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2023-03-01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1

  《老人星》

  赵蕃〖唐〗

  大史占南极,秋分见寿星。

  增辉延宝历,发曜起祥经。

  灼烁依狼地,昭彰近帝庭。

  高悬方杳杳,孤白乍荧荧。

  应见光新吐,休征德自形。

  既能符圣祚,从此表遐龄。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2

  《夜喜贺兰三见访》

  (唐)贾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3

  摇捱遍/采莲令

  [宋]史浩

  南邻幄丹宫,赤伏显符记。

  朱陵曜绮绣,箕翼炯、瑞光腾起。

  每岁秋分老人见,表皇家、袭庆迎祺。

  天子当膺,无疆万岁。

  北窥玄冥,魁杓拥佳气。

  长拱极、终古无移。

  论南北东西。

  相直何啻千万里。

  信难计。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4

  拥鼻

  [唐]韩偓

  拥鼻悲吟一向愁,寒更转尽未回头。

  绿屏无睡秋分簟,红叶伤心月午楼。

  却要因循添逸兴,若为趋竞怆离忧。

  殷勤凭仗官渠水,为到西溪动钓舟。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5

  再过王辂原居纳凉

  [唐]周贺

  夏天多忆此,早晚得秋分。旧月来还见,新蝉坐忽闻。

  扇风调病叶,沟水隔残云。别有微凉处,从容不似君。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6

  1.《元日》宋朝·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除夜宿石头驿》唐朝·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3.《新年作》唐朝·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4.《浣溪沙·庚申除夜》清朝·纳兰容若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谁家刻烛待春风。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风流端合倚天公。

  5.《除夜作》唐朝·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6.《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宋朝·吴文英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

  7.《守岁》宋朝·苏轼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

  8.《于西京守岁》唐朝·骆宾王

  闲居寡言宴,独坐惨风尘。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耿耿他乡夕,无由展旧亲。

  9.《江城子·迎一九六六年新年》

  革命江山风光好,红旗飘,干劲高,大地争艳,比学赶帮超。磊磊胸怀盛世界,私全抛,难不倒。万里征途奋今朝,党领导,人年少,万紫千红竟妖娆。

  10.《田家元日》唐朝·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7

  1、晴日暖,淡烟浮。——仲殊《诉衷情·寒食》

  2、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王建《寒食》

  3、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王建《寒食》

  4、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沈期《寒食》

  5、清明时节雨声哗。——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6、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温庭筠《清明日》

  7、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8、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9、已放笙歌池院静。——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10、笋柱秋千游女并。——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1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2、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仲殊《诉衷情·寒食》

  13、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14、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云表《寒食诗》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8

  1.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3.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4.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宋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5.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

  6.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宋陈与义《临江仙》

  7.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8.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有关粽子的诗句_粽子的句子_端午的诗词有关粽子的诗句_粽子的句子_端午的诗词。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9.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宋陈与义《临江仙》

  10.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1.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元夕无月》

  12.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苏轼《屈原塔》

  13.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14.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15.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宋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16.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有关粽子的诗句_粽子的句子_端午的诗词素材库。——宋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17.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18.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19.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20.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京都元夕》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9

  1.好是佳旦称觞,班衣拜舞,有鹓雏相对。后院婵娟争劝酒,端午彩丝双紧。

  2.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3.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4.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5.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6.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7.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8.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9.我游南宾春暮时,蜀船曾系挂猿枝。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

  10.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11.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12.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13.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4.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15.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

  16.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10

  《清明呈馆中诸公》

  高启〔明代〕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赏析:

  清明节,旧时风俗为人们扫基祭祖的日子,所以最易触发客居在外的游子的乡思。这首诗所抒写的心情也大抵如此,只是它表现得特别含蓄委婉、曲折隐微,在高启的律诗中又是一种格调。

  “清明无客不思家”,既曰“无客不”,自然也包括作者自己在内。不过,全诗直接抒写思家之情语,一句,其余则着力描写最物,如垂柳、杏酪、青山、芳草、落花等,可谓色彩缤纷,明丽如画,甚至有画所难到者。但这一切,似并未使作者陶醉,从而消释其思家之情,相反地,见景生情,反而更衬托、引发了他的思乡情。

