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中国的朗诵词

2023-04-06

关于大中国的朗诵词 篇1

  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从当年的河南省彰德府武安县走出去,从千峰对峙的巍巍太行到辽阔黑土,从泱泱洺河源到南国西子湖畔,“吱吱扭扭”的独轮车推出了历史上烜赫一时的武安商帮。于320xx年的历史脉络中,细细聆听,“五驾马车”下关东时的那份果敢和豪迈依稀可辨,从龙泉武氏到伯延徐氏、房氏,一个个赫赫家族定格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沧海浮沉间武安商帮经历了兴衰变迁。而无数的商帮后人,无不铭记着那段几近湮没的家族史,或许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曾真正走进家人先辈以口相传中的家乡,但家却永远是他们心灵最远的牵挂。

  而今,因缘而起,他们车途辗转地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家。他们当中有伯延徐家药商后人,徐军;有名满东北商界和家乡武安,却曾经受困于政治风雨污垢的尹懿堂的后人,尹庆民;有传承至今的商帮老字号“太和医室”,姚氏第六代传人姚蕤;还有耋耄老人王兴亚教授,与武安商帮结下情缘的他回来探“家”了;商帮后人文物考古界专家郝本性与夫人牵手走在回家的队伍中,向年轻的我们讲述着他们曾经经历过的那段岁月……

  走进东山博艺园,从武安近代史馆穿过长长的文化走廊再走进传统民居馆,探亲队伍中相机的“咔嚓”声此起彼伏,归来的人恨不得把家里的所有都带走,探寻不为他们所知的家事,或许能够让那些只存在于先辈故事里的家更加的真实与亲近,任岁月浮沉,赤子情怀怎能更改?

  夕阳的余辉洒在乡间的小路上,家的恬静和祥和如和缓的秋风吹进在外多年的人儿心中,越是走进她,故事中古镇的模糊轮廓就越是清晰起来。

  徐家后人徐军已经不止一次回家了。但是踏进家门的一刹那,她还是抑制不住激动的眼泪:“到我家了,进来坐坐喝口水吧。”不知道有多少随行的人听到了这句饱含深情与自豪的女主人的待客招呼,不知什么原因,在我这客人听来,心中涌动的却是几分难以言说的慨叹。走进“九门相照”的徐家大院,触摸斑驳的窗台院墙,一个大家族的热闹气派仿佛还能感受得到。

  穿过房家一道道古道,迈过一尺高的门槛,走在布满青苔的藏书楼院中,楼中的藏书已荡然无存,但通过四壁洁白的丝绢,似乎还可嗅出当年的书香气息。年过古稀的郝本性夫妇,久久的站在藏书楼下,我不忍上前打扰。

  “老教授,你还记不记得我啊?”现在住在房家大院里的刘增富一眼就在人群中认出了王兴亚。王老很早以前就开始研究武安商帮这段历史,并曾经先后两次来过武安。刘增富激动地告诉我,王教授六七年前来过伯延,当年就到过她家,一直到今天她一直都住在这里,当时她就开了个家庭缝纫铺,现在她还在这里给别人做衣服。王兴亚不停地点头告诉身边的我们说:“是啊,是啊,我又回家了呀。”

  回家,走在长着野草的砖石路上,触摸斑驳失修的门窗柱础,虽年过七旬,但依然要登楼上阁,生怕遗漏下了什么。

  这一天,他们走近古镇村落老宅的断壁残垣中,去触摸、寻觅,感受先辈们依稀可辨的历史足迹和家族荣耀。

  房家的藏书楼下,长着一颗无花果树,样子看起来很是茂盛,没人清楚这无花果是什么时候被种下的,又见证了怎样的故事。也许有人会羡慕这低头不语的无花果,根系所在的方寸之地却是萦绕在商帮后人梦中的桑梓。

关于大中国的朗诵词 篇2

  面对一座山,人何其渺小。

  “山高人为峰”,是自欺欺人式的自我安慰。不去说宇宙、天体,单说一座山脉,绵延数百里乃至几千里,跨县跨省甚或跨国界,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演绎的壮丽诗篇,人类要认识周详也是不容易的。横亘闽赣边界的武夷山,它的历史、它的悬棺、它的丹山碧水……令人向往、探究。

  武夷山雄关漫道,从山的这边到那边,我感怀杂陈。

  提起武夷山,许多人往往会想到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作为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是福建负责文本申报成功的。久而久之人们就形成了一种值得推敲的旅游共识,狭义地以为武夷山是福建属地而选择去福建,各种肤色的人纷至沓来,如织如梭,却忽视了江西武夷山。殊不知,武夷山脉的主峰“华东屋脊”黄岗山,第二高峰独竖尖、第三高峰五府岗都傲居江西上饶、铅山境内,然而江西武夷山却是那样的默默无闻,静如处子。

