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习俗作文400字

2023-06-09

清明节习俗作文400字 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我的家乡光泽,跟全国各地一样,都有扫墓,祭祖的风俗。4月5日,我跟家人一起去给太爷爷和太奶奶扫墓。我们把墓地周围清理干净。摆好供品点上香,祭拜太爷爷太奶奶,然后烧了纸钱,就下山了。

  家乡除了扫墓祭祖外,还有吃清明果的习俗。长辈们到田里采来一种叫水曲的野菜,洗净后,把它放在钵头里打烂备用。接着把糯米打成浆,和打烂的水曲搅拌后一起放进锅里煮。要一边煮一边搅拌,直到米浆搅成绿色的团状。拿到大桌上,用手沾些油抓一小团糯米团搓成球形,再压扁,弄成像饺子皮一样大小的坯。接着放入用五花肉、香菇、萝卜干等炒制好的馅,包成花朵一样的圆形,一个带着青草香味的清明果就做好了。包好的清明果还要放在蒸笼里蒸,蒸好的清明果清香扑鼻,碧绿碧绿,晶莹透亮。看到这漂亮的清明果,还没吃就已经在咽口水了。咬一口,那个美味没法用词汇来形容。只有你亲自品尝才能体会。妈妈说:“清明果是为了纪念古代一个叫介子推的人而立的寒食节所吃的食物。”

  这就是家乡的清明节。

清明节习俗作文400字 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诗,每当读起这首诗,我就想起了老师给我们讲的“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原来是纪念晋文公的大臣介子推的,后来演变成了纪念先人和革命烈士的节日了。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一大早,我们一家人准备好纸钱、水果、馒头、酒等供品,又拿着鞭炮、铁锹、松柏树等工具先向我太祖父的墓地出发了。我们来到山上,看到了一座接着一座的坟墓,坟墓旁边长满了杂草、荆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来到了我太祖父的墓碑旁,就开始“扫墓”了。我和弟弟、大姐、二姐摆放供品,爸爸和妈妈用铁锹修缮坟墓,爷爷和奶奶种树,折叠纸钱,烧纸钱。不一会儿功夫,我们四个小孩子就摆好供品了,只见供品有高有低,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悬崖陡壁,有的像一座山。爸爸妈妈也修缮好了坟墓,爷爷奶奶也种好了松柏树,折叠好了纸钱,开始点燃了,只见那纸钱的灰烬慢悠悠的飞上了天,我们带着悲伤而沉重的心情行磕头、叩拜礼。

  接着,我们来到了竹沟烈士陵园,来到石碑前,看到了石碑上清晰地刻着一位位烈士的名字,我们看到这些烈士的名字后,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来他们的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情景,就忍不住向他们深深地鞠躬,然后又献上了一束鲜花。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大自然一派万物复苏、桃红柳绿、生机勃勃的景象,还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节也是放风筝的时候,俗话说放风筝是祛晦气的,我们学校也举办了郊游和放风筝的活动,让同学们放松心情。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习俗作文400字 篇3

  4月4日是清明节,到了那一天,心就会特别悲愁。因为这一天要给逝世的亲朋好友、革命先烈送去诚挚的祝愿。

  看望逝者时,忌嬉皮笑脸,这是对逝者的敬意。装束一定不要太过艳丽,颜色为黑色,因为这样最为尊重逝者,也可以更加体会出人们因为失去亲朋好友背痛的心情。

  清明节是中华儿女认祖归宗不忘故土的重要节日。清明节祭祖和扫墓一般都会给祖坟铲除杂草,添加新主,称为培坟;用彩纸剪成纸串,挂在坟前,插上香烛,焚烧纸钱,跪拜叩首。简单的祭祀仪式俗称“插青”或“上坟”,以此表达对祖先的追思和怀念。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全国各地的风俗不同,祭扫的日期也不同,农历清明节的时间一般在公历每年的4月4分至6日之间。

