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周记600字大全 篇1
大家都知道,腊八节是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开始的,在那一天,老百姓就会吃腊八粥等传统的食品来庆祝,这种习俗在我过已经有很久远的历史。在这一天,大家会喝腊八粥、泡腊八蒜,有的地方还会做腊八面。
腊八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
一般在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这来自“年年有余”的意义。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有些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大家还会去泡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就是把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
腊八节周记600字大全 篇2
今天是腊八节。在古代称为“腊白”。
腊八节这一天,都要喝腊八粥。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们国家腊八节喝腊八粥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晚上,吃过晚饭以后,我和姥爷来到厨房剥蒜,说是要腌制腊八蒜。腌制腊八蒜也是腊八节的一个传统习惯。
瞧:我和姥爷在腌制腊八蒜呢!
剥蒜很简单,一会儿的功夫就把蒜剥完了。接着,姥爷就把剥好的蒜瓣装进了一个开口的瓶子里,然后再往瓶子里倒上醋,最后,把盖子盖好。这样,腊八蒜就算腌制完了。姥爷说:“等到除夕夜吃饺子的时候就可以吃腊八蒜了。”
我又查了查百科全书,想知道古代人是怎么过腊八节的。书中说:古代人相信神灵,腊八粥熬好之后先要敬神祭祖,然后还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还要保存着,几天后还有剩下的就是好兆头,意思是“年年有余。”如果把粥送给穷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另外,我还从电脑上看到一个小提示:蒜,人们称之为绿色青霉素,有较强的除菌杀毒作用。醋也同样具有保健杀菌作用。二者结合起来,可见它的保健杀菌作用非同一般。
今年的腊八节,使我知道了许多关于腊八节的知识。
腊八节周记600字大全 篇3
早上刚起床,睁开朦胧的睡眼,妈妈掀开我的被子,说:“起床了宝贝,今天是腊八节哦!中午放学回家尝尝妈妈给你做的腊八粥”,虽然冬天的早晨还是很冷,但此刻妈妈一句简单的节日问候语让我心窝瞬间被暖热了。
中午快放学的时候,我在课堂上就有点心不在焉了,想象着妈妈在家给我做吃的情景,嘴角开始不由自主的扬起。虽然平时妈妈也会给我熬粥喝,但今天是腊八节,总会期待着能有和以往不同的味道,还会猜猜妈妈有没有准备其他的一些小吃,想想满怀都是激动。平时妈妈都很忙碌,总抽不出时间陪我,除非在某个特定的节日,她才会放下手头的工作一心陪我,我也知道妈妈挺辛苦的,为了家庭生计四处奔波,每天回家还要照顾家务,想想自己都没有给妈妈做过多少事情,内心还是有些愧疚的,期待和妈妈在一起的日子,我也可以为她做一些事情,可以让她也很开心,宽慰。
放学铃声响起来了,迈着轻快的步伐,满怀喜悦之情,此刻太阳老翁还在天空上方高高的挂着,略带一点红光,像是也在为今天的节日欢喜。我又加快了步伐,想早点回家见到妈妈,虽然每天都和妈妈在一起,但是某节日里还是喜欢有她陪伴我一起渡过美妙的时光,希望今天可以和妈妈渡过这简单快乐的度过腊八节,同时可以在这个腊八节里记忆下我们的母女情。
腊八节周记600字大全 篇4
每年的农历腊月八日都是我们中国传统的腊八节。这一天,我们全国人民都还在延续着中国腊八节的这一传统习俗:吃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八粥是每年这一天,奶奶必给我熬的。传说,在古时候,是因为恶鬼总在农历腊八这天出来吓唬小孩。然而这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单怕赤(红)豆,所以有了“赤豆”打鬼的说法,于是大人们便用赤(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熬成腊八粥,也就是八宝粥。望着那紫盈盈的米粥,用勺子舀一点紫粥,细细品味,会让你觉得这不是粥而是一个小型的豆类展示会。豆子的清香味道配上米的香醇,那香香的味道,不由得令你再喝一碗这紫粥。
