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高三作文1500字 篇1
春天又是新的开始,万物皆生,空气中弥漫着夏的气息。清明节年复一年,寄予了人们对老一辈人的无限哀思和祝福,也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每逢这个时节,游子们都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家人的思念,有何尝不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哥哥们也千里迢迢回到家来,为祖先献上一份诚心。而我们的清明节也如往年一样是一个登山之旅。
早上,爸爸妈妈,伯伯们早已准备好的大包小包的祭祀品和干粮放满了一车。几辆车开上了咱的老家——宝石,那里可是一个有山有水、风光秀丽的好地方,那里大石头广布,虽然也很普通,但身临其境,你便快乐似神仙呀!一路上,爸爸跟我们说;“以前这里一个寨子的人亲如一家,几户人一个厅吃饭,一起生活,一起劳作,后来才盖了现在还算完整的小瓦房,大家富裕点了,才搬出去的,我们可是在这土生土长的啊!”我想爸爸、伯伯他们更能感慨这种“物是人非”的心境吧!
回到了老家,看到了那件旧瓦房,看到了那棵小时记忆中的小杨桃树现在变得魁梧了。等到大人们忙好分祭祀品,安排了几个人一个地方,咱们便兴致勃勃的拎了几袋东西,还扛了一个大锄头,跟着伯伯一起。说我们那时还真聪明,“我记得路,小的们跟我走,走嘞!没错,这条路走。”走了大半天,哥哥在后头喊到;“一群小家伙,你们往哪里走?”“天啊,走错了,谁也不怪,就怪那几个石头长的一个样,真是唬弄人!”前面一段路还是田间小路,后面到了爬山环节,可让人胆战又心惊,根本无路可走,只能用工具开辟道路,哪里都是滑溜溜的,稍不走稳,就一屁股坐着,来个溜滑板!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一番番曲折终于上到了,找着了墓地,上到气喘吁吁,还有一些心有余悸!弄得一身狼狈,我想,祖辈们看到我们这么有诚意一定很高兴吧,接着休息一会儿,我们不堪重负,便也学着大人们兴高采烈的把那些长得密密麻麻的野草来个一扫而光,虽然很吃力,但看着大伙们一起也来劲儿,大家分工合作,你割,我锄,他拔,这样也就加快了速度,一下子,就敞亮多了。墓碑有的也很旧,只是一些黑石头围成的,大伯说;“这已经有200多年了,相隔几十代,是清朝时的祖先。”哇!好遥远哦!可见一切事物都随岁月的变迁而变化着。还有那,那是爷爷奶奶的墓地,妈妈和伯母们又在一起诉说着爷爷奶奶生前的陈事,也许那就是情感的交接,他们的思想品质都在世代相传,那又是一种多么伟大的传承精神。他们同样是一个父亲母亲,而最后他们永远也不忘留下给儿孙们一个坚定的信念和一个优良的品行。听着听着,好像看到了未曾谋面的慈祥的爷爷奶奶,他们欣慰地笑着,他们看到我们今天幸福生活而笑,看到我们健康快乐而笑。
接着就开始祭拜,摆满了三牲、水果、粄食、茶酒等,然后点燃香火,没人手拿三支香一齐跪拜。此时,一切都好像变得庄严起来,我心中怀着深深地祝福和敬意敬上了三鞠躬,同样我也热切的祈求老祖辈们保佑我们每一个人都健康快乐的生活。然后是烧纸钱,我们不胜其烦,小家伙们都可喜欢这个了,每个人手上都能分到阴币,放进火堆里,燃起了炎炎的烈火,随着丛丛山风,灰烬也飘扬于空中,越飞越高,也许他会把我们心中一切的祝福和哀思都捎给祖辈们。