  在我的家乡,放鞭炮也是清明节时不可缺少的。这并不是过年时的喜庆声音,而是一种思念,对亲朋好友、革命先烈的思念。清明节那几天,天空总会下起毛毛雨或者是淋漓大雨,可这也无法挡住人们纪念逝世人的脚步。他们沉着脸,踏着沉重的步伐向墓地走去,小雨淅沥,这情景,正应了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一个落雨纷纷的季节,亦是心情压抑沉痛的季节。

清明节习俗作文400字 篇4

  今天是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日子。早上9点半,天仍然下着小雨,我和爷爷冒雨到香溪洞的路边给太爷,太太扫墓。我们先在兴安门坐4路公交车到香溪路口下车,然后和爷爷步行20多分钟才来到香溪路旁边的墓前。我的太爷和太太都是人民教师,生前在汉滨区教师进修学校工作,一辈子辛勤努力,培养了许许多多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我很敬重他(她)们,我要学习他(她)们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认真学好文化知识,长大以后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爷爷和我拿着扫把将坟前打扫干净,尽管天上仍然下着小雨,我和爷爷还是忙前忙后,终于将整个坟墓打扫干净。爷爷和我将准备好的花篮放在坟的两旁,又把买好的清明吊挂在坟的两边。爷爷点燃了一把香,爷爷先给太爷太太上香,我也学着爷爷的样子,把点燃的三根香插在坟前的香台上。我们又待了一会儿,才离开了坟墓。

  这是我第一次给太爷、太太清明时节上坟,回家的路上虽然雨已经慢慢停了,但我的心里还是有点悲伤。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跟前多尽孝心,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照顾好他(她)们。

清明节习俗作文400字 篇5

  4月5日这一天,就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清明节就是要祭拜去世的先辈的,表达了子孙们对先辈的尊敬与思念。

  清明节前几天要准备做清明馃的草,这种草到一定时候会开出花,花谢了以后,会结出一颗颗金黄色的小果实。据说所有植物都不能结出这样金子似的果实,唯独这种不起眼的小草能够结。清明馃就用这个做,是由于表示着富贵、吉祥与安宁。

  做清明馃的程序非常复杂,首先把采来的青草洗净,在用石灰水浸泡,不过石灰水是不能有石灰的残渣的,否则吃了会了苦。泡了一个星期后,再把它捞出。捞出时是黄色的,可是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又呈现出耀眼的碧绿色,然后又放进石墩中捣碎,如有残茎未碎,再用菜刀切碎,又混进糯米、麦大米等食物,搓成团,直到搓到青色为止。接下来再分成小块放到锅上煮,煮好了又取出来搓,搓软,晾至十二小时,干了之后,再做成小面饼,中间放上馅,做成包子状,蒸熟后,就可以了。

  清明节这一天早上先要吃清明馃,继而上坟。上坟的时候要带上肉、酒、纸钱和黄色或白色的菊花,献给先辈,在上坟的路上如果身后有杂草,就要除掉。上坟时,要让小孩先烧纸,表示让先辈先看看自己的后代,自己未来的接班人。

  清明节还要放风筝。放风筝是在晚上,要选择没有大风大雨天气好时,放飞风筝时,要在风筝后边挂小灯笼,风筝飞上高空时,看起来就像一颗颗小星星。到一定高度时,就要剪断线,任凭风筝随风飘到天涯海角,据说这样会带给自己好运。

  清明节的习俗,同样也体现出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厚久远。

清明节习俗作文400字 篇6

  今年的清明节,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以前,每逢清明节总要洒点雨儿。人们希望今年的这一天也能下点儿雨,据说这样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因为,这对于干旱少雨的北方来说,春雨实在是太珍贵了。今年虽然没有下雨,但太阳却是那么温暖,它赶走了初春的寒冷,给扫墓的人们增添了几分暖暖的春意。

  清明节是人们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日。无论是生活在本地的人们,还是在外地工作的人们,这一天都要进行扫墓活动。你看,一个小小的县城里,大街小巷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纸作。我和爷爷、爸爸、姐姐,也加入了扫墓的行列。