喝完腊八粥,便开始要做第二件事,那就是腊八蒜,在腊八这天泡上的蒜头,到除夕那天,不再是白色,而是绿色或黄色。绿色的蒜头绿得晶莹剔透,犹如一块无瑕的翡翠,黄的蒜头则如一个个味道甘甜的杏干,吃着翡翠、杏干样的蒜头,恨不得让你再多吃几个味道美味的饺子。首先,我按照奶奶的吩咐从橱柜里找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密封罐,接着将紫皮蒜头去皮放入罐中,最后将陈醋放入密封罐中,盖好盖子,将一罐腊八蒜放入坛中。
忙了除夕的用品,我便开始准备过年的食品了。首先,我将各种水果、干果、瓜子放在桌子上,再把桌上的盘子清洗干净,将干果、瓜子、水果一个个的放入盘中,奶奶在一旁笑盈盈的说道:“我的静静长大了。”摆放好拼盘,望着桌子上那五花八门的拼盘,我从心里不禁地笑了,毕竟这是我一番辛苦摆出来的。
在这一天,这还从奶奶那知道了北京过腊八节的习俗,得知,来北京的腊八节不仅要吃腊八粥、泡腊八蒜,还要喝一大碗热热的羊骨头汤。因为过了这天,天气便越来越冷了。
这就是我们家腊八节的一天。虽然,天气依旧在变冷,但是我们一家人的脸上却洋溢着欢笑,那温暖的感觉一直洋溢到我们的心间。
腊八节周记600字大全 篇5
十二月初八又是一个人尽皆知的日子——腊八节。
在这一天家家都要吃腊八粥,今年也不例外。妈妈也准备去灵隐寺领取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以保家人身体健康,于是天还没亮就出门了。到了灵隐寺看到的是云雾缭绕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接着往前走便到了师傅们早教的大堂他们每一个人都十分投入好像注入进了自己的灵魂。终于发放腊八粥的时间到了,住持说了腊八节的来源。你们一定想知道对吗,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据载,中国有的寺院在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金本盂,到处沿街(途)化缘,将收集的米、粟、枣、麻、果仁等材料造成腊八粥,分发给民众,吃了据说会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人们叫它做"佛粥"。南宋陆游有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而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一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寺僧每日把化缘得来的剩饭曝干,积一年到腊月初八煮粥,供信众享用,称为"福寿粥"。怎么样听完了这个故事就到了抢粥时间。妈妈反应十分灵敏,一听到拿卷领粥就冲进了礼堂成为了"冠军"。此刻妈妈并没有停歇,而是如装了风火轮一样飞到了领粥处,拿起第一碗粥就好像得到了胜利的果实一般骄傲地举起捧着粥的手。紧接着就迫不及待的赶回来跟我们一起分享,于是我喝到了香喷喷的腊八粥。
又就是一年腊八节,我过得真开心!
腊八节周记600字大全 篇6
人间烟火气,抚人心。
腊月即农历的十二月,也就是岁末,接近新年的味道了。沈从文笔下的腊八是一幅气韵流动的风俗画;冰心笔下的腊八粥蕴含着对母亲深的怀念;而老舍笔下的腊八则是北平的时代记忆。对我来说,腊八又是那不尽的相思味。
这天的炊烟是年底盛事开始的标志。临近饭点,袅袅的炊烟蜿蜒于房顶上的天空里,延续着千年来的乡俗。煮粥的方法各地不同,地方制作时也有精粗之别。先取豆汤和枣汤,用做豆沙的方法去皮留沙,再加入杏仁、核桃、桂圆肉,一边煮一边用长柄勺子来回搅动。锅下火苗跳跃,像一群好动的精灵在舞蹈,锅中的红枣、薏米和莲子翻腾着,颜色红润,充满枣、豆的甜香。窗外的冬阳,透过窗棱照进来,阳光的味道像是暖暖地融入了粥里,腊月里第一丝清香混着水汽氤氲开来。
我捧着热腾腾的腊八粥,小心翼翼地将嘴巴贴在碗边,吹开浮于粥上的气泡,轻轻地抿一小口,一股淡淡的清香便从舌尖一直流淌进胃里,有流进了我的心田。我心生一股温暖,这温暖,不只是手中的一碗腊八粥,更是我爱的人和我所爱的人带来的。此后的每年腊八,成了全家人心中温暖的节日。一碗浓郁的腊八粥,总是别有一番味道,无论是苦还是甜。"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平生。"这个普通的画面,在腊八这天又显得弥足珍贵。