  官墙外的垂柳,丝丝弄碧,新烟萦绕;人家所精心制作的杏酪,散发出阵阵的芳香。这风光节物无不在告诉作者清明节的到来,自然也会唤起他往岁在家乡与家人共度佳节的种.种回忆。这一来,客居青山环绕的京师金陵的作者,自然便思念起家乡来了。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五、六两句,意更深曲复杂。迷芳草,芳草萋萋,一片凄迷,化用《楚辞·招胞士》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婆婆。”已寓有思归之意。而作者偏又以芳草与卞侯墓并置,以落花与莫愁女映照,似更富有富贵难久恃,盛时难长留的感慨。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11

  赠峨嵋山妙道师

  近代 虚云

  七十峰高隐翠微,暗云疑雨任翻飞。

  雪消晓嶂开天色,拨尽胸中是与非。

  寒云懒鹤作生涯,为厌钟鸣鼎食家。

  自有天真无限乐,莲收菊放又梅花。

  《拨尽胸中是与非》

  赏析:颜如

  说到具有佛理禅意的诗词,最著名的莫过于六祖慧能的证道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诗情诗意与禅趣禅机本来就容易交融,特别是到我国唐宋时期,受社会诗歌繁荣风气的影响,禅僧们在开悟、示法以及一般商量问答时都常用诗偈。以王维、李白、杜甫、苏轼等为代表的诗人们也常常和僧人密切交往,开拓了诗歌艺术表现的新天地,将心中的感悟融入诗的情境之中,意蕴远超物象之外。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的一段话,用来说明禅诗的诗味十分恰当。严羽说:“论诗如论禅。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他还说:“诗者,吟咏性情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此诗作者虚云大师乃近代杰出高僧,出身福建官府人家,120岁的传奇人生,历经沧桑,老和尚曾自书一联,记述其生平,联曰: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虚云大师的诗字句浅白、对仗工整而又意蕴无穷,山峰重重如世道人心不平,疑云暗雨比比皆是。一旦冬去雪消,云开雾散之时,依然天色晴朗,胸中片尘不生。作者不贪恋人间富贵,不挂碍是非对错,只悠然赏析山中花开花谢的自然景观,好一个豁达自然的心境。

  云门禅师有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在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春花秋月、夏风冬雪本是大自然客观存在的物质之美。然而只有达到物我两忘(“若无闲事在心头”)心静如闲云懒鹤,一年四季,夏日赏荷,秋季看菊,冬寻梅花,心随物转,却又并不为物所羁绊,才能真正体味到自然与人生的意蕴之美。禅诗所表现的清新淡泊的天真情趣,是诗人面对尘世喧嚣的表达与自在生活的体验。只有淡泊,才能笑看世态炎凉;只有潇洒,才能除尽人间是非,从而达到内心的欢喜和精神上的逍遥。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12

  1.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2.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3.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4.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5.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6.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7.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8.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宋·高箸《重午怀旧》

  9.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10.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1.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12.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13.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14.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15.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16.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17.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13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邻杵夜声急,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躁。现在回想,已是无言,唯有对着明月许愿:请在每个洒满月光的夜晚多停留片刻,因为每一滴月光,都带着我的思念。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14

  九月九日眺山川,

  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

  万里同悲鸿雁天。

  作者:卢照邻(632年-695年),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译文:九月九日登高眺望山川,归心思归烟雾积聚不散。在异乡共同喝着花酒,看见鸿雁天上南来,离家万里之客一同悲伤。

  简析:与王勃诗同席而作。人意北归,鸿雁偏又南飞,不正加重人们的情感?祈福的花酒正用来浇愁。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15

