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月诗词

2017-05-08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秋夜月  当初聚散。

  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向尊前、闲暇里, 敛著眉儿长叹。

  惹起旧愁无限。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宋 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

  槁秸申酬,轮 嗣  布。  

  [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秋蕊香引  留不得。

  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

  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

  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 消息。  

  宣清  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

  背银、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 噤。

  永漏频传,前欢已去,离愁一枕。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  

  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

  命舞燕翩翻,歌珠贯串,向玳筵前,尽是神 仙流品,至更阑、疏狂转甚。

  更相将、凤帏鸳寝。玉钗乱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  

  长相思(京妓)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

  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 。

  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凤烛荧荧。  

  中秋诗词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