  武夷山能够如此的闻名遐迩,至少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南宋的朱熹,另一个就是明朝的徐霞客。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二曲、三曲……九曲……”武夷九曲溪的旖旎风光犹如一幅长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这是朱熹与友人游九曲溪时所作的一首诗《九曲棹歌》,九曲溪也因此作而名扬天下,成为武夷山的精华典藏所在。当然,朱熹的突出贡献是集大成理学思想,他在武夷山营建武夷精舍,大兴讲学,“朱子理学”在这里萌芽、形成、发展、传播,天下莘莘学子皆神往之,又使得武夷山成为一座理学名山,是朱熹及其门人、后人奠定了武夷山坚实的人文海拔高度。他们之所以选择武夷山作为理学教育基地,与朱熹出生在这里有关,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南宋只有半壁江山,偏隅临安,武夷山脉乃一道天然屏障使得闽越之地成为大后方,远离穷兵黩武的金国,远离金戈铁马声,许多文人士大夫“犹厌言兵”纷纷举家南迁在此筑舍建房,读书风气日盛。我以为说,是特殊时代造就了武夷山成为一座文化名山。假若没有南宋的不争气,或许就没有蛮夷之山的提早开化。

  武夷山哺育了朱熹,朱熹挺拔了武夷山,看来,武夷山顺利载入“世遗”少不了朱熹的功劳。

  再说说徐霞客,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过铅山的鹅湖山、永平、紫溪,首次入闽,“假道分水关趋幔亭”,偏偏没有给武夷山江西这边留半篇文章,却把大量的笔墨、审美情感献给了武夷山福建那边,短短三天时间,泛舟攀岩,访僧问道,寻微探幽,写下《游武夷山日记》,从此就把武夷山一丝一扣结结实实线装进了《徐霞客游记》,也把自己书写成一尊高大的塑像屹立在武夷宫前每天注视后来踏访者。“二月二十一日,出崇安南门,觅舟。西北一溪自分水关,东北一溪自温岭关,合注于县南,通郡省而入海。顺流三十里,见溪边一峰横欹,一峰独耸。余咤而瞩目,则欹者幔亭峰,耸者大王峰也。……”武夷山也因此文而熠熠生辉,百读不厌。假如说是朱熹成就了武夷山的名气,那么徐霞客的游记则是为武夷山锦上添花。

关于大中国的朗诵词 篇3

  我的祖国,

  曾记否,

  六十年前,风雨飘摇中,千疮百孔中,

  你颤颤巍巍地站起来。

  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告诉世界:

  我站起来了!

  我的祖国,

  六十年来,

  你饱经沧桑却又不失傲骨!

  洪水无情,她曾肆虐你,

  疫情顽固,它曾缠绕你,

  风沙凛冽,它曾吹打你,

  雪灾冷漠,它曾冰封你,

  地震猛烈,它曾摧残你,

  过去的岁月里,

  危机,时刻虎视眈眈。

  昂首挺胸,你扛住了一切!

  我的祖国,

  你就是大漠里的仙人掌,

  汲取养分,争取阳光,

  打败干旱,战胜贫瘠,

  历经磨难却百折不挠,

  植根大地而生生不息,

  用你单薄的身躯,

  庇护着八方的平安。

  我的祖国,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忆往昔,

  辉煌岁月!

  改革开放开启了你的前程,

  你大步而来,阔步前进,

  自力更生,自强不息,

  从温饱走向了小康,

  你向世界展示亚洲雄风的精彩,

  你向各国人民亮出了中国的魅力!

  我的祖国,

  六十年磨砺,

  祥云火炬完成了你百年奥运的梦想,

  世界瞩目你,人民拥抱你!

  我的祖国,

  你是我的骄傲,我为你欢呼。

  我的祖国,

  眺望未来,

  前方的道路依然艰险,

  然而,光荣与梦想,

  永远燃烧在我们的心扉!

  深深地为你祈福,我的祖国,

  祝福你一路走好

关于大中国的朗诵词 篇4

  朋友,让我们穿越亘古的洪荒,

  穿越钢筋水泥筑就的屏障,

  脱去红尘华美的衣裳,

  赤裸着我们的双臂,

  赤裸着我们的胸膛,

  一起去大漠,去跪拜

  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胡杨。

  你看那戈壁荒漠,沙砾飞扬;