最后,我们拖着疲惫的身心迎着山中悦耳的鸟鸣,带着暖暖的心意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清明节的高三作文1500字 篇2
雨从上至下淋透了全身。我坐在长椅上仰头望人生。每到清明时节,我总会推脱,在我眼里与我毫不相干的“扫墓”。总是看他们的身影在荒山上进进出出,我在可惜着这大好河山废于“迷信”。
雨停了,我仍然站在树下,满目苍翠,晶莹透亮。在我发愕时,一阵阵烟从上至下绕到我的眼前,我差点脱口而出地想阻止她烧下去,泪珠不停地掉落,她在哭。像哭神仙对她不公,像哭世界的残酷,火离她很近,她就这样让熊熊大火燃烧于她的脚旁。她不退缩,我哑语了。看着烟从我身边绕来绕去,天灰蒙蒙的,似一口锅,煮着我们这些毫无能力的蚂蚁。我站在那儿,看她的嘴哭叫出一阵阵哀嚎。
她似喃喃自语般,不停地说着:“爸爸,我来给您烧纸了。”
“您最近可好,我们都还好,不用担心,不会您又有什么办法呢。”
“我会做到您的要求的,就算他们如何赶我也赶不走的。”
“我会照顾好他们的,照顾好他们的,照顾好他们的……”
她渐渐又开始哭了,那样的哭话,不是做作,不是掩饰,是发自内心的哭泣。
几时忘了脱下衣裳去用真心面对世界,那颗颗珠子打醒了我,打掉了心上的虫子,它们落荒而逃。在这清明时节雨纷纷,火像燃烧我一般地永不灭,眼瞳开始发热,我静静地思索这泪中的真与伪。
她不哭了,看着烟绕向远方,绕向那未来。她出神地望,仿佛看见了旁人看不到的东西。她笑了,那样地纯粹,她只是笑,发了疯地笑,似是给上帝的嘲讽,又似乎是一种解脱。
汽车仍以快速的方式奔驰,蓝天仍那么灰。外面还在吵,还在闹,人们仍穿着礼服跳着华尔兹,五彩缤纷的世界太复杂。在那一刻,我拥有了自己的颜色,绿的,不顾尘外硝烟战火,只愿一人勃勃生机。
清明,一个千千万万学子惦记的词!一把黑暗中的火,无边无际地烧乱了整个中原,火下的面容,是最纯真的,如那年时的小孩。当时的棒棒糖,散了一地的泪,永不变的誓言。他们都没变,只是在黑暗冷时加了一层外套,这外套亦或使他们成功,亦或使他们疲倦。但在每年的清明节,他们脱下了外套,在炉火边高声歌唱。一夜,他们迷茫的眸子不再有,他们聆听着死神的脚步,镇定自如却又生机盎然。
纸仍在烧,她仍在呆呆地望着远处的烟火,烟火从四面八方飘来,焚烧的味道只有她一人默默地承受。在这里,四处是烟火的地方,她似乎察觉到了这个世界的温暖,那对眼眸中充满希望。
自然,国家,道德,她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爱国家,说堂而皇之的话,她只能,在锅上一边掉泪一边奔跑。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在那个水生火热的时代,在那不平静战火纷飞的时代,在那纸上繁杂的时代,她忘不了生活的艰辛,更忘不了她亲人走时的期望。
这就是信念。你可以什么都不信,弃仁道于千里之外,但你做不到,不去给你的亲人祭奠。
四月四日,他们脱下厚重的衣服,在墓旁,跳着火的欢歌。他们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
我等不下去了,跑向荒山,满世界找他们的身影。
我问自己:“你干什么。”
“铭记祖先”。
春风吹来,生机盎然,别忘了,是谁给你的生活!
清明节的高三作文1500字 篇3
清明时节到了,我坐着汽车跟随我的父母和姐姐一路巅簸来了姥姥的那个“家”。那里长着茂盛的树,每逢春季,那树发出嫩绿的新芽,花朵也争相吐出泌人芬芳。或许,姥姥在那里生活的很增补吧!
