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气的黑板报资料

2023-05-27

关于清明节气的黑板报资料 篇1

  每逢清明,父母都会起早,烧锅做饭,蒸上几碗鱼肉,然后带上我,去给地下的亲人扫墓。爷爷的坟很近,就在村外,到墓前,父亲会用上镰刀,细细的将坟墓上的草除去,传说那是亲人的头发,要轻轻“梳理”“剪去”,可马虎不得。除完草,母亲摆上鱼肉,烧上几柱香,放上几串鞭炮,“啪啪”声传得很远,似乎在提醒爷爷,儿孙来看你。给爷爷扫完墓,其它亲人按照亲疏,依秩序祭拜,不能有所遗漏,在农村的习俗,遗漏代表着不孝顺,谁也不敢担当这样的罪名。到中午,我祭完回家时,青山中,已是白幡点点,在风中飘扬。

  下午,做清明果是一样盛事。母亲拿出前几日采摘来的的清明草,在水中煮熟煮透,和上米粉,加入以萝卜为主,虾仁、猪肉为辅的馅,捏成花状,很是精致。每当此时,我也会卷起袖子,上阵捏果,虽然不成样子,但蒸熟后吃起自己做的清明果,味道更觉鲜美。

  这清明果啊,也算是为这哀伤的清明节,增添一点生气。

关于清明节气的黑板报资料 篇2

  我的姥爷己经去世三个年头了,每年的清明节我都要和妈妈一起为他烧上一炷香,来表达我们对他的思念,姥爷,你在哪里?你可听到孙女心的呼唤?

  姥爷是一位普通的工人,天天诚恳的在工作岗位上工作,姥爷很老实,对人真诚,和姥爷一起工作的姥爷奶奶们都非常喜欢他。

  今天,又是一年清明节,天上下着细雨,我们买好了香,蜡,纸。准备给姥爷烧,我把一叠一叠的香纸放进火堆里,让纸燃烧着,我仿佛看到了姥爷,背着书包,接我回家的样子,他的脚一拐一拐的,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却永远也走不出我们家人对他的想念……

  姥爷,你在天堂还好吗?快来领钱吧,拿这些钱去买好吃的,舒舒服服地过日子吧!

  姥爷,我想你了!

关于清明节气的黑板报资料 篇3

  仲暮交合景,即将又清明,清明既是时令节气,又是我国传统春祭节日,在清明节期间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我国重要的祭祖文化的呈现。

  清明节的起源要追溯到春秋时期,而且跟的春秋霸主晋文公有关。相传春秋时,晋献公宠爱的妃子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于是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尽。申生之弟重耳,也就是日后的晋文公,为了躲避祸害,流浪国外。

  在重耳流浪期间,一路坎坷受尽屈辱,这种情况下跟随他的臣子陆陆续续弃他而去,仅剩下几个忠心耿耿的人愿意继续陪着重耳流浪,其中便有介子推。有一次,重耳在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

  十九年后,重耳重新回到晋继任国君。即位后,当然要封赏当时跟随他流浪的臣子,然而晋文公却忘了为他割肉充饥的介子推,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晋文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后追悔莫及,于是他派人四处寻找介子推。得知介子推隐居绵山,晋文公命人搜山寻人无果,最后火烧绵山想把介子推逼出来,但这恰恰害死了介子推。事后,晋文公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颗老枯树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登山去祭奠介子推,却发现去年烧死的柳树竟然奇迹般地复活了,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清明插柳也就成了一种习俗,以柳为留。

  至今,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演变,清明节在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但扫墓祭祖这一基本主题千年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