  清明节,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给坟上栽植松树和柏树。因为,在我们这里,松树和柏树是一年四季常青的树种。栽上它,预示着家庭和事业常青不老!我们家就在县城,我们家的祖坟就在县城边上的山上,满山遍野,现在都栽上了柏树,把原来一个个光秃秃的黄土山打扮成一片片绿色的海洋。

  扫完墓,中午吃蛇蛇又是这里人们的一个重要习俗。家家户户用白面制作成像蛇一样的面食,人人都要吃。据说,吃了蛇蛇,就不会被蛇咬了。在我们这里,蛇是财的象征。吃了蛇蛇,自然会给人们带来财运。我喜欢清明节,我更喜欢老家的清明节!

清明节习俗作文400字 篇7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重要节日之一,在这个季节里,很多人都会扫墓以及外出踏青。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明节由来是什么,下面与大家来分享清明节由来。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晋文公。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 亡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老母亲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这一天就定为清明节了,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食物,这就是寒食节来源,也就是清明节由来。

清明节习俗作文400字 篇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今天我就来给你介绍介绍吧。

  按照旧的节日习俗,清明节要扫墓来表达对已故人的尊敬与怀念。扫墓俗称上坟,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活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除了扫墓,清明节还有许多丰富有趣的习俗。由于清明节正值初春。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好时节,大家经常踏青、游玩。放风筝也是大家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里也放。有的人把风筝放上天后,剪短牵绳,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去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正是播种的好时节,我国民间经常在这一天植树。同时,清明节还有插柳的风俗。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是不是很有趣呀!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让我们走进清明,共同体验它丰富多彩的风俗吧!

清明节习俗作文400字 篇9

  又是清明节,一大早,伯父便开车来接我和爸爸去农村老有给奶奶和祖先们扫墓。一路上,春寒寥峭,车窗外下着牛毛般的细雨,大地弥漫着一层蒙蒙的雾气。远远望去,田野的油菜花金黄金黄,还不时掠过一束束桃花,但我却无心欣赏,心中飘荡的是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我们来到我们李氏家族的坟山,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先人们都在这小山坡上安静地长眠。爸爸和伯母从车上拿出一捆花花绿绿的纸花和纸钱,伯父也拿出一大捆,一大捆的炮竹,我首先来到奶奶的坟前点上了三支香,恭恭敬敬地三鞠躬,泪水也在眼框里打转;爸爸把纸花小心翼翼地挂在竹杆上,然后深深地插在坟堆上,风儿吹过纸花随风摆动,好像在为奶奶跳着一支悲伤的舞,突然伯父点燃爆竹,震耳欲聋。这声音打破山野的宁静,把我从沉思中惊醒。接着,又是一阵噼噼啦啦声,烟雾弥漫,火焰熊熊,整个坟场热闹起来了,只见每家每户都在各自的祖坟上,扎纸花,烧纸钱。他们都以这种特殊的方法寄托着对祖先的一颗感恩的心。

  扫完墓,我们踏泥泞的小路往回走,一路上,我仿佛看到了奶奶那灿烂的笑容,还抚摸着我的头,说:“我的乖孙子,只要你认真学习,锻炼好身体,我也就放心了。”奶奶哟!我的好奶奶。

清明节习俗作文400字 篇10

  昨天是清明节,天清气朗,我去外公老家扫墓。路上车多人多,都提了袋子,袋子中装了很多钱。

  外公家的墓地在一个林子里,下了车,大人们便开始劳动,外公烧香倒酒,一个衣着时尚的奶奶爬上坟头,锄着杂草,而哥哥拿着棍子和我打架。

  接着,要烧钱了。钱都是假钱,有一百万的,有一万亿的。姐姐拿着一叠钱,喊道,发工资喽,发工资喽。爸爸说,这些钱是给鬼用的,不是给人用的。我们纷纷把第一范文网钱投到火里面,烟灰卷着向上窜,外公笑着说,现在烧了这么多钱,你们二位(公公婆婆)可别争钱呀。