清风从我的身边微微吹过,我却感到内心一阵凉意,泪眼朦胧间,我仿佛又依稀回到了从前,那个天真烂漫、爱意浓浓的童年时代。
“姥姥来我们家了,姐姐你快出来”我看到妈妈提着姥姥的行李来到院子,就欣喜若狂的跑到正在家中写作业的姐姐面前大声呼喊,奶娘产我应该先去迎接,她随后就到。姐姐和我一们都很喜欢姥姥,尽管她学习繁忙或心情不好上,也依旧在姥姥面前保持微笑。不不不,应该是我像姐姐,但是,姐姐这一尊老爱幼的特点,我却只能反其道而行之。姥姥看到我们蹦蹦跳跳的跑出来,便很幽默的说:“哎,我可是没有买好吃的。”姐姐就笑了,她说:“哎,既然如此,姥姥岂不是说我们只是为了吃的而来?非也,我们是为了您而来。”姥姥和妈妈都笑了,抚摸着我们的头,这时,我似乎觉得姥姥的眼睛会说话。
我和姐姐都是姥姥带大的,因为妈妈和爸爸大多数的时间在忙农活,所以有时想撒娇时,都会不由自主的去找姥姥,在姥姥的怀中,我们似乎都觉得不委屈了。总之,在姥姥的怀中,我们只能感到温暖,像婴儿在母亲的怀中一样。
我看到院子里的杏子熟了,我嚷嚷着要吃,但姐姐和爸妈都不在家,只有姥姥屋里绣花鞋垫,(她知道我们爱穿她做的一切衣物,就算是一双鞋垫。所以她就算戴着老花镜也要给我们做,她的针线活从来都是井井有条的。)我跑进屋,对姥姥说我要吃杏子,姥姥有些为难,但还是答应了。她踩着凳子摇摇晃晃的扶着树干摘杏子,我在地下接杏子,忽然,我注意到姥姥的脚很小,我便带着一丝好奇,终于我禁不住喊出了一句话——小脚姥姥。
但是,在我喊出这句话后,我就后悔了,我明显的看到姥姥脸颊上有亮晶晶的液体划过。她轻轻的下来一步一步的走回了家,我望着姥姥远去的背影,我意识到我错了,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旧社会给她带来的痛苦。我去找姥姥,她却依旧将我搂在怀里,给我吃家人给她买的好吃的,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日子就这样慢慢的过去了,姥姥也到了年迈老稀之年,而我也在姥姥与家人们的呵护下渐渐长大了。清晨的阳光照射在身上很暖和,我们一家人吃了早饭后便各自忙活了,姥姥很反常的叫我们坐下,听她讲话。
姥姥从奶奶家回来之后,就说自己累了想躺一会,接着她躺在床上盖好被子,对我和姐姐说:“好好学习,将来好孝敬你们的父母。”我和姐姐很爽快的答应了。
她睡了,睡得很安详,平静,仿佛听不到世间的喧闹,就那样睡着了,再也没醒过来陪我们玩耍,照顾我们,安慰我们。天下起了雨,很大很大,仿佛也在哭泣,而我却希望它不要太吵,把我睡着的姥姥吵起来。我觉得姥姥是太累了,她抚养了几代人,现在也该去找早逝的姥爷了!
清明节的高三作文1500字 篇4
阳春三月里,大地上的野草蓄积了一个冬季的力量,在三月柔柔的春风里,轻轻地舞蹈着。山中的布谷鸟儿欢聚在一起,一声阴,一声阳,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充满思念的清明节即将到来。在布谷鸟儿的声声呼唤声里,我寻根之情、怀念亲人之情交织着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我的老家座落在大巴山深处的一个偏远乡村,那个村子里有我的根。我一颗虔诚的心,早已萦绕在那座给我了灵魂的老屋,孤独的木墙青瓦的老屋在风中显得有些无奈。老屋后那山坡上的墓碑和祖坟,无时不让外出的游子在传统的节日里倍加思念。小时候,隔壁八十多岁的刘大爷告诉我,在清明节这天,已逝先人的灵魂会在墓门前等候着子孙们到坟墓前上坟烧香,如果自己子孙没有来上香,这些灵魂就会暗然神伤地离去时,或许会喃喃自语:唉,我的后人没有了。刘大爷的话说得有点玄外,但说得没有错,前传后教的乡间世俗,恐怕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缘由吧。
在清明节前几天,村里的大人们就开始了筹划清明的民俗仪式。长辈们在相互的唠叨中忙这忙那。那一阵阵匆忙的脚步写满了对祖先的思念,长辈们的一切活动都在潜移默化着后生们。祭奠先人用的纸钱是到乡场上买的有黄色的毛边纸,再由长辈们在黄色的毛边纸上打印上一些小孔,说这是给先人们用的钱。如今村里的人在清明节祭奠祖先再也不用这些比较粗糙的黄色毛边纸,而是到市场上买现成的冥币。既不费事还十分美观,这也让长眠于地的祖先们好好享受一下潮流与时尚。“祖先们都在天上念叨了,该去添添土、祭祭坟了。”一天夜里,春雨拍打芭蕉叶的声音惊醒了梦中的长辈们,第二天长辈们赶紧把柳枝悄悄插于屋檐和门窗上的,清明粽、清明粑等祭品是悄悄被搬上供桌的……