  《清明日对酒》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时节,坟前扫墓,泪雨滂沱;扫墓后,坟头依旧清冷,而归家的儿女们已在灯前嬉戏。珍惜生活、珍惜时光吧,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过阴间呢?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节已至,朋友告诉我晴空下碧绿的原野尽头,是一处绝妙的游玩胜地。穿过杨柳丛,马儿一声嘶鸣,抬头望去,佳人斜倚秋千回眸一笑,灿烂明媚的春光似要将人迷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流传最广的一首清明诗。清明时节本该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诗人却独自奔波在漫长的旅途上,又遇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诗人的焦虑和惆怅。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间不用火,清明之后本应“处处有新烟”,现在却因战乱农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芜了,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凄凉。

  《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清明踏青的习俗始于唐,盛于宋。蝴蝶飞舞,桃花郁金花竞相开放,人们结伴踏青。出发时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颤颤欲滴,归来时微风穿过柳丝拂面而来。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起了忧思。路上车马嘈杂,郊外杨柳一片青翠,莺飞蝶戏。诗人坐在空荡荡的大堂里以茶代酒,回忆往昔。

  《鹊踏枝·清明》

  【五代】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红杏在二月开放,清明节是在三月份,时序在向前推移,春光逐渐消逝。“一霎”二字,透露了对幸福、欢乐消逝得快速的伤感,也是对失去的美好生活的留恋。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此词借节日的繁华来赞美西湖的美,从开始到结束都贯穿着“繁华”、“喧哗”的节日气氛,把读者也卷入这气氛之中,领受节日的欢乐,构成一幅生动壮美的游春图。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由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蓬蒿一丘,只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不仅仅是凭吊亡人,更是警醒活着的人。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根据生活的经验,清明这一天常下雨,程颢所写的清明节是一个晴朗的清明,应该是个难得的好日子,所以诗里感叹“只恐风花一片飞”吧。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16

  丙申元旦守母制因感而作

  [元] 王冕

  今日椒花颂,无能献老亲。

  自怜垂白发,不敢着乌巾。

  牢落田园兴,微茫海国春。

  话言儿女辈,清苦莫辞贫。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17

  【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18

  立春内出彩花应制

  唐:崔湜

  澹荡春光满晓空,逍遥御辇入离宫。

  山河眺望云天外,台榭参差烟雾中。

  庭际花飞锦绣合,枝间鸟啭管弦同。

  即此欢娱齐镐宴,唯应率舞乐薰风。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19

  元旦与可大江行

  丘葵

  日出潮回生紫烟,水光春色弄春妍。

  底须椒柏来为颂,且与鸥凫叙隔年。

  风动微波靴面皱,苔粘枯石佛头圆。

  老来须与溪童乐,争倚芦花学放船。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20

  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唐:宋之问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2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叶颙《已酉新正》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22

  偷声木兰花

  唐·徐铉

  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

  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

  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赏析:上阙写春景,天要下雨时,风吹乱了枝头花朵,举目看去,春山笼罩在烟雾之中,像蒙上了一层薄纱。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23

  春日田家

  清·宋琬

  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赏析:诗人夜宿田家,和山野老人聊了一些旧闻,半夜时老人喂了牛,然后喊媳妇起来:“明天是春分了,咱们山上种树去。”读这首诗,一种田园情愫油然而生。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24

  尧衢写寄元旦之作依韵和酬

  [近代] 陈三立

  牢落临溪宅,蹉跎抱古心。

  老惊残岁改,醉恋远钟沉。

  雁骛穿霄避,豺狼拥窟深。

  犹期烽燧外,钟岭引孤吟。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25

  《癸丑春分后雪》宋 苏轼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従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26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作者: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27

  《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苏轼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 篇28

  《冬景》

  宋?刘克庄

  晴窗早觉爱朝曦,竹外秋声渐作威。

  命仆安排新暖阁,呼童熨贴旧寒衣。

  叶浮嫩绿酒初熟,橙切香黄蟹正肥。

  蓉菊满园皆可羡,赏心从此莫相违。

  ?这首诗描写的是晚秋初冬景色,全诗按时间顺序,一气呵成。先写景,再叙事,最后一句抒怀,戛然而止。诗人没有因为冬天的到来而感伤,反而是一副眉飞色舞、得意享受的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