  森林里人多了起来,热闹起来,人头在坟头间移动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扛着一个耙子,扫着叶子,有个大妈在墓碑前倒酒,一对叔叔阿姨在一个没有墓碑的小土坟前点香。

  我爬上一个坟头,拿着一根棍子当做枪来射击。爆竹声中,浓烟腾起,嫩绿的枝叶间香灰到处流窜,人们纷纷移动。

  下午,我回到老家吗,去奶奶的坟前祭拜。

  爸爸烧的钱很少,外公烧了一大摞,面额是几百万几百亿的,而爸爸只烧了几叠,等我们仔细一看,面额居然是两块的。外公打的爆竹响了几分钟,而爸爸的爆竹几秒钟就打完了。

  姐姐和我都笑爸爸小气。爸爸辩解道:“不要讲我小气,我也给奶奶也送了一套别墅,还有洗衣机,太阳能……”

  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回了家。我觉得,清明节,真好玩。

清明节习俗作文400字 篇11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祖扫墓的传统节日,清明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我的家乡,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就是扫墓祭祖。民间还有上坟、添坟的习俗。晚辈带着烧纸,供品等,到已去世的亲人坟上,烧纸磕头。最后给坟墓上添新土,还要在坟头上压白纸条。听老人们讲这是给已去世的亲人修房屋,防备夏天,下大雨漏水。以此来表示对死去亲人的悼念。此时我想起大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正值春天,万物复苏,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除扫墓之外,还有踏青郊游的活动。这时,人们就会带着家人到野外去游玩,以此来放松放松自己因工作而紧张的情绪,还可增加家庭的和睦气氛。古代也有踏青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还是植树的好季节。因此又有插柳植树的活动。听老人们说旧时候有“清明不插柳,来年变黄狗”的谚语

  除以上的风俗以外,还有吃蛋的习俗。这就如同春节吃饺子,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一样。这些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有的已经被淘汰,有的流传至今,有的还增加的'新的内容。

  清明除这些习俗之外,还有我们小伙伴的欢乐活动,荡秋千,放风筝。玩的要数放风筝。大家在一片宽阔的空地上,跑来跑去,欢声笑语,共同把风筝送上蔚蓝的天空,大家一起放飞欢乐,放飞梦想,放飞希望……

清明节习俗作文400字 篇12

  清明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一般都在4月4号至6号这三天。每到清明,人们都会去扫墓、踏青,我们家乡也不例外。

  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清明节前夕,天空中是不是飘着小雨。小雨过后,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我们一家人座着车,去山上扫墓。一路上,成片的油菜花金光闪闪,酷暑之上涨出了嫩芽,禾苗、小草昂然挺立,梅、梨、桃花竞相开放。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四周一片绿色。

  站在山脚,一堆堆鹅卵石堆积成了石山。我们爬上崎岖不平的山路,脚下长满了野花和野草。我们找到前辈和祖先的坟墓,先开始扫墓:把土堆上的杂草锄掉,然后再向坟墓献花、挂条。等一切都打扫干净时,我们会烧一些纸币。顺此机会,我们还要磕头保佑。我们以崇敬的心情来纪念前辈和祖宗,体现了中国人尊老的精神,表达了中国人对祖宗、前辈或伟人爱戴之情。

  扫墓过后,我们还会四处拜访亲戚,欢聚一堂,大家团圆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上一顿饭,整个清明节圆美的结束。

清明节习俗作文400字 篇13

  清明节在公历04-06日,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至后10天,有些地方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蕴含着精神信仰和节俗礼仪等内涵。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敬天法祖传统文化习俗自古以来代代相传,清明扫墓祭祖习俗经历代沿袭已成为固定的礼俗主题。

  虽然清明节日的禁火与寒食习俗在宋代才揉合定型普及成为全国民间习俗,但清明节扫墓祭祖、礼敬祖先习俗早已有之。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踏青、扫墓之外,在历史发展中还吸收了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节俗传统自古持续不断,就是到了当今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墓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等,又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祖先的追念。