清明节这天,一场不大不小的春雨总会湿润着大地,这真是应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句吧,给人无限的伤感。绵绵的细雨打在坚硬的青石板上,无声无息,情思不断,“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境竟然跃然于乡村院落。长辈们一手提着装满了酒、肉、香火与纸钱等祭品的小竹篮,一手牵拉着后生的小手,行进在乡村纤细的山路上,去向祖先们表达一年一度的思念。乡村里的清明祭品远没有城里人的雅致,时尚的鲜花对于乡里人来说是难得的奢侈之品,不过乡里人也时兴采摘山中的野花摆放在先人的坟墓前。坟墓上的乱草被后生们打理得十分干净,大人们带领后生娃儿们给坟墓培上几把新土,摆下几杯冷酒,点上几支香烛,烧上一把纸钱,风雨愁人,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清风徐来,仙逝的亲人们的面庞在缭绕的青烟中渐渐清晰起来……也许仙逝的祖辈们不再有痛苦与绝望,不再理会今生的尘埃是非。仙逝的祖辈们可以得到永远的安息,得到生命的另一种升华。面对墓碑,面对墓碑上的文字,活着的人们会感悟到的是一种缅怀与继承的重负,感悟到的是生命的短暂和做人的尊严与诚信。
此时此刻,乡村大地上有一种无形的默契,此起彼伏的爆竹声音,使沉寂了许久的墓场像过年一样,热闹起来了。乡野里的油菜花正盛开着,缕缕清风,带着春天的气息,裹着油菜花的芳香,让人们一次次深深地呼吸着,这份清明的春意便浸入身体,溶进血液,荡涤全身。中午时分,乡村里清明粑的香气飘在风里,那独一无二的清香,吃起来是情短丝长,把一腔女儿心,男儿情牵牵扯扯到永远。
清明节的高三作文1500字 篇5
白雾环绕,明月之下,我与你静静对视。什么时候……才能再次与你手牵手,面对面?已故的人啊!你去的地方,太远,太远,远到我难以寻找,难以到达。阴阳两隔,即使与你面对,我却什么也看不见,触不到。
“咚——咚——咚——咚——”铜钟敲响,回音久荡,月色妖红,慢慢滴落的神之泪,如血、如毒。在月光下闪烁着红色的光芒。似乎在预示着什么。今年的清明,是否又会是一个不眠之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何为清明?清明,怀念、祭拜已故的亲人的日子。这段日子中,人们都会忙碌着去上香拜坟。而且,在这段日子中,人们都只会吃寒食,并不会开火烧饭的。
伴伴随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我缓缓睁开双眼。慢慢起身,打开小窗。外面的空气中,弥漫着不浓不淡的悲伤。清明,又一个清明已经降临了。
打开房间的门,我就听见了外婆心急的脚步声,看见了外婆忙碌的身影。今天,我们就要去看外公了。心里莫名的溢出几丝悲凉。是啊,就要去看外公了呢!不知他现在在那边过得好么?
说实话,我对外公是几乎连一点记忆都没有的。因为在外公去的时候,我还只是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婴儿。至于关于外公的事情,我都是在懂事之后从大人们那儿听来的。记得,照片上的外公,瘦瘦的,肤色略微有些偏黑,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的,而又充实的笑。像饱经风霜后获得成功的人儿一般。在他的臂弯间,抱着小时候调皮的我。外公,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称呼。
下午,当太阳不那么烈了,我与外婆他们便踏上了去看外公的路。来看外公的人不多不少,反正该来看的都齐了。我们带去了白酒、腊肉、鱼、猪脚。当然,纸钱是少不了的啦!一路颠簸,我们很快便到了外公下葬的地方。一路走来,遍地长满了绿叶白花。很是适合今天的气氛。上完香,倒完酒,备上供品,最后再将之前少了送去。一个并不繁琐、复杂的拜祖祭祀便完成了。外公墓的附近长了一簇红花。我认得,那是一种名叫曼珠沙华的花儿。曼珠沙华,又称彼岸花,传说中的引魂之花,冥界的花。相传此花只开于黄泉,是黄泉路上的风景。曼珠沙华的美,是代表着妖异、灾难、死亡与分离的不祥之美。妖异浓艳得近于红黑色的花朵,触目惊心的赤红,如火、如血。像恶魔的温柔一般,诡异无比。
这种花,居然会长在外公墓的附近,着实是一处风景。我还听说过,曼珠沙华,花开一千年,花落一千年;叶生一千年,叶败一千年。有花无叶,有叶无花,花与叶永生不得相见。而且,它还能唤醒死去的人前生的记忆。我想,外公是记得我们的。而且,我却感觉得到,外公离我们不远,他似乎近在咫尺。
最后,我在外公墓前祝愿外公在那边平平安安,不受痛苦。然后不舍地、留恋地离去。下一个清明,我们还会再见的,对吧?
