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腊八节作文集锦

2023-08-20

中小学腊八节作文集锦 篇1

  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是民间的“腊八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汉朝时,每年农历十二月必定要举行年终腊祭,因此农历的十二月又叫“腊月”或者“蜡月”。在腊月初八日所煮的粥,就取名叫“腊八粥”。

  对于“腊八粥”的来历和传说很多,各地说法不一。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有关纪念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传说释迦牟尼逃出王宫到迦嘟山当了和尚以后,学习经典,在深山之中苦度了6年。他学经完毕的时候,正是腊月初八日,也就是一般的佛教所说的“释迦牟尼得道日”。又根据《因果经》记载,释迦牟尼因6年苦行,无暇顾及个人衣食,每天只吃一些麻麦,常年不得温饱。在他学习期满时,已是衣杉褴履,瘦骨嶙峋,容貌好似枯木一般。他疲惫不堪地走下迦嘟山,坐在河畔,向村人乞讨。村中一牧牛女子,用钵盂煮牛奶给释迦牟尼吃,使释迦牟尼很快恢复健康。佛教兴盛以后,为了纪念这件事,就规定这个日子为古印度人民“斋僧”和救济穷人而施舍饮食的日子。

中小学腊八节作文集锦 篇2

  腊八,携裹浑身雨雪快步奔跑,压迫得年味直抵人们的心房。年味,是盛满在孩子碗里一碗多彩的米肉粥,飞舞着的雪花更正粥的味道。腊八,是土锅灶前母亲忙碌的身影,油腻的围腰布粘满油腻腻的笑容和母爱。年味把腊八拿捏成立春的味道,人人心中谱写出节日的欢歌。

  腊月,一截历经岁月而不腐烂而经久弥坚的树根,根凭借沧桑枯干不了祖辈趟过河水攀越高山的念想。腊月被树根枯竭出串串碎片和孔洞,枯或是腐都恰到好处,皆天然雕饰,是梦想凝聚出的精华!腊八节热气腾腾,煮熟一坡山地。坡上棵棵长满绿芽迎接春天的桃树,枝枝朝向阳光,惊羡些许赶早的眼神。腊八以虔诚燃烧一炷香炉。缭绕的香,把年味在禅意的雪落里缓缓沉淀,日子不再飘渺而空旷。腊八洁白如雪,招呼家人围坐火塘。火塘里树兜火炸开快乐的火星,可是亲情炸开了年味?

  腊八隆起一座山,父亲背着夕阳下山时随意砍伐一声悠长的呐喊,一同被砍疼的还有阳光还有雪原。

  年味,是大汉文化,腊八粥以多味甜腻的呼吸醇香整个华夏。

中小学腊八节作文集锦 篇3

  “小孩、小孩,你别吵!公公给你讲一下腊八文化!”外公把我拉到旁边,我静静地坐在旁边听。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很多地方有喝腊粥的习俗。腊八节为什么喝腊八粥呢?让我们看看吧!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老爷爷和一个老太婆,早上公鸡打鸣三遍,两位老人已离床。老头下地耕田,老太婆打扫屋子、煮饭做菜。到了中午,屋子打扫得干净整洁。老头吃完饭、抽完烟又下地了。老太婆纺织棉纱,日子过得也富裕充实。一天天过去了,他们老了。但他们的儿子很懒情,后来两位老人给儿子找了个媳妇。谁知儿媳妇也是懒惰成性。两位老人在临死前把他们叫到床前说:“想要日子过得富,男需勤耕耘,女应多织布……”话没说完,老两口咽了气。后来儿子和儿媳妇看见了一袋新衣、五袋米、四袋棉花。可没过几年小两口子好吃懒做把仅留的衣食也用完了。靠着东家送米,西家送汤过活着,可不久也断粮了。这一年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到了腊月初八这天,大雪封门,北风呼啸。小两口在角落找到了一些剩余杂粮放到锅里,煮了两碗粥。他们悲惨地喝着,一阵大风刮来,房子倒了。邻居赶来两人已经冻死,旁边还放着结了冰的杂粮粥。以后每年腊月初八这天,人们都要给孩子们熬粥。边喝粥边跟孩子们讲腊八的故事,并告诉他们要勤劳,不能好吃懒做。

  从此,民间把每年腊月初八这天定为腊八节。于是,就有了喝腊八粥的习俗。