  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

清明节习俗作文400字 篇14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节有踏青的习俗。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说起清明,我们也会想起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习俗作文400字 篇1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对清明节的写照。清明时节上上坟,扫扫墓,祭拜已故的亲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可是,今年的清明节不知从哪儿传出了个新“习俗”。

  今天,妈妈下班回家,手里拿了好几瓶桃罐头。我很是疑问。妈妈看到我那样就知道了,将事情的原本告诉了我。我也没多想,便向美味的桃罐头发起了“进攻”。

  吃过了桃罐头,没有了美食的诱惑,我的头脑变得冷静下来。我仔细的想了想,不禁有些心痛:唉,现在的节日,早已在巧手设计师——商人的手中变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节日早已不是昔日美好的节日了,他们已成为商人们赚钱的机会了。

  现在,人们的生活都富裕了,已不在乎那10元、8元的,只为了图个吉利讨个平安而随波逐流,以至于让“久不出户”的桃罐头成了家喻户晓的“当红明星”。这不禁让我想起不久前日本海啸引发的核电站碘辐射风波,不知从哪儿吹出一股风,让盐的身价大涨,名声大亮。一时间,人们抢盐成疯,谣言四起,人心惶惶。可没过多久,谣言不就不攻自破了吗!

  在这里,我要劝告大家:不要盲目的随波逐流,让人在不经意间赚了一笔。

清明节习俗作文400字 篇1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朝诗人杜牧描写清明的名句广为传颂。

  不过今年的清明节没有下雨,虽然天气那么晴朗,但是天空却显得憔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凝重的气氛。也许是因为今天是向天国的亲人祭拜的日子吧,每逢清明,倍思先辈啊!

  往年的清明节,都是爸爸和爷爷去扫墓,而今年不同了,爸爸早早地就叫醒了我,说要带我去给祖先上坟。我带着新奇的心情,和爸爸拿起已经准备好的祭品出发了。前行的路上不断看到祭拜的场面,有人给亲人焚香跪拜,坟地周围都是烟气,平添了几分肃穆;有的默哀祈祷,盼望天国的先人一切安好。而我和爸爸来到祖先坟前,按照传统的规矩,先清扫一番,爸爸把准备好的东西摆上了,我也在不停帮忙。可是我的脑子里还是忍不住在胡思乱想:祖先在哪里?他们生活的好吗?这些问题我当然不知道答案,可我还是控制不住思绪。

  回家的小路曲折蜿蜒,一眼望去,田野中长满了金灿灿的油菜花,粉红的桃花,真美!我问爸爸,清明节是个伤心的日子,为什么会有如此美丽的景色呢?爸爸说清明节是个伤心的日子,这美丽的景色会让人忘记悲伤,会让人想起远在天国的亲人。天涯永别,愿他们在天堂幸福!

清明节习俗作文400字 篇17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都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流,又有踏青游玩的欢声笑语,是一个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按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北京人多在清明扫墓,但祭扫仪式并不在清明的当天,而是在临近清明的“单”日举行。据说,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茔。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节习俗作文400字 篇1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是一年的清明节,人们个个都带着悲伤的心情迎接这个沉重的节日。

  清明节,最重要的就是扫墓。扫墓,是活人与阴间逝去的故人鬼魂的一次对话,所以扫墓的时候,要有沉重的心情。我们先摆上一张和几把椅子,然后在上面摆上几个艾饺、艾团、和几个小菜。然后就插上香,然后就开始朝着香上拜一拜,也可以说一些祈求的话。等一切工作完后,就可以开始放鞭炮,这是一种在民俗传统当中驱走鬼和不好的东西的一种做法。在放鞭炮时,我们要躲的远远的,不然会被鞭炮伤到。最后,我们就要怀着悲伤的心情下山了。

  清明节的主食是艾饺和艾团,这个面皮是用绿绿的艾草和面团和在一起,也就变成了绿色了。然后就开始制作艾饺和艾团了。艾团是甜甜的芝麻馅的,则艾饺就是咸菜馅的了。虽然艾饺和艾团的制作相似,但是成形时艾团是椭圆的,而艾饺是半圆的。做好以后,在蒸笼里面一蒸,就可以吃了。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清明节的习俗,有独特的特点,虽然这是一个沉重的节日,但也是令我们喜爱,也让我们知道了,清明节要祭拜祖先。