回家路上,我我的心情很是不好,犹如在风中乱舞的紫色风信子一样——悲伤。但我表面却安静得可怕,仿佛一个死人一般。心里话,清明实在不太适合我过呢!我年龄要是再小一点,指不定会哭成什么样子了。
不过,清明着实是个好节日。他让我们记得我们的亲人。就算阴阳相隔,但我们的亲情却永生不断,我们的血缘永生不断。
外公,您听得见吗?我们都很想,很想你……
清明节的高三作文1500字 篇6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今年清明节放假三天,老爸、老妈悄悄告诉我,我们张家三代人准备一起回趟老家祭拜祖先。因脑血栓后遗症,爷爷的腿脚不灵活,一直行动不便,近二十年都没有回过老家,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爷爷时,爷爷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你长大了,真的懂事啦!俗话说的好,叶落归根,让我们一起回老家看望一下祖先吧。”
我的老家在河南鄢陵县柏梁镇康王庙村。素有“中国花木第一县”的鄢陵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远古时期就有许多部落在此繁衍生息,周武王分封天下,称为“鄢国”;东汉“郡县制”设“鄢陵县”,是郑伯克段于鄢、晋楚鄢陵之战、唐雎不辱使命、李白访道安陵(古鄢陵)、曹操屯田等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花卉园艺业誉满华夏,素有“花都”、“花县”之美称,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的盛誉。
这天上午,我们张家三代九口人驱车一个半小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鄢陵县柏梁镇。回村的乡间小路,崎岖而又坑洼不平,小汽车走起来比较颠簸。因此,我和爸爸、爷爷下了车,步行走在乡村的土路上,因为刚刚下过雨,空气中弥漫着清新怡人的花木味道,太阳把温暖的阳光洒向成片的苗圃,人工培育的小树苗吸取阳光变得充满活力,躺在地上的鲜花津津有味地听着小鸟唱歌。这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优美的画卷,随风飘洒的细雨中,一位骑马赶路的清贫诗人,俯身向着一个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鞭子,一手指着杏花林深处的一间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忽然一阵风拂过,把我的脸颊吹的生凉,路边的杨树抖动起来,婆婆娑娑,哗哗作响,宛如惊涛拍岸。
到了村口,两头肚儿溜圆的黄牛,甩打着尾巴,伸长脖子,嘴里磨动着,闲闲散散的显得心满意足;几只小狗不是趴在门口睡觉,就是趴在墙根晒暖。爷爷十几年没有回来了,这里变化很大,他也不认得家在哪里了,忙向路人打听。村里的一位叔叔热情地回答,还自告奋勇作了我们的向导,带领我们找到了祖屋。此时我想起了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这里,我看到了“满街杨柳绿似烟,画出清明三月天”的景象,也切实感受到了朴实温馨的乡情,品味到了亲切和睦的田园风味,已近正午时分,春风和煦,桃花红,杏花白。遥望天际,我看见一片云彩,似人,似景,似情。很远而又很近,模糊而又清晰,我看着他们,他们也看着我。我知道不用说什么,它们也明白我的心事。而此时我的思念就像一缕轻烟,在家乡的上空百转千回,久久不肯散去。
我们在家族的陵园中拜祭过先祖后,就去了鄢陵县城,我们看到县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绿树成荫。爷爷语重心长地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家乡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里乡亲的日子也过得殷实了。中国这艘巨轮正义无返顾,乘风破浪,驶向国强民富的彼岸呢!”
傍晚时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故乡。在回家的路上,我还沉浸在纯朴、宁静、祥和、富有诗情画意的乡村画卷中,又仿佛看到了爷爷在家乡度过的童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