随着秋声的离去而随之消失。此祝辞也。“清歌莫送秋声去”,是词人的衷心希望,因为秋天是万物收获的佳节,所以他不希望匆匆送走“秋声”。下片词人着重阐发自己对“秋声”的感受。

2023立春古诗词 篇26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代: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话文注释:

  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节,而我只能抱膝坐在灯前,与自己的影子相伴。

  想到家中亲人今日也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会谈论着我这个离家在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