清明节习俗作文400字 篇19

  北京的清明节民俗事象丰富。老北京清明节时的一个习俗是在这一天要去城隍庙烧香、叩拜、求签、还愿。在明清民国时老北京有七八座城隍庙,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爷”,是那时百姓信奉灶王爷、财神爷外最信奉的神佛。城隍庙在每年的清明节开放时,人们纷纷前往求愿,为天旱求雨(多雨时求晴),出门求平安、有病求康复,为死者祈祷冥福等诸事焚香拜神。在民国初时还有“城隍爷”出巡之举,人们用八抬大轿抬着用藤制的“城隍爷”在城内巡走,各种香会相随,分别在“城隍爷”后赛演秧歌、高跷、五虎棍等,边走边演,所经街市观者如潮。

  北京清明节时的另一个习俗就是赏花踏青。老北京时人们纷纷前往颐和园、潭柘寺、大觉寺去观赏难得一见的几棵明清时栽种的玉兰古树,早开的玉兰花洁白如玉、清香四溢地挂满枝头,花香扑鼻,给游人莫大的享乐。

  放风筝也是北京的清明节习俗,这项活动深受广大百姓喜爱。近年来,北京清明诗会越办越好,各大公园也推出了以清明为主题的游园活动,使人们在传统节日里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在移风易俗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清明节习俗作文400字 篇20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那天作文:关于清明节的作文)要去祭奠祖先节日,也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春季仪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提起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但在起初,清明并不具有这种意味,而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

  这一天,天气很好,田里到处都是农民身影。春天的时候,天气有时下雨有时晴朗,天气很难预料,刚刚还是晴天,一会儿就下起了雨来。

  我们绍兴人过清明节也有与其他地方不同的过法。每到清明,奶奶就会做很多艾饺,里面全是糖水,使人垂涎欲滴,每次吃艾饺我都抢在第一个,也一连那好几个生怕有人来抢。我们有时做的很考究,不仅吃起来让人赞不绝口,连看上去都十分漂亮,绿色的外衣,形状美观。

  清明的时候还要上坟,也就是要去看望一下死去的亲人。上坟的时候,我们会带很多水果,和一些食物,还要为祖先烧香。比如说"上坟鹅"。"上坟鹅"因为饲养精,饲养时间短,又是春季,所以它的肉又嫩又肥,实在是上品。不过绍兴农家上坟用鹅,倒不是单单为了它的味道,而是另有寄托。在我们绍兴土话中"鹅"谐音"我",列祖列宗、已故的亲人看到之后不是很高兴吗?

  这就是清明节,这就是绍兴人的清明节。

清明节习俗作文400字 篇21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历史悠久,源于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春秋二祭,古已有之,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清明节气是上古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廿四个特定节令之一,处在生气旺盛的时节,也是阴气衰退的时节。清明时节,吐故纳新、生气始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清明节将节气与民俗融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

  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经历史发展演变,清明节吸收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习俗作文400字 篇22

  又是一年清明到。明天周六,我们准备去做清明。每年清明,我们都是步行去祭祖。大概要走8里田间小路,才把几处祖坟跑过来。到处都是花的世界,油菜花金黄一片,高过人头。路窄处不得不沾花惹草。

  回家的路上,看到路旁的马兰头就忍不住摘一把。家乡有句俗语:清明前,马兰甜;清明后,马兰臭。马兰的吃法我知道的有这几种:

  1、炒马兰头

  把摘回来的鲜马兰洗净,放在开水中焯一下,控干水,再像炒白菜用油盐那样炒熟。

  2、做马兰粑

  先炒好马兰头备用,再炒干米粉(面粉不必炒),把马兰头倒入米粉中搅拌,太干再加些开水(面粉加冷水)搅拌,揉成面团。做成粑。将锅烧红,放油,烧5成热,把粑放入锅中煎至两面有点黄,再向锅中倒点水,盖上锅盖,烹5至8分钟就OK了。