今年的腊八,我走上街去,去很久很久没去过的小巷子。熙攘的人群来回穿梭着,苔痕斑驳的老墙无声地诠释着往事,小饭铺的门口正熬着一大锅腊八粥,那热腾腾的水汽和锅中翻腾的豆子,却给予人一种"暖老温贫"的感觉,一种温暖和亲情直达心扉。
我们都一样,都是大时代里的小人物,过着自己的日子,在我看来,有一种暖,挂满回忆的老墙。腊八,早已不单单是一个节日,更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温暖。是人们代代相传的人间清欢,有多少的牵挂和不舍,回忆和感动在这时光中地久天长。
腊八节周记600字大全 篇7
不知不觉间腊八节已经过了,要不是晚上上网甚至已经忘记了这个节日。在网上翻了翻竟然翻到不少关于腊八节的传说,节日的起源也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各地过节的风俗也不尽相同,历的许多文人也留下了不少咏颂腊八节的名篇佳作。在华夏大地,腊八节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自己竟然已经很多年没有庄重的过下这个节日了。
记得小时候,每到腊八节姥姥就会熬一锅喷香粘稠的腊八粥,然后把白瓷碗盛得满满的端到我面前,我一边用左手擦拭着嘴角的口水,一边用右手拿着小勺子在碗里拨来拣去,挑选着自己最爱吃的栗子和红枣,一碗粥吃完后,把小勺放进嘴里舔来舔去,许久才拿出来。最后还要把翠绿的腊八蒜放进嘴里两颗,冲家人做个鬼脸,证明自己不怕辣的本事。一家人坐在一起说说笑笑,憧憬着春节的美好。姥姥唠叨着姥爷,姥爷吹嘘着一年的功劳,妈妈罗列着春节需要走访的亲友,舅舅畅谈着来年的工作,我则开始盘算着新年的衣服。粥香弥漫着整个屋子,欢笑激荡着每一寸空气。
岁月流逝,近三十年过去了,在自然法则的作用下,我的眼角开始爬上细纹,眼袋开始隆起,头发不再浓密,心随身体在漂泊,纷杂的生活使我无暇顾及温馨的回忆。是啊,又错过啦,明年,就明年,我也要熬上一锅浓香的腊八粥,让姥姥、妈妈也都垂涎欲滴。
腊八节周记600字大全 篇8
过腊八节除了制作腊八人儿,就是吃腊八粥了。
在这一天,我们这些孩子们也要早起。因为出锅的第一碗腊八粥,是要让我们送去供俸神灵。把热乎乎的腊八粥淋到腊八冰人儿的头上,就为上供。据说,以此来供俸祖先和神灵,乞求丰收吉祥。这么虔诚和严肃的事情,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是一点也没有兴趣的。给腊八人儿施完粥后,就是我们这些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浇完红粥的冰人儿,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把它推倒砸烂了。
刚开始,我还以为砸腊八人儿是我们这些孩子们在搞恶作剧,但后来才知道只要浇完红粥的腊八人儿是可以推倒砸烂的,原来,就是这个习俗。不过让自己亲手来砸自己家的还是有点不忍心,我们一般是去砸别人家的,别人家的孩子来砸自己家的。只要腊人儿头上戴了红帽,我们都会把它推倒砸烂。砸腊人儿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一大早,我们勾结几个要好的伙伴挨家串户,去寻找腊人儿的踪影,就好像日本鬼子进村“扫荡”一样,一家都不肯放过,有的人家院子锁了门,我们就*进去。
记得有一次*,我正好踏进了人家的狗窝。这条“死狗”*的时候它不叫,等我踏到它的狗窝时,一下子咬住我的小腿死死不放。我拼命地挣扎,最终还是让我跑掉了。吓死我了,幸好穿着一条厚的棉裤,人没伤着,只是把棉裤扯了一个大洞。反正,不管怎样艰难,我们一家都不会放过的。在太阳出来之前我们的“扫荡”必须结束,也许这是一直以来的规矩和习俗吧!我们这些孩子们都是这么去做的。
说实话,看到自己与伙伴们制作的腊八人儿一下子又被我们亲手毁掉,心里很不是味道的,不过,冰人儿的碎片到来年的春天才会融化掉。在这期间,我们每次走到粪堆前,看到散碎在粪堆的冰人儿残片,眼前不由的浮现出母亲那碗馋嘴的腊八粥,还有和伙伴们腊八节开心热闹的场面。
我小的时候,在腊月的季节里,雪花飞飞扬扬飘飘洒洒。时常村子里,田野上,山林中,总是披着一件白色的外衣。这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阳光洒下,随处都能呈现出美丽而浪漫的画卷。
