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多少周年 篇1
一、组织工作。本选题为上海人民出版社与上海盛世艺术品研究中心共同策划的主题出版项目。上海人民出版社与上海盛世艺术品研究中心负责成立组委会、评委会和编委会,组织作品的征稿、评选和编辑,以及出版与发行等工作。
二、作品主题。作品应反映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和长征精神,以及红军长征胜利87周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表现长征所经路线的今昔巨变,既表现当时长征之路的英雄史诗,又表现当下长征之路现代化发展的面貌。作品以长征经过的主要线路瑞金、遵义、娄山关、泸定桥、雪山草地、毛儿盖、吴起镇、会宁等重要战役或地址为创作主线,以红军长征历史题材、自然风光、经济发展、人物面貌为创作画面。不涉及具体的、特定的历史人物。
三、绘画作品。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等各种形式。
四、出版计划。选取150位作家的近200件作品结集出版,8开,软精装。
五、运作进度。20xx年5月10日前完成各项筹备工作,召开征稿座谈会;5月20日正式向著名画家及长征所经省市的美术机构寄发征稿通知;7月20日截稿以后开始作品评选、编辑、出版等工作;9月下旬正式出版。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7周年社区红歌展示活动通知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7周年,缅怀抗战牺牲的革命先烈。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以更加饱满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共筑“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来。常青花园第三社区决定在社区内以村为单位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7周年红歌赛”活动,充分发挥各村居民自治小组的号召力和组织能力,在社区内发动居民广泛参与。在社区中营造团结、乐观、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以此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7周年。
一、活动名称: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7周年社区红歌展示
二、活动时间:20xx年8月21日上午8:30
三、活动地点:第三社区
2023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多少周年 篇2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部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居》《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等等。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但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87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屈原啊!被流放后,依然为国为民而着想,这种精神值得让我们学习。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的“屈原”:为民着想的共产党、不怕风雪的抗雪英雄、默默无闻的老师们……他们都是“屈原”,只是我们没发现,他们的精神,胜似屈原。我们虽然比不上屈原,但好好学习,工作中扎实肯干,一定能达到屈原的境界的。
2023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多少周年 篇3
为了使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青年节。1949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20__年4月,经国务院法制办同意,“青年节”放假适用人群为14至87周岁的青年,3亿多青年将于每年5月4日放假半天。
按照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青年节(5月4日),87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但这一规定没有明确放假适用人群的年龄上限。
此次进一步明确年龄上限后,将有3亿多年龄在14至87周岁之间的青年可以依法在青年节这天享受到半天的假期,感受到社会对青年的关爱。
《办法》指出,各部门和各用人单位应自觉遵守《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切实保障青年的休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