  3、晒干马兰头

  把摘回来的鲜马兰洗净,放在开水中焯一下,控干水,放在阳光下晒干。吃时放在水中泡软,和肉放在一起烧,很香啰。

清明节习俗作文400字 篇2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从何时起,清明节已经离我们与我们越来越近了。清明节又俗称踏青节,在清明节那一天,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亲人。也可以出外踏青游玩。并举办一系列体育活动。

  我的家乡是潜江,在清明节那天,街道上没有多少人,在某些地方可以看见,门前有摆放白色以及其他颜色的花圈以表示对死者的纪念,在一些大树下也可以看见已经燃放了的香。

  清明这一天,我早早的起了床,跟着爸爸妈妈来到了墓园。我怀着一颗对姥爷无比思念的心,走到了存放姥爷骨灰盒的柜子前,慢慢打开柜子,一张黑白照片印入眼帘。照片上的姥爷安详的笑着,仿佛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他似乎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我的心猛然一紧。沉默了一会儿。我轻声的对着姥爷的相片说:“姥爷,请您保佑我们全家健康平安,保佑我考上名牌大学。”说完我跪了下去,对姥爷的相片磕了三个响头。爸爸妈妈给姥爷请过安之后,就和我来到了烧纸钱的地方。我拿起一大把纸钱默默地往火堆里丢去,漫天都是飞舞的纸絮,落在我的头上,衣服上,前方滚滚而来的热浪也让人受不了,可我还是坚持把纸钱烧完,好让姥爷在地下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烧完纸钱,爸爸妈妈便拿出鞭炮开始燃放,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和妈妈走出了墓园迷途中还看到几个人在自己的亲人的坟前上坟。

  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它用扫墓,烧钱等一些活动表达了对亲人对祖先的一种深深的怀念。

清明节习俗作文400字 篇24

  除病消灾、祈福带来好运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

  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这个习俗在《红楼梦》中就有:当风筝放飞升高后就有意把引线剪断,让风筝远远飘去,据说它可以带走晦气、烦恼、苦闷、忧患与病痛。

清明节习俗作文400字 篇25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有专家认为,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清明插柳戴柳另一种说法是驱鬼辟邪。我国北方一些地方将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合称为"三大鬼节"。因受佛教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的影响,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清明节习俗作文400字 篇26

  不知从何时起,清明节已经离我们与我们越来越近了。清明节又俗称踏青节,在清明节那一天,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亲人。也可以出外踏青游玩。并举办一系列体育活动。

  我的家乡是潜江,在清明节那天,街道上没有多少人,在某些地方可以看见,门前有摆放白色以及其他颜色的花圈以表示对死者的纪念,在一些大树下也可以看见已经燃放了的香。

  清明这一天,我早早的起了床,跟着爸爸妈妈来到了墓园。我怀着一颗对姥爷无比思念的心,走到了存放姥爷骨灰盒的柜子前,慢慢打开柜子,一张黑白照片印入眼帘。照片上的姥爷安详的笑着,仿佛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他似乎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我的心猛然一紧。沉默了一会儿。我轻声的对着姥爷的相片说:“姥爷,请您保佑我们全家健康平安,保佑我考上大学。”说完我跪了下去,对姥爷的相片磕了三个响头。爸爸妈妈给姥爷请过安之后,就和我来到了烧纸钱的地方。我拿起一大把纸钱默默地往火堆里丢去,漫天都是飞舞的纸絮,落在我的头上,衣服上,前方滚滚而来的热浪也让人受不了,可我还是坚持把纸钱烧完,好让姥爷在地下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烧完纸钱,爸爸妈妈便拿出鞭炮开始燃放,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和妈妈走出了墓园迷途中还看到几个人在自己的亲人的坟前上坟。

  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它用扫墓,烧钱等一些活动表达了对亲人对祖先的一种深深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