  你听那风沙呼啸 , 肆虐持强。

  而胡杨却在沙漠上站成了

  一道永恒的风景,

  一座永恒的雕像。

  他孤独的承接荒漠的风剑刀霜,

  用无悔的守望,

  执着地生长生命的渴望。

  他努力的深扎根系,

  努力的繁衍梦想。

  他高昂着枯竭而扭曲的肢体

  仰天高歌,

  与自然、与生死较量。

  用自己感天动地的悲壮,

  昭示生命的律动,

  生命的坚强和生命的歌唱。

  你也许在为患得患失黯然神伤,

  你也许在奔波的路上迷失了心海的方向,

  你也许在物欲横流中浮躁了深邃的思想,

  你也许在世俗的纷扰中

  无法抑制膨胀的欲望。

  那你就来大漠,

  来看一看寸草不生的戈壁滩,

  看一看生长在戈壁滩上高傲的胡杨。

  你会瞬间悟出

  生命不在于日短夜长,

  而是每个章节都要尽显英雄气概,

  尽显精彩和辉煌;

  都要活得筋骨铮硬,

  都要活得凛然豪放。

  也许有一天,

  胡杨也会倒成一弯古道,一抹斜阳,

  但胡杨不倒的精神,

  永远会激励我们的英勇顽强。

  永远会激发我们挑战苦难,

  战胜命运的勇气和力量。

  朋友,让我们穿越亘古的洪荒,

  穿越钢筋水泥筑就的屏障,

  脱去红尘华美的衣裳,

  赤裸着我们的双臂,

  赤裸着我们的胸膛,

  一起去大漠,

  去跪拜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胡杨。

  让我们用胡杨撑起的希望,

  对抗风霜,对抗雨雪,

  对抗生的迷茫,

  对抗死的恐慌。

  做人,

  生如胡杨,

  千年不死!

  做人,

  死如胡杨,

  千年不倒!

  做人,

  倒如胡杨,

  千年不朽!

  无语黄沙,树高影长

  你是胡杨,我是胡杨。

  暮色苍苍,秋夜初凉

  俯身捞月,我在梦乡看胡杨

  树影摇曳,树声恍恍

  马头琴恋曲,悦耳悠扬

  昼也胡杨,夜也胡杨

关于大中国的朗诵词 篇5

  祖国山水美如画,锦绣大地多壮丽。

  滚滚长江不尽流,滔滔黄河奔腾急。

  长城蜿蜒数万里,青藏高原称屋脊。

  地下宝藏无穷尽,石油花开香千里。

  北疆牛羊肥且壮,琼地椰子甜如蜜。

  各个民族步调齐,团结友爱胜兄弟。

  五星红旗高飘扬,中国台湾一定能统一。

  天下兴亡应有责,祖国和谐是真理。

关于大中国的朗诵词 篇6

  我的心灵纵然追随那

  澎湃在北国大地上的黄河水流动蜿蜒,

  我的心灵激荡追寻那

  惊涛在南国热土上的长江水直奔东海。

  她们

  是国人生命海岸中的一抹金黄的闪光

  隔河两岸是心驰神往的天堂

  抬头豁然,祖国好

  低头乐怀,家乡美

  脚下是我追寻的圣土,蓦然回首

  爱祖国,更爱家乡

  岁月悄无生息地流淌,沿着时间的路途

  祖国欣欣向荣一片好

  忆往昔,千古风流人物

  看今朝,英雄尽显本色

  我欣欣然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于是乎?

  便置身百里杜鹃,才知花的天堂,鸟的天堂;

  走进草海,去感受海的静谧;

  旭日从上帝山爬起,无数柳枝与海共舞;

  浓浓的乡景乡情,与谁同醉?

  是谁谱写一曲曲乡间的民歌?

  伫立在微风中感受绿树野草散发出的清香

  瞬间春暖花开,温馨无限

  条条乡间道路四通八达

  片片绿色树林装扮家乡

  心灵顿时感到倚天长剑划破天宇

  爱祖国,更爱家乡。

关于大中国的朗诵词 篇7

  今天在北京

  中国用大阅兵告诉世界

  让战争永远远离世界

  让和平在人间地久天长

  今天中国人民

  用自己的方式

  向世界显示出

  一个民族真实的梦想

  用大阅兵的壮阔

  坚定对和平的维护

  坚定对和平的敬仰

  天安门城楼上

  的讲话

  昭示出

  中国对历史对过去的思考

  中国对未来对生活的梦想

  中国爱好和平

  但中国决不畏惧战争

  中国包容世界的一切发展形态

  但中国绝不允许自己的国土被侵占

  中国绝不会坐视外敌入侵自己的疆域

  一列列威武军队

  一列列强大的武力装备

  一个个现代化的军事设施

  无不昭示着

  一个国家

  坚守和平的力量

  无不昭示着

  一个民族

  捍卫尊严的力量

  透过天安门城楼上的检阅

  一个声音传递出

  中华民族的希望

  中国人民爱好和平

  但中国绝不会畏惧战争

  中华民族的铜墙铁壁

  足以让一切邪恶势力

  碰得头破血流

  中华民族的威武之师

  注定会永远的

  让敌人从哪里进攻

  就让他从哪里灭亡

关于大中国的朗诵词 篇8

  倘若我有一双飞向未来的翅膀,

  我定会望见无数面五星国旗在全世界升起,

  写满荣耀与辉煌!