我童年的学校就坐落在画卷的中央。学校四周是挺拔的白杨树,树杈上有喜鹊搭建的雀巢,它们时常在枝头喳喳叫喜。那时,每年的腊月初七,就是我们学校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在这一天里,我们的心情好是紧张。考试当然有压力,但考试结束后,我们就开心了起来,因为我们放假了!放假自然是高兴的一件事情,不过最开心的还是和伙伴们去打“腊八冰人”了。
这天下午,是我们期末考试的最后一门课程。考试完毕,伙伴们背着书包跑出了教室,不约而同地聚在了一块儿。大家高喊着:“打腊八人儿去喽!”腊八人儿,是过腊八节用来祭奠我们的先人和神灵的。用冰块儿制成高一米左右宽八十厘米,形状为凸字形就可以了。
腊八节周记600字大全 篇9
刚回到家,家里就开饭了,我赶紧放下书包跑去洗手,一想到妈妈拿手的红烧肉我就口水都快要流下来了,洗完手我赶紧跑向饭桌。
“什么?今天喝粥?”我望着每人面前的一碗粥,不满地嚷道。抬眼看看平时一样讨厌喝粥的爸爸,想找到同盟,一齐“反抗”,没想到爸爸正津津有味地大口大口地吃着。再看看妈妈、爷爷,他们也都吃得乐呵呵的。这是怎么啦?爷爷看我在发愣,便放下碗,饶有意味地吟诵道:“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婷婷,粥是宝啊,不可浪费!”我还没回过神儿,妈妈义开口了:“早(枣)下力(栗)气,来年丰收。婷婷,这粥有营养,吃吧!吃了腊八枣,背起书包往家跑。婷婷,快放假了吧?别呆了,快吃呀!”
“哦......”似乎这粥还有什么深意!我刚捧起碗,爸爸一阵狼吞虎咽,一碗粥已吃完了。他放下碗,大声喊道:“过了腊八,不怕啦!”看着奇怪的大人们,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大吃大喝”了起来。真是奇怪,一阵猛喝之后,原本冰凉的手变得暖和起来了。
边吃边听他们聊着,我才慢慢明白过来:原来今天是十二月初八,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进山修行,十二月初八这天因饥饿劳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发现,用大米粥救活,后来大彻大悟,得道成佛。腊八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掺在白米中的五谷杂粮总计不下20种,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故又称“福寿粥”。
原来,这看似普通的一碗粥有这么深刻的意义,在家乡,腊八粥熬好后,先要敬神祭祖,再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
原来腊八粥还有这么多的含义,我算是长见识了。今天是腊八节,你们喝腊八粥了吗?
腊八节周记600字大全 篇10
腊八的味道,犹如百合花般,清新淡雅。腊八的味道,犹如茉莉花般,纯洁清香。腊八的味道,犹如梅花一般,热情娇艳。
传说,腊八粥是这样由来的:有个皇帝小时家境贫寒,常有断炊之患。一日,他竟在鼠洞里挖出来五谷,便做成了粥。他做皇帝时,就将其命名为腊八粥。在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腊八粥。在街市上可热闹了,大街小巷里,中年妇女、老爷子、壮汉等都坐在那儿施粥。一眼望去,一个紧接一个,仿佛一个小型的农业展览会。男女老少们各挥手祝贺,诉说着腊八节的喜悦。不远处传来阵阵腊八蒜的味道,我和母亲寻着它的味儿走,不一会儿便来到了卖腊八蒜的的地方,这味儿有些刺鼻,有些儿呛,但吃起来却无比醇香,无比诱人,母亲买了一些,说:“这些腊八蒜呀,真好,回去给儿子做腊八粥配着吃!”听了这话,我不禁垂涎三尺,也感到幸福。
回到了家,母亲立刻开始煮腊八粥。糯米1杯,小红豆20颗,花生仁、莲子、红枣、桂圆干各10颗……我发现母亲数得多么认真,做得那么细致。接着,我看见母亲将几颗带有黑点的豆放在了一旁,把拌好的“杂拌儿”倒入了锅里,加了几颗冰糖,几杯水,就将锅盖盖上了。
半个时辰后,香气溢了出来,母亲把腊八粥倒了出来,犹如一条爱的暖流,倒入了碗中,香喷喷的腊八粥就这样呈现在了我的眼前,多么有温度的一碗粥啊!我细细品尝着母亲为我精心准备的一碗粥与一小碟碧玉般的腊八蒜,心中倍感的幸福与温暖,突然,一层水雾罩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