  我凝望着她,

  我的祖国!

  倘若我有一只回到过去的行囊,

  我定要翻越万里长征的每一寸土壤,

  去倾听那永不停歇的心跳!

  我走近她,我的祖国!

  中国!中国!

  请让我尊敬地摘下帽子,

  敬上最诚挚的骄傲!

  昨日的少年他长大了!

关于大中国的朗诵词 篇9

  一

  当日寇的铁蹄

  疯狂践踏东北

  罪恶的魔爪

  又向华北伸进

  妄图侵吞我中华大好河山

  在国难当头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

  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

  发表了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联合抗战的《八一宣言》

  而反动派却倾巢而出层层围剿

  为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红军高举抗日的旗帜

  带着对苏区人民的无限眷恋

  告别红色根据地

  举行空前的战略大转移

  在雁阵惊寒时节的血色黄昏

  信步迈出革命的摇篮

  跨过于都河

  踏上悲壮而艰难的远征之途

  描绘人类历史最壮烈的画卷

  二

  挥手洒泪别亲人

  依依难舍离故乡

  父子牵手倾肺腑

  夫妻相拥诉衷肠

  一双双深情的眼睛

  饱含牵挂的泪光

  那与田野里的鸟儿一起

  飞扬的战旗呢

  那奔驰在乡间山路上

  清脆的马蹄声响呢

  那打谷场上练兵时

  生龙活虎般的身影呢

  那军民一起

  欢庆胜利的笑脸呢

  多少父母妻儿啊

  在漫漫长夜里

  盼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月圆

  而亲人却只能在梦中相见

  三

  雪皑皑,野茫茫

  风啸马嘶,挽手并肩

  血染的战旗,闪闪的红星

  辉映着刚毅的面庞

  在长途跋涉的险境里

  红军将士

  不知要走的路有多长

  不知要爬过的山有多高

  不知要渡过的河流有多深

  路遥遥,越走越险恶

  大雪山鸟兽绝迹

  水草地荒无人烟

  缺衣,少药,无粮

  野菜,草根,树皮

  全部吃光

  生命的禁区

  吞噬了多少鲜活的生命

  崎岖的路途

  浸染了多少炽热的血汗

  疲惫的身心,一点一点被耗尽

  但,那高昂的头颅与手臂

  为了战友的前进

  却顽强指示安全的方向

  而自己却永远沉睡于

  茫茫的荒凉野甸

  永远化作

  《七根火柴》与《金色的鱼钩》

  放射耀眼的光芒

  四

  从遵义城头闪烁的灯光

  到四渡赤水趟起的浪花

  从乌蒙山间的迂回周旋

  到金沙江畔调虎离山

  从泸定桥头的烈火硝烟

  到吴起镇会师欢呼的声浪

  是用兵如神的毛泽东

  力挽狂澜,才使红军

  在波峰浪谷上敏捷跳跃

  在枪林弹雨中呼啸前行

  在激流漩涡里劈波斩浪

  飞度万水千山

  让奇迹发生在

  娄山关血色残阳里

  腊子口的百丈绝壁上

  平型关遍野的浴血拼杀中

  听,激昂的军号与冲锋的呐喊

  如黄河怒涛般轰鸣

  五

  风萧萧,旗飘飘

  长江,黄河

  日夜奔腾浪滔滔

  大渡河上

  环环相扣的铁索

  是血与火淬炼的傲骨脊梁

  天安门前歌潮,花海

  飘舞的红旗,翩翔的白鸽

  是对红军忠勇的民族之魂

  永远绵亘不尽的思悼

  丰功伟绩人人颂

  红军英名代代传

  她将融入川流不息的江河

  凝固成挺拔坚韧的高山

  六

  长征——是宣言书

  她向一切反动势力和侵略者

  庄严宣告:

  为了民族的命运和尊严

  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

  坚定不移地英勇抗战

  长征——是宣传队

  她一路走来

  彰显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是人民的子弟兵

  任怎样的艰难困苦都不能阻挡

  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长征——是播种机

  每一名红军战士

  就是一颗革命的火种

  用鲜血和生命

  把熊熊的燎原烈火点燃

  长征——

  是穿越时空的中国革命的伟大诗史

  是用无数将士的理想与信念

  先烈的热血和生命

  筑就的永恒的丰碑

  她将永远

  耸立于华夏天地之间

  矗立在炎黄子孙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